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夏季悄然落幕,我也即将第一次背井离乡,前往县城开启师范求学生涯。对于即将到来的师范生活,我满心期待,可一想到要与父母分隔两地,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
开学前几日,父母便早早为我悉心备好了前往县城读书所需的行囊。被子、席子、蚊帐,还有手巾、牙刷等各类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他们甚至咬咬牙,为我购置了一只高档皮箱,好让我将这些物品妥善收纳。此外,还特意为我量身定制了两套崭新的衣服。
出门那天,母亲一路将我送至村口。她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务必注意安全,妥善保管财物,好好学习。在与母亲依依不舍地道别后,我和父亲登上了前往县城的汽车。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物,意识到自己正离故乡越来越远,我的双眼不禁渐渐模糊。
下了汽车,父亲稳稳托起那沉甸甸的皮箱,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前方,我则拎着些较轻的行李紧随其后。父亲脚穿拖鞋,每走一步,都发出 “哒哒” 的声响,仿佛在郑重提醒我,全新的生活已然拉开帷幕。
因皮箱着实沉重,父亲不得不不时换肩,但每一步都依旧沉稳有力。望着父亲那略显单薄的白色背影,想到将有一段时间无法与他相见,我的鼻子不禁阵阵发酸。
终于来到宿舍楼,此时的父亲已累得浑身湿透。可他顾不上片刻休息,便立刻动手为我铺起床铺。床铺铺好后,父亲简单叮嘱了我几句,便准备离去。这时,宿舍里陆续进来了几位同学。
父亲微笑着对他们说道:“你们日后就是同学了,大家可要相互关照啊!” 那几位同学也礼貌地向父亲点头示意。
父亲的背影最终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躺到床上,一种举目无亲的陌生感将我紧紧包围,泪水不由自主地如泉水般涌出。
晚饭时间到了,我拿起饭盒,取出饭票,随着人流来到饭堂。饭堂里挤满了排队等候的学生,我也自觉地融入那长长的队伍。好不容易打好饭菜,我便端着饭盒返回宿舍,坐在床上吃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在饭堂用餐,饭菜颇为简单,仅有青菜豆腐,若想吃肉还需额外付费。由于太过想家,我没什么胃口,只是随意扒拉了几口,便将剩饭倒掉了。
宿舍共住着十人,彼此都还很陌生,因此大家基本各做各的事,互不交谈。宿舍里格外安静,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举动给他人带来不便。
吃完饭后,便到了洗澡时间。因天气尚未转凉,学校还未供应热水,我们只能洗冷水澡。虽说天气依旧炎热,但在家习惯了洗热水澡的我,还是感觉有些不太适应。
起初,我只敢一点点地将冷水洒在身上,后来逐渐适应了水温,便也像其他同学一样,装满一桶水,从头到脚畅快地淋了个遍。
洗完澡后,我又躺回床上,独自静静地思索着心事。大约十点钟,宿舍的灯熄灭了,整个校园瞬间陷入一片静谧之中。
第二天清晨,起床铃声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穿衣、洗漱、吃早餐,一番忙碌过后,半个小时转瞬即逝,我们便回到教室,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课程。
我们班共有 48 位同学,男女各占一半。大家初次见面,目光交汇时,只是点点头,便算是打过招呼了。
不一会儿,班主任张刚走进教室,我们随意找了座位坐下。他面带微笑,在讲台上做起了自我介绍。原来,他也是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
他谦逊地说道:“同学们,我们年纪相仿,今后不妨像朋友一样相处。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共同把咱们班级管理好。”
张刚老师亲切的话语,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张刚老师的提议下,我们依次上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由于是第一次登台,许多同学都显得格外紧张,有的脸涨得通红,如同猪肝色;有的声音细若蚊蝇;有的则吞吞吐吐,没说几句便语塞了。即便如此,同学们依旧给予每个人热烈的掌声。
自我介绍结束后,班主任张刚组织我们到室外排队,接着按照身高重新安排了座位。座位安排妥当后,张老师提议我们选出班干部。
鉴于大家彼此尚不熟悉,张刚老师便依据自己事先对同学们的了解,提出了一些班干部人选,让我们进行全班表决。同时他强调,这只是初选,待大家彼此熟悉后会重新选举。
没想到,我竟也进入了班主任的视线,被提名为学习委员。同学们对此提名并无异议,就这样,张刚老师提出的班干部提名顺利通过,班委会正式成立。
我的中师生活,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式开启了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