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书名:胡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435字 发布时间:2025-05-16

 

胡问答进入了梦乡,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梦可以认为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是把白天所见胡乱的拼凑在一起,但是,即使在梦里也没有忘记逻辑,只是在逻辑上有点乱。

在梦里,胡问答好像是来到了那个他曾梦到过的亭子,看看周围的环境,并没有下雪,远处是山和林,还有那条弯曲的小道,亭子里有石头桌子和石头凳子,走几步,扶着栏杆往下看,云雾缭绕,幽谷感顿生。

 

胡问答觉得这是缘,《话来》那本书不就是为自己写的么,现在这景物,这亭子,这石头桌凳,还有这深谷不就是这本书的封面么,这还真是神了。

胡问答再次前后左右看看,没有人,除了阵阵鸟鸣,没有人,胡问答一声叹息:“陌老不划今何在?空留崖亭谁话来?”

胡问答突然想起什么,他回头往石梯方向快速走过去,他要找上次梦里梦到的那首《定风波 职场》,没有找到,那只是一场梦。

胡问答再次回忆了一下《话来》那本书,不过他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自己虽然只读了一点点,关于大石头,还是知道一点的,他回头走到那块大石头旁,按照《话来》里的描写,这大石头上应该有诗。

 

果然,诗还在,三首诗三个笔迹,这还真是“二天可期应有时。”胡问答再次感叹:“二天已到,胡某来也,诸位的二天呢?诸位‘感不感来’?”周围除了几声鸟鸣,还空无一人,胡问答自言自语道:“为什么没有下雪呢?不是说‘野山素颜玉洁’吗?没有雪的应景,又怎么能,哦……”胡问答明白过来,再次自言自语道:“‘文化如雪’……‘文明之花更绝’,文化还真是如雪,不知不觉,播洒人间,雪会消融,文化常在,文化的力量不可量。”

胡问答多少带着点失望转过身来,准备回到亭子里去感受一下“围坐话来天下事”,这时,胡问答定神一看,亭子里有个人,穿的是古人的衣服,正悠闲的坐在亭子里的石头凳子上。

胡问答想,穿越啦?我穿越了还是他穿越了?胡问答看看天,天还是天,看看地,地还是地,那就没问题,不管谁穿越,先去找那人聊聊。

 

胡问答又在想,行个啥礼好呢?儒家的揖礼?佛家的合掌礼?道家的拱手礼?武家的抱拳礼?要不,干脆来个遍,直到他叫停,于是,胡问答走到那人面前,那人扭过头来,看有人来了,就站起来,看着胡问答,没有说话。

胡问答开始行礼,按儒家、佛家、道家、武家的顺序来了个遍,那人静静的看着,等胡问答行完礼,他自己也行了一个儒家的揖礼,并且没有收手,说道:“此礼通用,历代手形有微变,大同小异。”

从年龄上看,这人差不多是胡问答的长辈,不过,人家没有什么架子,很和蔼的样子,两人相视抿笑,那人问:“看你不像我中土之民,胡人?”

胡问答愣了,他是自问,咋一开始就露馅了?他怎么知道我姓胡?哦,哦,胡人,外国人,原来是我穿越成古代外国人了。

胡问答正了正神,认真的回答道:“在下自未来之世而来,到此一游,可否闲聊片刻?”胡问答居然先提要求。

 

那人示意胡问答坐下,自己也坐下了,胡问答先说话:“在下胡问答,请问先生,如何称呼?”

“哦,文达先生,幸会,幸会。”

胡问答本来还在想,怎么不小心把外号给说出来了,不过,听到文达两个字,心里挺高兴的,本想纠正,再一想,算了,这不挺好的么。

 

那人开始作自我介绍,“生不知时五千年,游无定处九万里。”

胡问答一听又愣在那了,叫啥?这么长?

那人继续说道:“人称微悟是也,仅微悟耳。”

胡问答这才听明白,回道:“原来是微悟先生,失敬,失敬。”

胡问答在想:微悟是谁?谁是微悟?这五千年、九万里,生死不定?居无常势?神人也,不过,挺谦虚的,阅历如此深厚,却只取微悟,微微的悟,值得学习。

 

微悟:“文达先生亦为慕此亭而来?”

文达先生也是为这个亭子而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胡问答觉得还是得纠正一下微悟对自己的称呼,胡问答说道:“是问答,胡问答,吾爱问爱答,且问答间多不寻常理,暗合于吾之姓氏,胡问答之名遂外传。”

是问答,胡问答,我爱问爱答,而且问答中常常不按常理出牌,我正好姓胡,于是,胡问答的名号就传开了。

 

微悟:“哈哈,此问答乃文达也,人所不解,亦当为常,先生有深思之质,确非常人能解。”

哈哈,这个问答,我就当是文达,其他人没听明白,也算正常,一看先生就是爱思考的人,有些思考可能不是常人能理解的。

 

胡问答一想,好像有道理,自己的一些思考确实不为多数人所理解,也许微悟先生能理解,胡问答多少有几分幸运的感觉,能遇知音就是一种幸运。

胡问答马上回答了微悟刚才的问题,“正是,在下正是为此亭而来,吾心中早有此亭此境,今得有微悟先生同亭共叙,甚欢,甚欢。”

是的,我就是为这个亭子而来,我思想里早有这个亭子和这些景物,今天能同先生在这个亭子里共叙,感到非常高兴。

 

微悟:“此亭容世间事,话天下言,言世之实,论事之本。”

这个亭子能容下世间的事,在这个亭子里可以谈天论地,啥话都可以说,不管是事物的现象还是本质。

 

是啊,这个亭子是有某种魔力,怪不得微悟和胡问答都对这个小亭子这么在意,此时,胡问答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他在梦里好像还是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现代人,咋和微悟整起文言文来了。

再一想,文言文也是白话文,是上古时代的白话文,那时的文人本着偷懒的原则把要说的话记下来,这就成了后世的文言文,之所以说是偷懒,是因为那时的书写工具,写起字来太费劲了,其实不是写,是刻,那时才是惜字如金。

这一偷懒,结果就成了文言文,后世的文言文,用后世的话说,可以叫东施效颦,文言文慢慢成了一门学问,其实不见得那么高深,不存在懂不懂的问题,更用不着在乎语法什么的,汉语讲语法没什么意思,是知不知道,熟不熟悉的问题。

认得这个字才是重要的,不认识查一下字典而已。

事实上,中国人都是有文言文基础的,只是古人有时文得现代人看不懂,那很可能是因为有些字词具有时代性。

比如,不同时代哥哥或爷爷的称谓,其实也是指爸爸,又比如,将无、将不、将非这三个词,都可以是也许的意思,说一次就知道了,没有什么高深的。

再比如,刚才的东施效颦,就是指模仿,却只模仿到形,而没有学得其神,实际上,语言、文学都只是学到东施效颦的程度就行了,至于神,那是自己去开发,那是学不来的,如果真要学着来,那就坐实了东施效颦这个成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胡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