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洪水的一番激烈较量后,孩童终于被成功拉到了岸边。诗婷迅速伸手,把他拉上岸。
孩童的父母匆匆跑过来,看到孩子平安无事,泪水瞬间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地,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嬴政赶忙上前把他们扶起来,轻声安慰:“孩童安然无恙,实乃万幸万幸! ”
他的声音温和又有力,跟有魔力似的,让孩子的父母渐渐平静了下来。
周围的军民都围了过来,看着这巧妙的救援工具和成功的救援,忍不住纷纷夸赞。“如此精妙之法,若非陛下与这位姑娘智谋超群,想出此计,这孩子可就危在旦夕了!”
“陛下圣明睿智,姑娘聪慧过人,此皆我等之洪福啊!”军民们的称赞声接连不断,对嬴政和诗婷满是钦佩,看向他们的眼神里全是敬意。
孩子获救后,嬴政和诗婷在众人的簇拥与满心感激中回到营帐。经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诗婷的脚踝疼得更厉害了,她面无血色,额头上密密麻麻地冒出了冷汗。
嬴政心疼不已,眉头紧紧皱着,眼里满满的都是对诗婷的关切。他强令诗婷留在营帐里好好养伤:“你但放宽心,于此安心养伤便是。
其余诸事,切莫挂怀,有朕在此,你无需忧虑分毫 。”说完,他轻轻给诗婷盖上被子,那动作轻柔得好似在为一只受伤的蝴蝶梳理翅膀,生怕稍一用力就会弄折那脆弱的羽翼 。
随后,他转身走出营帐,继续去关注灵渠的抢险工作,那坚定的背影,仿佛在向洪水宣告:“我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这场灾难。!”
经过几天的休整,嬴政和诗婷决定深入灵渠周边,去视察工程进展和生态环境。
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前走,路上,嬴政兴致勃勃地跟诗婷讲述着灵渠工程那宏伟壮阔的规划蓝图,从如何巧妙地连通水系,到预期能带来的粮草运输便捷、商贸往来繁荣。
一桩桩、一件件,满是对大秦未来昌盛的憧憬,眼神中闪烁着熠熠光芒。诗婷听得入神,时不时点头回应,脑海中也勾勒出那幅繁华盛景。
可当他们绕过一处山坳,眼前骤然出现的景象,像一记重锤,让两人都猛地一怔。
只见灵渠旁边,原本广阔无垠、生机勃勃的森林,这会儿正遭受着一场无情的大破坏。官兵们接到赶进度的命令,挥舞着斧头,像一群饿狼冲向这片森林。
砍伐声震得人耳朵生疼,木屑到处乱飞,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乌烟瘴气,尘土漫天,呛得人直咳嗽。周边的溪流也变得浑浊湍急,鱼儿在水里吓得四处乱游……
附近的农民们心急火燎,纷纷赶来阻拦。头发花白的李老汉,一脸悲痛,“扑通”一声跪在官兵面前,双手死死抱住为首官兵的腿,
声音打着颤哀求道:“军爷哟!还请高抬贵手,切莫再砍啦!这片山林,实乃我等祖祖辈辈安身立命之依靠哇!您瞧瞧,若是将这树都砍伐殆尽,往后一旦发起大水,我等赖以生存的田地,怕是都要被冲得一干二净呐!如此一来,子孙后代又该如何维生哟?”
一旁年轻力壮的阿福,脸涨得通红,眼睛瞪得溜圆,想冲上去抢官兵手里的斧头,却被官兵一把推倒在地,他又麻溜地爬起来,
毫不退缩地喊道:“军爷呀,使不得啊使不得!您几位这般行事,那可真真儿是要断了我等的活路哇!”
妇女们聚在一旁,满脸都是泪,相互靠着哭,嘴里喊着:“我等之家将亡矣!”
官兵头目站在一旁,脸上满是纠结和挣扎的神情。他心里也同情百姓,可又怕违抗军令,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咬咬牙,一甩胳膊,挣脱李老汉的手,
扯着嗓子大声吼道:“我们亦实出无奈!上头严令需尽快完工,若延误灵渠之进度,尔等谁人能担此重责?休得再阻,速即让开,接着砍伐便是 !”
就在这气氛紧张得一触即发的时候,嬴政身姿笔直,大步走了过来,眼神像两把利剑,扫视着这片混乱的场景。
他身上那股王者之气,让周围的人都不自觉地安静了下来。
他看到眼前这景象,大声喝道:“住手!尔等皆给朕速速停下!”这一声怒喝,就像晴天打了个霹雳,在四周炸响,官兵们听到,都赶紧停下手里的动作,脸上满是害怕,手里的斧头差点就掉了。
嬴政快步走到官兵头目面前,怒目而视,质问道:“何人予你等这般权力,竟敢如此肆意妄为?灵渠之重,朕岂会不知?
然百姓之生计,山川自然之态,难道便无足轻重?山林若遭滥伐,水土必将难固,他日洪水汹汹而至,肥沃良田尽成泽国,粮食产量锐减,百姓陷入饥馑之境,届时军队粮饷亦必短缺,国之根基势必动摇。
此等严重后果,你等谁人能担?”官兵头目吓得脸白得像鬼一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紧紧贴在地面,哆哆嗦嗦地说:“陛下,小的们罪该万死!实乃遵令行事,一心求速,未思后果,当真是糊涂至极。望陛下宽宏大量,念小的们奉命之难,饶小的们这遭。小的们日后定当谨言慎行,不敢再有此等愚钝之举矣 !”
嬴政眉头皱得更深了,目光扫过众人,语重心长地说:“朕命你等修筑灵渠,本意乃造福百姓,促我大秦繁荣昌盛。然若为此破坏百姓生活,损毁大好河山,此灵渠即便修成,又有何益?人与山川自然,向来和谐共生,二者缺一不可。若无青山绿水,百姓不得安居乐业,朕坐拥这天下,又有何意义?”
农民们听了嬴政的话,原本绝望的脸上一下子有了希望,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诗婷站在那儿,目不转睛的看着嬴政,眼里全是倾慕和赞赏。她忍不住轻轻点头,轻声嘟囔:“哇塞,陛下心里装着山川大地,啥都懂,晓得人和自然就得和和美美地在一块儿。
把老百姓的好日子跟生态平衡,妥妥地放在心上。这么有远见的,从古到今打着灯笼都难找哇,绝对是明君本君!”
她这一感慨,思绪就像脱缰的小马驹,一下跑回了过去。嬴政规划水利工程时那认真的模样,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一件一件,在她脑袋里清晰得很。
现在又看到嬴政在保护生态上,态度坚决、见解卓绝,诗婷心里对嬴政的敬意,就跟春天里的竹笋似的,蹭蹭往上涨,越来越深厚,深得都快看不见底儿啦!
嬴政下令后,官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放下斧头,脸上满是愧疚,下定决心改正错误。
其实,此前嬴政便考虑到可能因施工,对灵渠周边山林造成破坏,早早安排了士兵在附近开辟育苗场,培育树苗。
如今派上用场,在嬴政的指挥下,一部分官兵从育苗场挖出树苗,即刻投入到协助农民进行树木移栽和新树苗种植的工作中。
赵云俭也积极参与其中。他手脚麻利,小心翼翼地搬运树苗,将其栽种到合适的位置,随后又不辞辛劳地挑水浇灌,期待这些树苗能够茁壮成长,让这片森林早日恢复生机。
他一边干活,一边对身旁的官兵说道:“这山林对咱百姓可太重要了,咱可得用心点。”
与此同时,嬴政心里明白灵渠修建还急缺大量木材,当机立断,把相关官员都召集过来,下令从其他地方调木材。他仔仔细细地安排道:“即刻派人前往各地,寻找木材资源丰富且对当地生态影响较小的区域。
务必做到每个地区均衡运材,切不可在一处过度采伐,以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官员们领了命令,立刻组织起人和物资,往选好的地方赶去。
没过多久,从各地调过来的木材,有的用马车在陆路上运,有的靠船在水路里拉,源源不断地往灵渠工地送。
这些木材一到,不仅解了工程的燃眉之急,还避免了继续破坏灵渠周边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