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经典老电影《城南旧事》
书名:裴三说电影:个人电影阐述集 作者:裴三 本章字数:2192字 发布时间:2025-04-29

p2387629433.jpg



《城南旧事》

——吴贻弓(中国),1983年

 

观看建议:推荐观看

 

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不过也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大部分人却未必看过。与之不同的是,相比于电影本身,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显然更为大多数人所耳熟能详: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弘一法师)作词的这曲《送别》对于我们大多数国人来说无疑是再熟悉不过了,不但是上点年纪的人,就我所知甚至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也都知道这首曲子。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首曲子的确是足够经典,经典到完全有理由就这样一代代传唱下来。

经典的曲子可以被一代代传唱下来,但经典的电影有时难免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哪怕是再优秀的电影,只要时间一长,大多数人无可厚非的就会对其失去关注的兴趣,这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的事。这部电影距今已经整整有四十多年之久了,这样的电影哪怕再经典其最好的命运也无非只不过是被放入电影史料馆陈列起来而已。对于一个普通观众而言,这样的电影显然已经谈不上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但凡事往往总有意外,现在我想要说的是,如果你肯稍微花些时间保持点耐心看一下这部电影,我相信你肯定能从中收获不少重要的东西,而如果你一味抱着固有的观念或习惯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部过时的老片而放弃观看,那无疑是一件相当令人遗憾的事。

这部《城南旧事》改编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一部同名短篇小说集,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民国初期)一个小女孩随着父母一起从台湾搬到北京生活后几年间见闻的各种人事变迁。这个小女孩名叫林英子,大概也就刚到入学年龄的年纪,这样的年纪也正是自我意识刚刚觉醒对眼前的世界初具好奇心的年纪,这部电影正是通过她这样一个孩童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三个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

故事一:一个被邻居当作疯子的年轻女人和一个邻居抱养的跟女孩同龄的小姑娘。女人因为男人(进步革命青年)被抓生死未明和刚出生的女儿被父母偷偷遗弃而发了疯,左邻右舍由此而对她避而远之,而那个抱养的小女孩则是经常遭受养父母的毒打受尽了各种虐待;

故事二:一对无依无靠相依为命的孤苦兄弟,略为年长的哥哥为了抚养还在上学的弟弟走投无路之下铤而走险当起了小偷,为此他甘愿自我牺牲而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弟弟的成材上,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他最终还是难逃被捕的厄运;

故事三:穷苦出身的宋妈为了生计不得不常年呆在女孩家里当佣人,她把一对年幼的儿女留在农村老家好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但最后令她没想到的是,狠心的丈夫却早已瞒着她偷偷卖掉了女儿,而那唯一的儿子后来也意外夭折。

不难看出来这三个故事反映的都是当时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生活,对于穷苦的底层人民而言,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往往不得不卖儿鬻女或者是干起偷盗的营生,这是社会的缩影,也是时代的不幸。当然,这部电影呈现给我们的内容显然并不仅在于此,正是借助于这三个故事这部电影同样真实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旧时北京城的社会风貌。那一条条的老胡同,那些生活于此的穷苦人民,可以说这部电影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众生相,它为我们后世留下了难得宝贵的影像。

这是一部八十年代拍摄的老片子,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给人的整个观感却完全属于一个更早的年代,也就是影片中故事本身所处的年代——上世纪的二十年代。我是直到电影中第二个故事开场时张丰毅所扮演的那个小偷出场时才意识到这部电影居然并没有我开始一直以为的那么老。虽然对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城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我并不太了解,但我还是能感觉到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那些当时的风土人情相当的准确到位,以我浅薄的认知,我觉得当时的老北京城应该就是电影里所描绘的这个样子。

据了解当年拍摄这部电影时,摄制组也曾到北京实地选址考查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他们还是没办法找到这种与故事背景本身相符合的地方。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近百年来我们的整个社会一直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更何况已经事隔六十年之久,要想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找到一个还保存着二十年代风貌的地方又谈何容易。所以这部电影的摄制组后来是在上海找了个废弃的场地重新搭的外景,但为了使效果更逼真,外景搭好后摄制组并没有急于开拍而是让那个地方在自然状态下经受风吹雨打闲置了好几年一直到它看起来真正变老旧了后才开始进行拍摄。如此严谨的创作态度放到现时简直不可想象,看看现在很多所谓的古装影视剧里的那些看着完全崭新的仿古建筑和连相应年代都对不起来的服装道具,我们真的是替他们感到汗颜。

不知道别人的观感如何,但这部电影让我很容易就想到了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那部《呼兰河传》,这两部作品同样是通过一个小女孩充满童稚的视角描绘出了一个时代之下那些悲苦人民的真实生活。描绘类似生活的文艺作品多如牛毛,但能用一种如此纯粹质朴甚至是不带一丝匠意的笔触来展现故事的作品在我们的文艺史上却极其少见。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部电影的蓝本林海音的小说原著其实与萧红的《呼兰河传》有着一种异曲同工的美感,这两者都明显有别于我们主流的叙事传统,小说文字也好,电影影像也好,它们都是自己所属类别当中的一个异类,一个清新脱俗的异类。

总体上这是一部相当完美的电影,缺陷当然也是有的,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唯一稍显不足的地方主要在于影片的剪辑或者说是一些技术细节上的东西,也许是客观条件所致,这部电影某些场景的剪辑前后衔接过渡似乎略显生硬了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