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征粮开始
书名:豫章世子会搞钱 作者:车兵君 本章字数:2325字 发布时间:2025-06-18



  等到薛帛犹豫离去,停留在楼内整整一下午的刘义符,只觉口干舌燥,他提起茶壶,斟茶时,却因思绪飘飞,而忘却壶中茶水早已见底。
  
  放下茶壶后,刘义符起身至楼外,又来到堡内,巡视着周遭。
  
  他一路行至屋舍处,看到一众大汗淋漓,操练而归的麒麟军士。
  
  路过身旁的士卒纷纷正色行礼,刘义符也一一颔首相应。
  
  扪心自问,他确实没有必要犯险,可时机摆在眼前,除去北方边镇外,魏国的大部分兵马尽皆驻扎在北岸。
  
  从理论推演上,他的部署可行性极高,但谁知不是他一人臆想?
  
  那日在堂中议事,刘义符让檀道济先行离去,留下沈林子推心置腹。
  
  现在看,不失为上策。
  
  沈林子在潼关外屡败秦军,战功颇丰,潼关攻克不下,分兵回援洛阳,缓解补给压力的同时,也算是物尽其用。
  
  七八万人驻在陕中与秦军对峙,这些兵马身处大营无所事事,倒不如为他牵扯于栗磾。
  
  河内他未曾踏足,此前前行,少不了薛徽薛帛二人相助,至于薛帛会不会上他这条孤船,刘义符心里有数,故而对其言语时有所保留。
  
  真要到了危急之时,以防万一,他不介意对这位草拟的丈人‘好言’相劝。
  
  看着一行行人从眼前略过,刘义符便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若受擒,该是何等的愧愤?
  
  可一转念,他又会认为自己两世为人,被誉为麒麟子,有天命所在。
  
  刘裕借势,借的‘乱’势,刘义符借势,借的却是‘父’势。
  
  虽说知子莫若父,但他是特例。
  
  想必当初操练车阵,观演火药威效时,刘裕已然在脑海中浮现魏军惊慌的一幕。
  
  胡人就是这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任使刘裕好生好气的与魏使交谈,那群鲜卑宗室,依然要裹胁着拓跋嗣号令全军相阻击。
  
  崔浩有理,他们也有理。
  
  秦魏结下姻亲,加上晋室的声名,洛水之誓等等,即使领军者不姓司马,但晋朝一日未灭,这些不堪入目的先例永远可以当作他们阻击的枪口。
  
  权宜着退路的同时,刘义符思绪杂乱。
  
  每当那股兴奋过后,他便会觉得自己太过固执。
  
  麾下有一支万人军,不顾伤亡,强攻之下,或许能使平阳易主。
  
  但这样一来,又会引得魏廷的侧目。
  
  大败姚成都,终究是秦晋两国之争,至少当今明面上,除去滑台、凉等地,晋军还未有冒犯。
  
  攻下平阳后,哪怕于栗磾不北上驰援,拓跋嗣也定然会调遣兵马回守。
  
  打草惊蛇,无疑是将赌盘掀翻在地。
  
  在洛阳时,刘义符无良机染指河内,可此时魏国的重心全都着重在刘裕所统领的水师之上。
  
  五百骑,不多不少,破网足矣,帐内,王镇恶听完王康关于至碻璈的经历后,沉默良久。
  
  “主公真的是这么对你说的?”
  
  王康原本留在关中,当得知兄长王镇恶攻打到洛阳时,他逃到乡间,躲藏在农户家里,才避过一劫。
  
  随后,关中陷入混乱,他便带着家眷逃往潼关外,直到王镇恶率军到此,他才敢现身投靠。
  
  对于多年未见的弟弟,王镇恶与他相见时并未失态,只是紧紧相拥。
  
  兄弟之情终究是私事,多年未见,王镇恶对弟弟的了解仅限于书信和年少时的记忆。
  
  “谢郎就是这么说的,主公的话,我也如实传达了。”
  
  起初,王康以为要对寻常百姓下手,但得知是要征士族的粮后,态度变得模棱两可。
  
  在对待百姓这件事上,王康做得比兄长王镇恶要好得多。
  
  不然,也不会有农民冒险收留他,甚至在潼关外,还有念及他父亲旧情的朋友,为他一家提供吃住。
  
  “康,传我命令,集合三千士兵,把营中的骡马、运车都准备好,随我去一趟弘农。”
  
  兄长终做决断,王康心有准备,哀叹一声,应声而去。
  
  营外,王镇恶令部将清点人数,沈林子则在不远处召集麾下。
  
  王镇恶见状,步行至沈林子身前,诧异发问:“何事?”
  
  “营中军士五万余,我要带一军赶赴洛阳。”
  
  王镇恶不解:“为何?”
  
  此前议事,沈林子未提此事,今日却悄然整顿人马。
  
  “征粮。”
  
  “何处?”
  
  “弘农。”
  
  “主公答复我已告知你们。”沈林子点头,神色庄重:“北岸情况你我皆知,于栗磾镇守河内,大军情势危急,我至南岸设防,既能策应,又可形成掣肘之势。”
  
  王镇恶听后沉默片刻,回应道:“关外确不需五万军士,你愿回司隶,我无异议,只是为何不先商议?”
  
  “毛德祖在你部,道济心性不好,那日我与他产生隔阂,与你言说便足矣。”王镇恶直视沈林子正气凛然的双眼,缓缓离去。
  
  沈林子见军容严整,翻身上马,率部东进。
  
  王镇恶对沈林子的隐瞒意图,决定彻查到底。
  
  两队人马同向东行,因此结伴而行。
  
  邬堡墙上,士人目睹堡前晋军列阵森严,面色渐显凝重。
  
  原以为是日常的兵马调动,未料这批军队在邬堡前停下不前。
  
  直至王镇恶自阵中策马而出,士人心神才稍得安定。
  
  “王将军此行,有何贵干?”士人倚墙高声问道。
  
  “征粮!”
  
  士人闻言色变,急忙召来一旁的儒生,询问道:“仓中余粮几何?”
  
  “杨公……您真要应允他们?”
  
  “若你能阻止他们,仓中粮食、库中金银,随你取用。”
  
  他这邬堡部曲近千人,自姚氏收复司隶以来,一直秋毫无犯,只要按时缴纳田税,便能安心招纳流民。
  
  邬中有千余民户,他只需缴纳三百户的税赋和少量粮帛。
  
  部曲也从数百人发展至千人,秦国衰落至今,但杨邬却欣欣向荣。
  
  弘农郡内,杨坞规模宏大,良田众多,是此地的翘楚,王镇恶率军驻扎在坞前,其意图不言而喻。
  
  沈林子的万人军队刚刚离去,他便立刻反叛?坞前的三千晋军与手无寸铁的百姓一样,都是弱者。弱肉强食,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杨坞自建立以来,逐渐壮大,何时没有沾染过血腥?如今刀架在脖子上,坞中的父老也只能任人宰割,更何况,王镇恶贪掠钱财的威名早已为人所熟知,那世子还在洛阳大动干戈。
  
  当然,司隶的父老们支持刘义符,毕竟论财富,谁能超过他们?相比于王镇恶纵兵劫掠府库,不如施舍些粮食了事。
  
  自从姚泓继位后,邬中的粮仓愈发充盈。
  
  姚秦宗室争斗激烈,他们便能趁乱取利。
  
  儒生无言以对,只得羞愧地赶到仓中,取出账册查阅。好一会儿后,他又回到士人旁边说道:“杨公,这八万石粮食已囤积两年多,难道真要……”
  
  杨坞的明面账上有八万石存粮,至于私底下具体有多少粮食,则无人知晓。
  
  “拨给他们三万石,剩余的五万石,先发放到坞中各户手中。”
  
  “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豫章世子会搞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