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献给那些常年在外漂泊,努力打拼的人们!
《南辕心,北辙梦》(别名《向北漂,往南流》)根据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改编。里面的人物不是为了讨好读者而存在的,他们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缩影,他们身上有着许多普通人压抑的情绪,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生活中的年轻人。作为小人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无力对抗“天道”,只能任听命运发落。这“天道”,是不断变化和斗争的世界,是残酷的现实。这“天道”碾碎了他们苦心经营的那种希望(一个人,无论在别人看来多么微不足道,他(她)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他们努力,他们挣扎,他们只是希望不被生活碾压。)。小人物的生或死,痛或怨,在时代变迁下,在大浪淘沙下,是很难着一点痕迹,发一丝声音的。
小说中孙喜望在燕京被谢家人瞧不起,这种被社会“等级”高的人嘲笑的经历,我们很多人都曾经体验过。鄙视像一条食物链,是当下绕不开的怪圈。在这个怪圈中,那些小人物总被人置于链条的最末端。
任何美好制度的建设,都必须认真对待生活在这个制度之下的每个小人物的幸福与哀愁。
尽管市场经济的崛起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不平等,但又转化为一切社会关系皆商品化、逐利逻辑无孔不入。当下,社会的等级结构被巧妙地内在化和个体化,在阶层固化中,代际传承的不仅仅是经济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而且还有更为隐蔽的文化资本。(因为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主要通过早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实现,不同出身背景的人从最初就产生了文化资本占有上的不平等。)
有人曾说过:退休之后,会离开大都市,回到出生的地方。这些人希望日后回到农村,那是功成名就后的衣锦还乡,是刘邦称帝后回沛县老家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而那些在城市立不了足、安不了家的小人物,怀念儿时的故乡,那是一事无成后的逃无可逃,是项羽欲回江东老家而不得已的无奈。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中学毕业之前,我很少走出县城。后来,接受高等教育来到城市。多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之间的差距,从出生之日就拉开了,而且越拉越大。相比于宁静而寡淡的故乡,喧嚣而繁华的城市才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人们对于故乡的怀念,与其说是对自己逝去美好时光的眷恋,倒不如说是对差强人意的现状不满。
我们常常羡慕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帮平民企业家,在出道之前就小有名气,又赶上改革开放的红利,坐拥亿万财富。而再往后,平民机会越来越少,身边的“励志”故事,除了继承家业,就是郊区拆迁,偶尔的创业,要么艰苦难熬,要么手段卑劣。
我们这一生都在不断经历挫折,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学会了把自己的心紧紧包裹起来,用微笑和坚强来伪装自己,学会了按照别人的要求去生活,按照世俗的成功来要求自己。但在那个看似成熟的行为背后,是你我不曾对外诉说的委屈和无助,看似与其他人无异的平凡生活,隐藏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痛苦。表面上,我们的烦恼各不相同,但追根究底,都源于“不喜欢自己,不相信自己,甚至于无法接纳自己”。
就像很多人所说,我没有拿出手的相貌,没有突出的才能,没有高学历,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积蓄,没有事业...这样的人生有未来吗?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所谓的未来,所谓的体面生活,最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或做的多好,而是源于你避开了多少意外和灾难;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人情绪的崩溃,不是说脏话,也不是发泄,而是沉默,无尽的沉默...成年人不像小孩子,有什么不高兴可以直接哭出来,然后就会有大人跑过来安慰,满足需要。成年人的崩溃,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可能上一秒还在和朋友嘻嘻哈哈,下一秒轰然倒塌。
时代的灰尘砸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有人看见了六便士,有人抬头看见了月亮,我看见了月亮照不到的角落。
《南辕心,北辙梦》(别名《向北漂,往南流》)涉及流泪的青春、职场励志、两性情感等。人来人往中,各有各的命运。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漂流在无常之上,我们却如喜望一般寻找某种确定性,但在回望的过程中,总是发现,事情的意义就在它发生的时刻。我们有时也会变成蒋小涵、顾盼或是石头,把人生的下坠视为常态,用各种方式去躲避,但终究是躲不开,倒不如像喜望一样迎难而上。让弱小者获得哪怕是有限的利益共享,在无常的人生里如何自处和利人?值得每个人思索...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一段甚至几段艰难的岁月。说真的,艰难的岁月里,没人能够代替得你,没有几个人能理解你,更没几个人会把你当回事。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由误解构成的。我们只有在文学作品里,才看到理解的可能,所以你不要指望对方理解你,把你当回事。
在城市里打拼,人们尽管活得艰难,但依然咬牙坚持。抖音上有个很火的视频,“有时真想跟家里人说实话,这些年在外面我过得很不好!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下...”一段小小的视频,让人看了沉默、流泪,因为它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与辛酸。
从哪一年?城市化的洪流下,每个人都希望能挤上那艘原本就拥挤不堪的方舟。于是,坚守城市就成为人们不二的选择,哪怕住的地方是厕所,是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是拥挤不堪的候车室...
城市化进程的碾压之下,见证的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悲壮谢幕!
背起行囊,离开故乡
去寻找心中,遥远的理想
充满了希望,无尽的幻想
盼望着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偌大的城市,心 无处安放
内心充满彷徨,有些 感伤
只为活出心中,理想的模样
谁不是为了梦想在流浪
谁不是为了生活离家乡
……
一个世纪之前,八旗子弟有保障,遛鸟、赌博、斗蛐蛐;如今,官二代、富二代依然有保障,遛狗、喝茶、开豪车。
时代在变,收割者一直都没变,变的只不过是他们的发型而已!
人的童年从最初的哭泣中涌出,掀起一道道波浪,汇聚成一股玩具和游戏的洪流,吞没了青年的莽撞和中年的审慎,而灰白色的老年,人的灰烬,人的最终形象,是无法消融的,甚至在童年就已经存在了。
成长,不是发现世界越发黑暗,而是发现世界越发复杂的过程。儿时,觉得世界美好是因为简单,爱你的人都为你阻挡了复杂。世界没有很糟糕,也没有很美好,它只是复杂。
人生在世,除了面对疾病,面对死亡,面对自己,还有,就是如何面对他人。大部分人既无法忍受现状,又没有能力去改变,自然而然就会喜欢小说、戏剧、歌曲、电影、电视剧这些东西,那是因为,可以在某种形式或别人的故事和经历中,代入自己的感想,想象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生。
人生在世,走好每一步,尤其对那些常年在外漂泊,努力打拼的人们。年少时北辙南辕追梦他乡,深情被折叠成泛黄的书信,月色轻抚将过往缓慢铺陈,记忆里的每一帧都好似与你重逢。
若能见耿耿星河,这一生的南辕北辙,也不算什么。
是为序。
沧桑几度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