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重返起点
光芒如银河倒卷,林宇的意识在时空漩涡中剧烈震颤,仿佛被无数双手撕扯着穿越层层时空。当刺痛感如潮水般褪去,鼻腔率先捕捉到那股熟悉得近乎窒息的霉味——是出租屋特有的陈旧气息,混合着墙皮脱落的粉尘与潮湿墙角的青苔味。他缓缓睁开眼,斑驳的天花板裂缝如同记忆的伤痕,在头顶蜿蜒,而墙壁上泛黄的底色,像极了他曾经黯淡无光的人生。剥落的墙皮下隐约露出半张褪色的海报,那是他年少时喜欢的乐队,如今却成了时光的见证。
狭小的空间里,摇摇欲坠的单人床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艰辛。破旧的衣柜门歪斜着,露出里面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缺了一角的桌子上,杂物堆积如山,灰尘在透过窗户缝隙的微弱光线下起舞。林宇低头看着自己身上那件洗得发皱的灰色T恤,袖口处的线头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裤腿还沾着上次离开时未洗净的泥渍。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曾经在这个世界里,父母早逝的悲痛、高考失利的绝望、事业失败的颓唐、感情受挫的痛苦,如同尖锐的荆棘,一次次刺痛他的灵魂。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却燃烧着从未有过的坚定与自信,历经多个游戏世界的淬炼,他早已不是那个被命运随意摆弄的少年。
“这一次,我要亲手改写剧本。”林宇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疼痛反而让他更加清醒。他深知,经济问题是横亘在眼前的第一座大山。上一世,高考失利后,他迫于生计,放弃学业,在工地搬砖、在流水线拧螺丝,用青春换取微薄的收入,最终却在社会的洪流中迷失方向。而这一次,他的目光落在窗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上,心中已有了清晰的计划——通过成人高考,用知识敲开命运的新大门。
行动派的林宇没有丝毫犹豫,他敲响房东的门。房东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名叫周桂芳,总戴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头发稀疏地挽在脑后,说话时嗓子里总带着痰音。“周姨,您那辆旧自行车还在吗?借我用用呗,我保证小心着骑。”林宇露出讨好的笑容。周桂芳上下打量着他,咂了咂嘴:“小林啊,那车可老骨头了,你要骑坏了,我可没闲钱修。”“放心吧周姨,我就骑去买点东西,保证完好无损还回来。”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周桂芳终于从床底摸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递给他时还不忘叮嘱:“可别给我弄丢了!”
那辆自行车确实破旧不堪,车链发出刺耳的“咯吱”声,车轮也有些变形,但这并不影响他前进的决心。他骑着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夏日的阳光炙烤着柏油马路,热浪裹挟着汽车尾气扑面而来,汗水很快湿透了后背,可他的眼神始终坚定地望着前方。路边的梧桐树耷拉着叶子,知了在树上拼命地叫着,仿佛也在为这酷暑呐喊。终于,一家不起眼的二手书店出现在眼前,褪色的招牌在风中轻轻摇晃,上面写着“文渊书店”四个斑驳的大字。
推开门,浓郁的油墨与纸张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书店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名叫陈建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微微发福的脸上总带着和蔼的笑容。他正坐在柜台后翻看一本旧书,看到林宇进来,抬了抬眼镜:“小伙子,随便看。”林宇在书架间来回穿梭,手指轻轻抚过一本本教材。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迅速锁定目标。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仿佛在向他招手,数学公式在书页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英语单词等待着他赋予新的生命,政治理论也将成为他认知世界的新武器。
“老板,这些书怎么卖?”林宇抱着一摞教材走到柜台前。陈建国放下手中的书,推了推眼镜,一本本翻看着:“这些都是旧书,便宜给你,一共八十块。”林宇数着口袋里皱巴巴的零钱,还差十块。他有些窘迫地挠挠头:“老板,我钱不够,能不能便宜点?”陈建国看着他破旧的衣服和诚恳的眼神,犹豫了一下:“算了,七十块拿走吧,看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林宇连忙道谢,心中暗暗发誓,这些书本将成为他改变命运的钥匙。
回到出租屋,林宇撸起袖子开始收拾。他将桌子上的杂物一股脑塞进破旧的纸箱,用抹布反复擦拭桌面,直到露出原本的木色。随后,他郑重地将教材整齐摆放在桌上,又找来几个旧夹子,把收集到的学习资料分类整理。当一切就绪,窗外的夕阳正将最后一抹余晖洒进屋内,林宇坐在桌前,翻开语文课本,笔尖悬在空白处,迟迟没有落下——这一笔,将书写全新的人生篇章。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完全亮,林宇便骑着自行车前往工地。工地上,钢筋水泥的碰撞声、机器的轰鸣声、工友们的吆喝声交织成一首粗犷的劳动交响曲。工头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名叫张铁牛,满脸横肉,说话声音像打雷:“都给我麻利点!今天任务完不成,谁也别想下班!”林宇熟练地戴上安全帽,加入搬砖的队伍。和他一起搬砖的还有个瘦高个,叫李建军,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只是门牙缺了一颗。
烈日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粗糙的砖块上,瞬间蒸发。林宇的手掌很快磨出了水泡,可他咬着牙,一声不吭,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动作,心中默背着英语单词。李建军注意到他的异样:“小林,你这一天天的,搬个砖还神神叨叨的,想啥呢?”林宇擦了把汗,笑道:“没啥,就是背点东西。”李建军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城南新开了家电子厂,工资比这儿高不少呢,要不咱干完这阵儿去试试?”林宇心中一动,嘴上却说:“再说吧,我还想再干段时间。”
中午休息时,工友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张铁牛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大口啃着馒头,含糊不清地说:“现在没学历可不行,我侄子读了大专,找工作轻松多了!”林宇一边啃着干巴巴的馒头,一边竖起耳朵听着,这些不经意的话语,都被他默默记在心里。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他就厚着脸皮凑到一个戴眼镜的工友面前:“王哥,这道题咋做啊?教教我呗。”王哥是工地上的技术员,名叫王宏伟,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平时话不多。他皱了皱眉头:“你一个搬砖的,学这个干啥?”林宇挠挠头:“就是想学学,以后说不定有用。”王宏伟看了他一眼,还是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你看,这道题得这么解……”
晚上,当城市陷入沉睡,林宇的出租屋却亮起昏黄的灯光。他坐在桌前,强撑着疲惫的身体,翻开书本。数学题一道道做,错题反复研究;英语单词一遍遍地背诵,在小本子上默写;语文的阅读理解,他逐字逐句分析,总结答题技巧;政治理论,他结合工友们的聊天内容,尝试理解其中的深意。遇到实在不懂的问题,他会认真记录下来,第二天骑着自行车,跑到附近的学校,在放学时拦住老师请教。
第一次去学校时,他拦住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名叫刘敏,扎着马尾辫,戴着一副粉色的眼镜,看起来很温柔。“老师,打扰一下,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林宇有些紧张地说。刘敏停下脚步,微笑着说:“同学,你说。”“我……我不是学生,我是来参加成人高考的,这道题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林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刘敏接过题目,耐心地讲解起来。从那以后,只要遇到问题,林宇就会来找她,刘敏也被他的执着打动,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解答。
日子在忙碌与充实中悄然流逝。林宇的生活就像一个精准的时钟,在工作与学习之间不停运转。有时,工作太累,他会趴在桌上短暂休息,梦里还在解着数学题;有时,学习到深夜,困意袭来,他就用冷水洗脸,让自己保持清醒。出租屋的墙壁上,贴满了他写满知识点的纸条,就像一面面胜利的旗帜。
随着时间推移,林宇不仅在知识储备上有了巨大进步,还通过与工友、老师的交流,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他开始关注行业动态,分析未来的就业趋势,思考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竞争力。虽然生活依旧艰苦,每天依然要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枯燥的学习,但他的眼神愈发明亮,笑容也越来越多。因为他知道,每一次努力,都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希望的种子。而曾经那个失败的人生,终将在他的努力下,被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