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薛徽
书名:豫章世子会搞钱 作者:车兵君 本章字数:2852字 发布时间:2025-06-11



  薛帛在堂内端坐,喝着侍婢刚泡的热茶,冻得微红的鼻耳逐渐恢复正常。
  
  鹤发童颜的薛徽腰背挺直,脚步沉稳地走入堂中,看到薛帛面色淡然地喝茶,便咳嗽了一声。
  
  薛帛望向堂后,立刻起身,来到薛徽身旁搀扶。
  
  “阿爷,请坐。”
  
  见薛帛恭敬相迎,薛徽脸色稍缓。
  
  “你身为一地太守,回家如此狼狈,还有祖辈的颜面吗?”
  
  薛帛被质问,怔了一下,辩解道:“不是您……”
  
  “我让你避开晋军的锋芒,你是怎么避的?看看西房,辩儿难道不比你做得更好?”
  
  自从薛懿之后,他膝下有三子,各有祖号。
  
  大儿子薛恢号北祖。
  
  二儿子薛雕号南祖。
  
  三儿子薛兴号西祖。
  
  三个儿子又分为三房,薛徽是薛棠的孙子,薛强则是薛兴的后人。
  
  薛帛属于南房,薛辩属于西房。
  
  虽然表面上是分房,但薛氏与其他家族不同,他们执着于扎根河东,而不是遍布天下。
  
  裴氏家族在衣冠南渡之后,半数成员也随波逐流南下,尽管当前薛氏势力独大,但裴氏的历史积淀深厚,根基更为久远和稳固,两家之间的联姻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互相支持的一面,也存在暗地里的较量。
  
  随着魏国占领平阳,裴氏族中有几名子弟开始为魏国效力,担任河东地区的地方官员职位,例如,薛辩的弟弟薛谥早年投身于魏国,并在栗磾攻克平阳后成为其幕僚,协助管理河东地区事务。
  
  薛谥和他的父亲薛强因在族中的威望和功绩而受到尊重,他们手下拥有一支勇猛善战的队伍,这使他们暂时凌驾于其他两大家族之上,然而,薛帛却选择放弃城池逃离,与薛辩带领部队及装备缓慢北归形成鲜明对比。
  
  不同于性格傲慢的薛辩,性格温和的薛帛并没有引起太多争议,当有人回到家族中夸大其词地讲述豫章世子亲自邀请、以三公之礼相待的故事时,大多数明智的人对此一笑而过,而一些年轻人则盲目跟风效仿。
  
  虽然家族内部存在三个分支,但大家仍然同属薛氏一脉,薛帛曾在河北担任太守期间表现出色,如今虽不如以往辉煌,但也没有人故意贬低他的地位,除了薛徽对他缺乏进取心表示不满外。
  
  话未说完,薛帛便面露难色。
  
  薛徽沉默片刻后,缓步走向主座,缓缓坐下。
  
  “区区数百精兵,难道就能与国家抗衡?辩儿生性骄纵,迟早会惹出事端,他阿父在世时,我便时常提及……”
  
  待薛徽再次叙述完往事道理,薛帛才敢开口:“阿爷,姚成都已死。”
  
  “我已知晓。”
  
  薛徽瞥了薛帛一眼,摇头叹息道:“你此番前来,是想谈论刘裕之子吧?”
  
  薛帛被看穿来意,习以为常地讪笑:“四妹在洛阳,多封信都是阿爷过目,父亲与孙儿均未看过,匈奴堡距平阳不过百里,孙儿心中担忧……”
  
  “你有何可担心的?”
  
  薛帛饮了口茶,说道:“用人时朝前,不用时朝后之事不少,卸磨杀驴之事也时有发生。”
  
  薛徽闻言,好似被气笑了。
  
  “魏国尚存,即便刘裕登基,他也断不敢做出这等事来,你整日如此杞人忧天,年过三十,何时才能成就大事?”
  
  经此训诫,薛帛一时哑然失语,砸了砸嘴,默默无言。
  
  他回到平阳已经快半个月了,之所以现在才来见阿爷,是因为害怕阿爷严厉的责骂,别人家的祖孙相聚总是充满欢乐,而薛帛和薛徽每次见面,都少不了一番数落和斥责。
  
  薛徽看到薛帛神情有些低落,语气也稍微缓和了一些。他说:“虽然话说得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那几个兄弟能有出息,我也不会对你这么严格。”
  
  “孙儿明白。”薛帛淡淡地回应道。
  
  “你真的明白吗?”薛徽叹了口气,接着说:“如果我让你去投奔那位被称为‘麒麟子’的人,你愿意吗?”
  
  正在喝茶的薛帛突然放下茶杯,皱眉说:“阿爷不是说过现在局势混乱,让我不要急于选择依附谁吗?”
  
  “局势是乱,但关中、秦地和夏地的动荡与魏晋有何关联?”薛徽反问。
  
  “您的意思是让我离开河东?”薛帛试探性地问。
  
  “怎么,你不愿意?”薛徽追问。
  
  “不愿意。”薛帛毫不犹豫地回答,并一口喝干了杯中的茶。
  
  看到薛帛罕见的坚持己见,薛徽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问道:“你是看不起那个年轻的孩子吗?”
  
  “我不是想离开家乡。”薛帛坚定地说。
  
  薛徽笑了笑,然后问:“你怎么能确定关中一定会失守呢?”
  
  麒麟世子仁德武略尚可,但孙儿缺乏远大志向,只愿在族中安稳度过余生。
  
  “胡说八道!”薛徽猛地起身拍案,怒斥道:“你已三十有六,竟只想着安度后生?!若我与你年纪相仿,早已带着钱粮部曲,投效明主!”
  
  薛徽已备好钱粮,只待归家,如今后者一回来,却言要养老,正值壮年却不思闯荡,难道要让他这老骨头去闯荡不成?
  
  “你往日在河北郡无所事事,我也不多过问,由着你,这孩子几分像他父亲当年模样,你此时不投效,更待何时?”
  
  薛徽比刘裕年长一旬有余,刘裕崭露头角时,他全程目睹。
  
  那时,他对刘裕抱有期望,却未料到刘裕能在河东立足,拉起自己的队伍,且刘义符在数日前大败姚成都。
  
  说实话,让薛徽损五百士卒攻破匈奴堡,他未必能做到。
  
  而刘义符借“阴兵”之举,与王凝之所借“阴兵”有天壤之别。
  
  所谓草木皆兵,无论是虚张声势还是伺机诱敌,本质上并无差异。
  
  刘义符的兵法造诣极高,在尚且年幼、旁人还在嬉戏玩耍的年纪,便已能娴熟地掌控人心,深通帝王之术,并将其作为诱敌的策略,细细思量,着实令人心有余悸。
  
  《贤良策一》中记载:“臣闻天之所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这里所说的“符”,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是一种上天赋予王者的特殊象征。
  
  《抱朴子·遐览》中也有关于“符”的描述:“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
  
  可见,“符”与神秘的力量和上天的旨意有着紧密的联系。
  
  “符”与“苻”同音,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苻坚。
  
  苻坚在其统治时期,有着诸多传奇故事,他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然而最终在淝水之战中遭遇重创,大业崩塌。
  
  但无论如何,苻坚曾经也是一位极具影响力、试图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宏图霸业的人物。
  
  在“符”前加上“义”字,便赋予了它一种更为高尚、正义的内涵,仿佛象征着拥有这种“符”的君主应当是一位仁德之主,是顺应天意、承载着上天使命的人。如此取名,似乎暗示着这样的君主就是天命所归。
  
  薛徽想到这些,神情间透露出一丝悟然。
  
  桓温曾试图篡夺皇位,但最终未能成功,而刘裕则不同,他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和谋划。
  
  自古以来,立嫡长为后是传统惯例,尽管关中地区可能会出现一些变故,但这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薛氏家族能够在此时助力刘裕,那么往后晋廷必然会有薛家的一席之地。
  
  对于薛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无需亲自上阵杀敌,也不必通过谗言媚上的手段去获取地位,只需要巧妙地运用家族的影响力和政治智慧,就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河东地区的三国交界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凭借薛家的雄厚基业,完全有机会跻身于朝廷的核心阶层,这对于天下许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薛家不仅善于把握时机进行投机,更有雄厚的资本可供投入,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人脉和影响力,在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面对这样的机会,薛帛却表现出犹豫和抵触。
  
  “孙儿不孝,阿爷之命……难以遵奉。”薛徽直直地瞪着薛帛,眼神中透露出失望和不解。
  
  他背手转身,叹息道:“你既然不愿,那便作罢。”
  
  “爷爷此话当真?”薛徽性情刚强,定下的事宜从不轻易妥协,此刻放了薛帛一码,自然还有后手。
  
  “有你这不孝孙,老夫只能亲自走一趟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豫章世子会搞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