一边揣摩着剑术,一边手指不住地捏搓着书封,李玄堂突然感觉手上的感觉有些许变化,于是把书翻了回来,看清是封皮被磨掉了。
“嗯?”
玄堂疑心是自己在这昏暗的灯光下眼花,这时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去,猛地发觉这封皮底下似乎还有一个封皮。他便一点点撕开,将内部完全现出,却见写的是《剑象述要》。
奇怪,为什么换成《葬剑经》?
“葬剑经”一出,显然就是和祖上的葬剑山庄有关系;这时看到真实的书名,那赵时隋可能也就的确和葬剑山庄没什么联系。那么,是谁换了封面,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间房间里的书籍很多,大多是功法,其中还包括上清禅师的轻功“纵云踏波”。这些书的大多来历,从书封的陈式和书名来看,都出自葬剑山庄。
玄堂心中忽然生出一个想法:他或许可以依照撕去“葬剑经”封皮的方法,尝试撕开其他的功法秘籍,看看还有什么玄机。他叫上了左慈一起。
半个时辰后,两人目瞪口呆。
这里的书,竟然全部换过封皮——没有一本出自葬剑山庄。
那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江湖功法?虽然一流的武功几乎没有,但丰繁程度着实令人咂舌。
“玄堂,你可听说过天武殿?”左慈皱眉道。
“好像前端阵子放了个武林榜单,据说是天武殿的人做的。我只知道这个了。”玄堂道。
“天武殿内,聚有世间至等的天才地宝、神功奇术。据说,散失已久的《九剑录》也在天武殿中。”
玄堂听着,下意识地看了看周围的功法:“你的意思是,真的有人进去过,还带了些东西出来?”
“我也不甚清楚,但我知道一件旧事。”左慈回忆道,“靖延二十七年,如今的天策上将、彼时尚是一江湖侠客的白渊,据说得到了进入天武殿的关键要物——《八仙匿宝图》。青龙会最强战力‘执法九人’尽出,一路截杀白渊等人,最后将其逼入十万大山。之后发生的事情无人知晓,但青龙会却是空手而归,也从此不再有江湖上的大势力谈起天武殿。”
“所以,天武殿至少不是一个传说?”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很怪。那么这些书到底是谁的?如果是上清禅师,那是不是代表木四的目的就是这些天武殿的东西?——但,它们偏偏又完好无损地在这里……”玄堂说着,突然瞥到左慈端详了一会的一张人像画,倏地凑过去,瞪大双眼,“这、这不是父亲吗?”
“你父亲?”左慈疑惑,指着人像下的一行字,“‘排教九排主,蜀中李闻松’?”
“什么?”玄堂抢过画,细细一看,的确是父亲无疑,而竟然也真写着什么“排主”的字样。玄堂这时心头有万分不解但无可奈何。两人琢磨一阵,无果,遂相继走出,回到玄光寺地面上。
正当两人打算找些人来把密室之中的书册等物全部转移出来时,大佛前的空旷佛堂上冷不丁站着位穿灰蓝色布袍的青年。他五官深邃,眼神锐利,仿若伏地的鸷鸟,随时蓄势待发。
“你是何人?”左慈大声呼问。那男人隆声应道:“墨门——应悔!”
“你来作甚?”左慈又问。这时应悔不再回答,环顾了一下四周,目光锁定在李玄堂身上:“兄弟可是葬剑传人李玄堂?”
李玄堂点头。应悔见状略一颔首,然后瞧了眼左慈。“她也是自己人,没关系,你要说什么就说吧。”李玄堂看出他的顾虑,于是说道。
“墨门得到消息,四执事之一的江上清于玄光寺仙逝。接替他的新执事不日将至于此,进行工作交接。故门中特派我至此先行料理各项事宜,等候新执事。”应悔道,“临行前,新执事嘱托我,‘葬剑传人李玄堂必然在那,他若有任何疑问,无需隐瞒’。”
“‘四执事之一’?上清禅师是你们墨门的执事?”玄堂立即抓住重点,连忙问道。
“不错。”应悔话音刚落,莫名紧盯着玄堂手中的那本《剑象述要》。玄堂顺着看来,意识到他的目光,举起了它:“应兄认识?”
应悔重重点头,试探着问道:“可否借我看看。”
玄堂自无二话。应悔接过,翻看一阵:
“李闻松……不,李葬心是你什么人?”
“家父。”
“真是无巧不成书。”应悔感叹。
见此,玄堂脑海中灵光乍现:“难道说,给书作序的那个应平是……”
“的确是我父亲。”
“那他现居何处?境况如何?”
“已于十一年前,为门中公务捐躯了。”应悔说着,不知悲喜。
玄堂一听,大感内疚,正欲道歉,应悔一摆手:“斯人已逝——不过既然你是他的儿子,我肚中的这番旧事倒也是难道可以倾诉一二了。”
.
六十年前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元文宗时,太平王燕帖木儿大权独揽,宗室之间互相倾轧,燕赵之地哀鸿遍野。时值大旱,邯郸的一户人家里,除却一个名叫应平的二十岁男子,尽皆饿死。
于是应平一路南下逃难,不知东南西北,直入蜀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应平衣衫褴褛,仿若意识到这是哪一方的地界,喃喃自吟。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次进食,还是三天前运气好,在水潭抓到了条草鱼。不过和他一起逃亡了半个月的兄弟在水潭里溺死了。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应平的声音越来越小,正如他的四肢越发软绵无力。他有一种莫名的眩晕感,他大概知道这是饿太久的缘故,不过此时的他并不愿意这么相信。
他只当是自己经受不住蜀道的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