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训练
书名:豫章世子会搞钱 作者:车兵君 本章字数:2910字 发布时间:2025-06-02



  桓温为了消除内部异己,将司马晞、司马晃废为庶人,同时诛杀了殷涓、庾倩、庾柔等人的全族。
  
  庾登之的祖父庾蕴在得知这一变故后服毒自杀,才得以保全家族的唯一血脉,庚氏因此沉寂多年,只有庚登之兄弟三人,而他是唯一出仕的人。
  
  “我年轻时勤奋努力,目的是恢复祖辈的荣耀,宣明与我志同道合,徐公虽然不了解我,但他明白。”
  
  徐羡之听后愣了一下,抚着胡须感叹道:“多做事难免出错,你若与宣明一同北上,岂不是更好?何必要避退呢?按照主公的性格,你有话直说便是,不告而退可是大忌。”
  
  “同为陈郡望族,谢氏如日中天,我和宣明虽然都担任主簿,但我们有所不同。”
  
  徐羡之拿起瓷杯,轻轻吹了一口热气,问道:“有何不同?”
  
  “徐公每日悠闲自得,但也时刻关注战事,秦国灭亡已成定局,主公平定关中之后,您认为下一步棋该如何走呢?”
  
  说完,庚登之趁徐羡之思考之际落子,等后者反应过来时,已经苦笑不已。
  
  “是我输了。”
  
  看到徐羡之依旧回避回答,庚登之笑道:
  
  “徐公,这局胜负的定夺,有时不在棋盘之内,而是棋外,我虽棋技不如你,但可以用言语相助,你的心意,就像这盘棋一样。”
  
  徐羡之脸色微变,一边收拾着棋盘,一边说道:“庚君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无才无名,在人群中难以辨认,更谈不上青云直上,徐公今日见我,便知我来意为何。
  
  庚登之与谢晦、王弘、江夷为挚友,但他是其中最平常的一个。
  
  他不像其他三人以才学为主,而是以结交好友才子为主。
  
  说得好听些是社交达人,说不好听就是不学无术,但庚登之能与王弘为友,要说肚子里一点墨水也没有,也不尽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王、谢二人显然不是因为庚氏声名而与其结交。
  
  建康最不缺的就是名门望族。
  
  对于士族把持朝政而言,虽有弊处,但也有利处,当官员以名望为准,不以功名、钱财、美色为准时,道德底线还算能看。
  
  嵇康劝吕安戴上绿帻且不对外宣扬,足见其对家门声名极为看重,哪怕吕巽做出迷奸弟妻这种违背人伦纲常之事,他也选择了宽恕,他所要维护的并非吕巽个人,而是吕家的清誉。
  
  即便真如吕安迷奸大嫂这般严重的事发生,嵇康也会像劝吕巽一样去痛劝吕安,在他看来,除了大族间通婚的女子外,其余妻妾不论贤惠貌美与否,不过就是穿布衣与锦衣的区别罢了。
  
  吕家兄弟相争,那可不是简单将上衣脱去那般轻松,而是要把裆裤一同脱掉,毫无体面可言,妻妾可以再纳娶,但家门的清誉一旦被污秽沾染,想要洗清那简直难如登天。
  
  徐羡之始终不肯发言,庚登之便只好自己开口说道:“洛阳乃是汉、魏、晋的旧都,如今洛阳已经收复,主公有问鼎天下的志向,迁都一事已不再遥远,我没什么大的志向,只愿留在江左。”
  
  “这与我何干?”庚登之打量了一下周围后,缓缓说道:“我多次自请,刘公却抱恙不见我,这两日政务都是由张邵负责处理,徐公复仕的时机就在当下。”
  
  话音落下后,徐羡之只是假寐着叹了口气。
  
  遥想当初,我曾祖嫁妹于明帝,换来我家兴盛百年,逵之兄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庚登之见徐羡之有所意动,便继续说道:“东海徐乃古之大姓,徐公难道就未曾想过光复祖辈之基业?”
  
  “人之一生,不过百年,能活到百年者,百不存一,我已年事已高,早已将此事看淡,即便家族兴盛又如何?”徐羡之淡然抿了口茶,缓缓说道:“子孙辈总会有不争气的纨绔,国有兴衰,家族亦是如此。”
  
  庚登之听着,脸色渐渐变得难堪,他本想劝动徐羡之与自己在刘穆之病逝后争夺朝权,却没想到后者因徐坞之事而断了心气。
  
  “您也说,人这一生不过百年,您便不想要尝尝那万人之上的滋味?”庚登之说的万人之上,不过是想复刻往日权臣的威风。
  
  “北魏雄踞北方,南北两座庙堂设立乃是迟早之事,刘公之后,建康之中,论能使群僚服众者,唯您一人。”
  
  徐羡之听后冷声斥道:“我无心再踏足庙堂,你若再言,便莫要怪我失了礼数。”
  
  “徐公,晚辈今日所言,皆出自肺腑。”
  
  庚登之见徐羡之背身,无言,拱手行礼后离去,徐羡之转身俯视棋盘,欲寻缺漏,却心绪难平。
  
  羽矢自金丝弓弦激射而出,划过凌厉弧线,直指靶心,箭簇穿草屑,“脖颈”断裂,圆滚“首级”栽落平地。
  
  排列一旁的数百士卒见此,高呼喝彩,声如潮起潮落。
  
  刘义符甩右手,拉缰绳,行云流水般调转马头,向身后奔驰,止于岸边。
  
  刘义符望着眼前浮桥,由舟船与铁索相连,浮于河面,心中惊奇于是他掏出一个铜管,向北抵眉眼处,景象模糊,待桥口坞堡浮现,方才全神打量。
  
  须庚收起铜管,拉着缰绳往南走去。
  
  从这浮桥过河,相当于带着马匹翻越秦岭,再加上那筑造在口道前的坞堡,除非他脑子糊涂了,否则不会从此处北渡。
  
  “世子竟然能开三石弓!”
  
  “真是神力啊!”
  
  人还未到,赞叹声已经传来,刘义符来到阴凉处,用衣袖擦去面上的汗渍。
  
  “你们只看到我能开三石弓,能贯穿草木,却不知我常常练习射箭直到酉时。”刘义符正色说道。
  
  他是天赋异禀,但为了激励众人,只好这么说。
  
  刘义符这么说,是效仿某位落难之人,那人常说自己在午夜练习技艺,其实只是极少数时候罢了。
  
  天赋这东西,只能看命。
  
  刘义符尚未完全长成就勉强能开三石弓,这还是他每天只练一个时辰左右的结果,所谓劳逸结合。
  
  他将一天的训练量分在早上、中午和晚上进行,若是一直练,身体肯定受不了,分开练则好受得多,而且还有从不缺席的牛羊肉补充体力。
  
  刘义符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力气在逐渐增强。
  
  吃肉对于练精兵而言极为重要,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卫良等人从原先的身形瘦削,变得臂膀上长出了腱子肉,前后判若两人,每三日一次记录在册的考核中,也都有了一些进步。
  
  刘义符不确定这究竟是他们恢复到从前的状态,还是真的有了实际的长进。
  
  不过相比于弓马技艺的掌握情况,至少这一月下来,他以旗代令的指挥方式已经让众人十分熟悉。
  
  “世子,这到底是何等物件,为何这般神奇?”车驹一边伸手把玩着,一边向刘义符发问。
  
  “此物名为望远镜,我将它给你,并非是让你用来把玩的,你如今担任副幢主,需多加揣摩地势……”刘义符一番教诲后,车驹当即小心翼翼地将远镜收起。
  
  “你带着他们再操练两个时辰。”刘义符吩咐道。
  
  “诺。”车驹领命后,面露威严之色,跃上马背,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五百骑卒开始操练。
  
  这些骑卒以二十五人为一队,每一队的队主背上都背负着色彩各异且刻有麒麟图案的认旗。所有士卒迅速地从备马上取下甲胄,将自己从头到脚武装起,。平常操练时他们是无需穿戴甲胄的,但刘义符每次观练前,都会要求他们负重骑射,其目的是让他们适应这种状态。
  
  当初,他们在赵玄麾下时,未曾身披铠甲奔腾作战,起初难以承受那重负,如今虽仍有不适,但相较于之前,已轻松许多。
  
  背负旌旗一事同样如此,刘义符命工匠在玄甲背部预留空洞,让细绳从中穿过,以此减轻旗帜带来的压力。
  
  其实负旗操练最初只是刘义符的突发奇想,目的是培养士卒之间的协调性,即便没有旌旗,相互之间也能熟悉彼此面容,战时仍可配合默契。
  
  五百骑兵排成战阵,时而呈锥形,时而成方形。与刘义符当初在石头城观望车阵时相比,这已然有了雏形。
  
  进展之迅速超出他的预料,然而想到此前统领之人是赵玄,刘义符又觉得这样的成果还不够。
  
  这批人马与常军相比,水准不及白直,但在晋军中作为骑兵队伍而言,已算数一数二。
  
  前军近十万兵马,算上驿卒以及骑马步军,实际人数不足五千,而这五千人中有不少是跟随刘裕伐燕的老卒,能与之相提并论已属不易。
  
  刘义符在原地观望了半刻钟后,满意地点头离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豫章世子会搞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