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就缺时间
书名:豫章世子会搞钱 作者:车兵君 本章字数:2385字 发布时间:2025-06-02



  刘义符回到府中,见檀道济不请自来,已端坐一旁,便笑着问道:“沈将军是否已经告知您了?”
  
  “是的。”檀道济微微点头回应。
  
  随后,刘义符缓步走向首位坐下,靠在躺椅上,舒舒服服地呼出一口气,他说道:“薛家尚未表态,前军昨日攻克宜阳,根据王公传来的命令,弘农太守尹成是个无能之辈,函谷关指日可破。”
  
  “世子打算何时北渡?”檀道济直截了当地问。
  
  此时,两名奴仆端来茶水,刘义符一手提着茶盖,摩挲着盏口,从小碗中取出一颗杨梅放入口中,吐出果核后饮了一口热茶。
  
  看到刘义符悠然自得的样子,檀道济感到自己仿佛才是那个孤注一掷的赌徒。
  
  “今年天气燥热,如您与沈将军所言,寒冬时河面多半不会结冰。”
  
  话音未落,刘义符起身将一封书信递给檀道济。后者立刻打开,阅读纸上的内容。
  
  “等到正月?”檀道济惊讶地问。得知要在正月起行渡河,他感到十分诧异。
  
  刘义符看着他,无奈地说道:“父亲得知王公西进,魏军兵马尚在集结,他担心河水若在不适宜的时候结冰,船只通行便会受阻。一旦魏军铁骑顺着冰面南下……”
  
  黄河并非每年都结冰,通常情况下,成冰多在一月份左右,今年南方气候燥热,而北方则完全不同,南边闹旱灾时,北方却遭遇霜灾。
  
  人的悲喜各不相同,地域之间也是如此,旱灾可通过水利设施来缓解,但霜灾却让人无可奈何。
  
  晋军占据洛阳已有月余,城内外百姓刚完成秋收不久,若是在蜀地或江淮一带,自耕农和佃农早已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与家人共度温馨时光。
  
  天时是最难预料且无法操控的,赤壁之战中的东风,堪称千年难遇的良机,如果大军渡河时恰逢黄河结冰,那带来的危患将难以估量。
  
  “北渡之事是否可行?”檀道济问道。
  
  “不必着急,若您与其他将军能在父亲渡河前攻至桓农,即便薛辩不愿相助,秦魏两军也必然侧重于河北。到那时,从洛阳北渡登岸就会容易得多。”
  
  刘义符对刘裕布置的车阵充满信心,他不急于求成,认为不能因小失大,如果有机会削弱魏国的力量,他绝不会错过。
  
  眼前的敌人虽然是秦、夏两国,但他的目光更为长远,即使建康发生动荡,只要长安和洛阳还在自己的控制下,就算无法彻底击败赫连勃勃,有王镇恶等人在,守住长安也不是难事。
  
  檀道济看到刘义符神态自若,动作闲适,似乎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准备,于是摇了摇头,笑了。
  
  刘义符递给檀道济一个杨梅,后者愣了一下,接过后连肉带核一起吞下。
  
  “将军喝茶。”刘义符笑着说。
  
  檀道济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甘酸苦的味道在舌尖交织,咽下之后,他觉得余韵悠长,身心也变得舒畅。
  
  “前日我听说世子要冒险行事,所以心里着急;昨日赌气没有来参加会议,今天见到世子,感到很惭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将军的本意是好的,这就够了。”
  
  彭城官署内,闲暇之时的刘裕想起刘义符提到的养气功夫,于是在院子里扎起了马步练习。
  
  片刻之后,刘裕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他原本以为听到了什么异响,但当他停止动作后,声音也随之消失。
  
  “唉,真是岁月不饶人。”刘裕感叹道。
  
  稍作休息,他便缓缓走到堂中,在食案前坐下。
  
  一碟菘荠,一盘豆豉蒸鱼和一碗鱼汤便是这位豫章郡公、太尉的午餐,虽说不上贫苦,但这样的饭菜与玉盘珍馐相比却显得十分朴素,对于南方家有余粮的农户或渔民来说,这样的一餐并无二致。
  
  年轻的时候,刘裕尝遍了各种美食和美人,如今年过半百,他对食物和美色的欲望逐渐淡去。
  
  路过广陵时,檀祗也曾给他送过一些山珍海味,但刘裕只感到味道平淡无奇,曾经精力旺盛的日子已经远去,在儿子的劝说下,他开始注重养生之道,向那些士族老人学习。
  
  望族与寒门中少有长寿之人,然而,那些声名不显的落寞家族,却对长生之道趋之若鹜。有人躺平,有人拼搏。
  
  王弘是迫不得已,而谢晦则站在士族的对立面。
  
  刘裕在用人眼光上虽不及曹操,但谢晦自成年后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只因他背靠谢氏,若是寒门出身,早已身居高职。
  
  起初,刘裕想提拔谢晦,但在刘穆之多次拒绝后,只是表面做做样子,实则拖延,以此激励他。
  
  若刘裕真心调他入中书省或担任重镇太守,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刘穆之根本无法阻拦。
  
  若不考虑谢晦的谢氏身份,他那股上进气劲确实令人钦佩,若他是谢晦的同僚,定会心生抵抗,但没办法,作为主公,帐下文武更加用命,这于他、于国都是好事。
  
  刘穆之的疲惫,源于政务繁杂,即便他能在一个时辰内处理完事务,可五十多岁的年纪,加上旧疾缠身,更耗费心神,身体上的累和心上的累完全是两码事。
  
  例如琅琊王司马德文,自从毛修之抵达洛阳之后,工舍的工作量减少了大半,他愿意留在工舍,刘裕也不勉强他返回“猪圈”。
  
  官署与工舍距离很近,刘裕偶尔闲暇出府时,可以见到肤色由白变褐的琅琊王。
  
  看着铁锤随着汗水滴落在曲犁上,心中灭族的念头渐渐淡了,当初刘穆之据理力争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如今被刘义符间接劝诫,让这些司马氏中人亲身体验万民之苦,也是不错的。
  
  自从北伐以来,将士们离家已久,思念家中的儿女和妻妾,刘裕也不例外,虽然他无妻少妾,但他也有思家之情。
  
  刘义季刚学会叫他阿爹不久,因国事繁忙,能够陪伴的时间很少,有时,刘裕会思考自己能否统一天下。
  
  起初,他只希望统一黄河以南的地区,河北之地需要更多时间,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奔波半生,虽掌握了大权,却还未封九锡,何时才能登基?每当想到此事,刘裕心跳就会加速,他不愿成为桓温那样的人,认为自己比桓温更出色。
  
  桓楚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若非为万全准备,刘裕或许早已在北伐前就接受了司马德宗的禅让。
  
  然而,三辞三让需要时间,创建新朝代、封赏群臣不仅耗时,还需大量钱粮和土地。
  
  改元、改制、祭天、大赦等繁琐事务不可避免,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没有一年半载是难以完成的。
  
  安定后方后,刘裕担心自己会沉醉于温柔乡,失去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
  
  刘义符虽具刘裕年轻时的风范,但因年纪尚小,让他亲自领兵开疆拓土,实在令人担忧,一老一少,都面临时间的问题,而刘裕所欠缺的,也唯有时间。
  
  刘裕将碗中的鱼汤一饮而尽,平复了心态,他命奴仆撤去餐具,拿起一旁堆放的竹简,孜孜不倦地深入研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豫章世子会搞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