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求援
书名:豫章世子会搞钱 作者:车兵君 本章字数:2417字 发布时间:2025-06-16



  留城与沛县毗邻,春秋时期属于宋国的领土。
  
  尽管此地拥有水利优势,但经常遭遇洪水灾害,自建城以来,历经无数天灾。
  
  刘裕筹备数月,等到粮草先行之后,才率领军队离开彭城。
  
  乘船行军虽然便捷,但无法日行百里。
  
  尤其是十万士兵中携带了不少军械,如战车、巨弩和火药等。
  
  若在黄河中可以用铁索连接船只,但在淮河和泗水显然不足以容纳百余艘船同行。
  
  欲速则不达,即使不能完全畅通无阻,比起徒步行军仍要快许多。
  
  行军半日后,刘裕计划在留城停留两小时。
  
  选择在此地休整的目的十分明确。
  
  兵法有云:“故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
  
  之前祭拜了韩信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现又途径留侯庙,加上不远处是刘邦的发家之地,对于刘裕来说,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刘裕来到这座陈旧破败的祀庙中,看到已经不成样子的雕像以及贡台上空荡荡的景象。
  
他缓缓走上前,轻轻触摸了一下,心中感慨万千。

  “张子房德才兼备,堪比圣贤,他辅佐高祖在乱世中创下万世基业,其功绩可与姜太公、尹吉甫相媲美……”
  
  刘裕听完后,缅怀了许久,随即下令让人精心修缮庙宇,并按时进献祀品。
  
  大军稍作休憩后,船队继续沿水前行。
  
  二月末,刘裕站在碻璈城楼上,手持水晶长管铜镜,眺望着隔河对峙的魏军。
  
  “主公,前军粮草告急,陕中、司隶均无粮食供应,王将军派我来恳请主公调度兵粮,以稳定军心。”文士面带憔悴地禀报。
  
  刘裕看到文士的模样,皱起眉头,将手中的远镜递给他:“你自己看看。”
  
  文士坦然接过远镜,向天边望去,当他看到密密麻麻的军队和随风飘扬的旗帜时,一时无言。
  
  “我早就告诫过他,入洛后不要急于求成,如今寒冬已至,补给困难,北岸有十万魏军,你说我该怎么办?”
  
  即使送去数万石粮食或数千兵马,也无济于事,秦国已经岌岌可危,当前最重要的是应对魏军的威胁。
  
  文士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描述军中的情况以及姚绍去世的消息。
  
  刘裕面带笑意,夸赞了沈林子等将领几句后,带着几分诧异问道:“姚绍是怎么死的?”
  
  “连续三次战败,损失了一万多精兵,据说……是被气死的。”
  
  “气死?” 刘裕怔了一下,接着问:“你信吗?”
  
  “我……不知道具体情况。”
  
  “接替他的人是谁?”
  
  “东平公姚赞。”
  
  刘裕笑了笑,没想到姚赞连封爵也一并继承了,看来秦国已经乱得不可收拾。
  
  他继续询问了一些情况,然后说:“我们的粮草和兵力都不足,拓跋嗣逼得太紧,很难提供援助,你回去告诉王镇恶,让他自己决定。”
  
  文士见刘裕态度坚决,神情犹豫地说:“主公,虽然姚绍死了,但秦国还有五万可战之士。王将军收复洛阳到陕中一带,已经减少了很多损失,现在前线有困难……”
  
  “如果不通过水路运送粮草和士兵,从碻璈到陕中,你应该清楚怎么计算赋税,算一算,我应该给他多少兵力和粮食?”
  
  “拓跋嗣在沿岸设防,我也需要在南岸分兵,如果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在陕中,我们怎么能抵挡魏军?”
  
  文士沉默片刻,轻声说:“军情紧急,河北郡和司隶缺粮,主公若不支取,军心必动摇。”
  
  刘裕见状,耐心解释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文士听后愣住。
  
  谢晦见状皱起眉头,刘裕呼了一口气,唤道:“宣明。”
  
  谢晦应声作揖,带着文士来到墙角,挥退值守的七八名驻军。
  
  谢晦质问:“王镇恶怎会派你这样的愚笨之人来求援?莫要装疯卖傻。”
  
  文士辩解:“谢主簿,我真不知道啊!”
  
  “不知道?王镇恶舍不得他祖父的名望?”谢晦直白呵斥,文士无言以对。
  
  谢晦继续道:“他自幼熟读兵书,深谙兵法,竟不知此理?”
  
  谢晦继续说道:“若大军的余粮充足,主公怎会坐视不管?他岂会不知粮草消耗的巨大?”
  
  魏军沿江紧逼,漕运的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在湍急的水势下,物资便会资敌。
  
  在此关键时刻,刘裕无法兼顾全局,有得必有失,当面临这种抉择时,只能做出取舍。
  
  秦军屡战屡败,姚绍又莫名身死,秦廷陷入混乱,灭国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若要让魏军抓住他们急于求成的破绽,进而席卷南岸……
  
  王镇恶、毛德祖等四将,是刘裕当下所能调遣的良将,天下广袤无垠,扬州、三吴、巴蜀、荆淮等地,处处都有他委任的心腹良将和能臣干吏。
  
  人才并非无穷无尽,若不加以筛选,只会使地方动荡不安。
  
  随着刘裕最初出征的一批将领,如檀祗、朱林等,都在镇守重镇,坚守后方。
  
  刘裕派给王镇恶等人的先锋部队,已然占据了近半数的精锐兵力,若再将兵力调往别处,那青、徐各州又该如何抵挡魏军呢?
  
  赫连勃勃隔岸观火,拓跋嗣亦是如此。
  
  刘义符对前者心存戒备,刘裕则更关注后者,夏国不过是一个地方势力,与控制北方大片土地的魏国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赫连勃勃能在关中地区割据一方,但拓跋嗣却有争夺中原的实力,眼下关中近在咫尺,刘裕不会因小失大。
  
  “主公让我从百姓那里获取资源,但陕中的粮食早已被姚懿收集并分散给了镇上的居民,檀将军北渡征集粮食,成效甚微,我这次回去求援,如果得不到帮助,恐怕没过几天,军队就会发生哗变,世子入洛时,曾下令我们不得侵扰百姓,况且百姓们也没有粮食,主公却命令我征募……我该怎么办?难道要让大家吃人肉吗?”
  
  文士见谢晦沉默不语,便举了一个例子:“人们常将主公比作曹操,而谢主簿忠诚于主公,但在议论时却褒贬不一,如今军中缺粮,即使不是主公亲自下的命令,王将军的行为与主公所为,在百姓眼中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别绕弯子了。”
  
  “如果谢主簿能代表主公同意王将军杀牲口吃肉,我现在就离开。”
  
  谢晦看着眼前这位严肃认真的中年文士,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王康。”
  
  “你是王将军什么人?”
  
  “公归公,私归私,他是我兄长。”
  
  得知眼前这位严谨文士是王镇恶的弟弟,谢晦有些摸不透他的想法。
  
  “主公说的‘民’和你想象的不同,虽然我没去过陕中,但我知道那里豪强横行,农户缺粮,为何不从豪强手中征粮?”
  
  听了这话,王康显得很惊讶。
  
  “我记得弘农还有杨家后人,加上其他家族,征来的粮足以支撑一阵子,刘公在建康忙于政务,主公已经多次传信,说粮草很快就会送来。”
  
  谢晦见王康犹豫不决,便补充道:“王将军功勋卓著,如果他不愿亲自去征粮,可以派其他将领去,孰轻孰重,你自己判断。”
  
  说完,谢晦拱手行礼,然后离开,留下王康一个人在原地思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豫章世子会搞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