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仍在此》
书名:裴三说电影:个人电影阐述集 作者:裴三 本章字数:2894字 发布时间:2025-05-19

p2921021260.jpg


《我仍在此》(Ainda estou aqui)

沃尔特·塞勒斯(巴西),2024年

 

观看建议:可以一看

 

这部电影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原来叫最佳外语片,2019年起更名为最佳国际影片)的获奖影片,这也是首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巴西电影。目前这部电影国内正在上映,有兴趣的不妨可以去关注一下。

相信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应该不会太过陌生,作为当代巴西最著名的导演,由他本人执导的《中央车站》和《摩托日记》以及他担任制片的《上帝之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提及当代巴西电影,沃尔特·塞勒斯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

说到今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评选,这里顺带提一下另外几部我们国内观众较为熟悉的影片,它们分别是我们内地选送的《里斯本丸沉没》和台湾地区选送的《老狐狸》,另外还有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及韩国电影《首尔之春》相信大家肯定也不会陌生。说实话这四部电影都相当不错,但可惜却都没有进入最终的提名名单,其中表现相对出色的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也仅是进入了最后15部影片的侯选名单而已。个人觉得这四部影片里最为可惜的非《里斯本丸沉没》莫属,按照奥斯卡官方的解释《里斯本丸沉没》是因为英语对白过多而失去了资格——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其中有一项评选标准是非英语对白必须超过一半。但其实就如这部影片的导演方励本人所说一样,这部影片里很多被认定为英语对白的其实只不过是些阅读信件之类的内容,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样的内容完全不应该被算作对白。至于《姥姥的外孙》和《老狐狸》这两部影片的落选,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显然还是在于东西方社会文化间的差异所造成的隔阂及影片故事题材的相对地区化,毕竟这种只有我们东方人才有可能很好理解的电影要想获得奥斯卡的认同显然难度较大。而韩国电影《首尔之春》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它明显过于商业类型化了些,这样的电影即使再好恐怕都很难得到奥斯卡那些评委的青睐。

还是继续回头来说说沃尔特·塞勒斯的这部《我仍在此》,这部影片改编自巴西作家马塞洛·鲁本斯·派瓦(影片中后来残疾的那个儿子的角色原型)的个人同名回忆录。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巴西军政府独裁时期)他的父亲(一位前国会议员)遭受政治迫害被抓走并从此消失,母亲由此不得不肩负起照顾整个家庭和与独裁政府抗争的重担,直到数十年后他们一家人才从政府部门那里拿到那本该早就拿到的父亲的死亡确认书。这部影片主要以他母亲为叙事中心分三个不同时期(1970年、1998年、2014年)讲述了这一家人遭受政治迫害之后的境况,影片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都有真实的依据,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部个人的家庭悲剧史。

不难看出,这样的故事显然很容易受到关注并且引起共鸣,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或多或少都有着类似的创伤记忆,把这样的影片形容为是在讨好或迎合观众虽然有失偏颇,但此类影片明显更容易受到各大电影节和那些评委的青睐并且最终获得大奖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奥斯卡也好,欧洲三大电影节也好,一部电影是否获奖其实并不一定能完全作为衡量该部电影优劣与否的标杆,最优秀的电影却不能最终获得大奖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少见,而且这种现象近年来明显变得越发的常见。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出于人情世故的考量,也许是因为政治正确,也许是那些评委真的看走了眼。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影片往往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就是过于煽情,但这部影片却一反常态的显得相当的克制,个人认为这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可能是作者的回忆录本身就是如此,甚至也可能是这段历史本身就是如此,这是可以想像的,要知道绝大多数个体遭遇类似事情往往根本无力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因此当事人除了在隐忍和煎熬中等待之外其实真正能做的并不多,那种剧烈抗争的情况说实话根本不可能会太常见(当然这里可能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回忆录的作者当时尚处幼年所以对于家庭遭受的创伤可能并没有很好的切身体会);其二这是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独具匠心的艺术化处理,正如其本人所言:“记忆是夺回历史解释权的武器。”也许他就是特意抛弃了那种常规的套路化叙事转而采用了现在这种更为平实的叙事手法来呈现历史本身。

克制是对的,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刻意夸大的渲染虽然能博取更多的关注但却难免让人感觉浮夸和廉价,就这一点而言这部电影无疑是找对了叙事的主基调。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从这部影片所呈现的全部内容而言它难免还是让人感觉过于克制和平淡了。对于历史本身,对于这个家庭的遭遇,这部影片就像是触及到了核心之所在但却并未就此进行深入的展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叙事视角的混乱。总体而言这部影片前半部分拍得很好,可以说是完全全方位地呈现出了这个遭遇变故前的幸福家庭,当然这些内容就整体而言篇幅还是略显过长了点。而影片后半部分的叙事视角则明显变得混乱了起来,我们很难看得出来这部影片叙事的重心到底是女主角本人还是她的整个家庭,似乎是谁都想涉及,但似乎又是谁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2、影片后半部分的叙事过于简练,过度跳跃的太快,明显缺乏一些关键的细节。从女主角带着子女们搬家以后开始整部电影看上去就像是在进行一些简单的剧情交待一样,本该有的一些重要细节完全是缺失的。我们既看不到相关寻找或抗争的细节,也看不到这个家庭是如何共渡难关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影片呈现的全部内容就像是蜻蜓点水一样明显过于潦草了点。

3、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这主要也与前面两点的不足有关。这部电影的片名叫作《我仍在此》,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这样的片名明显是一种态度立场的表明或行动的体现,但就影片实际呈现的内容来看女主角的形象还是过于单薄了。我们既看不到她的奋起抗争或坚持,也很难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无力感,这个人物形象所该有的立场态度或行动都体现得不够充分。丈夫生死未明后,她既要承担起妻子的职责,也要承担起母亲的职责,但她毕竟还有自己个人的人生需要去面对,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也没有看到清晰的展现,有的只不过是片尾那廖廖几笔的字幕交待。而至于影片中那几个子女和周围那些亲朋好友的形象就更加显得单薄了,不夸张地说,这些人几乎个个都只不过是交待剧情的纸片人。

所以总体而言,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并非是沃尔特·塞勒斯最好的作品,这部电影甚至明显弱于他另外那两部作品。而且与上述另外四部选送奥斯卡的影片相比,这部电影也并无任何的出彩之处。即使这部电影现在有了奥斯卡奖的肯定,但我个人觉得它还是略显清汤寡水了点,整部电影明显既缺少细节又缺少该有的张力和震撼力。这是部不错的电影,但却算不上足够好,而且事实上它本来完全可以做到更好。

当然,就细节而言这部电影有两个值得一提的亮点:其一是当一家人拍全家幅时女主角的反应,常人眼里明明不该笑的场合她却还是让家人保持笑容,这样微妙而精准的处理充分体现出了人物的个性和当时的心态;其二是对于那些上门抓捕的人和看守所里卫兵的刻画,我们能看出来这些人都并不坏,他们看上去都不怎么粗暴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温和,这样的刻画让人感觉十分的真实可信,要知道真正坏的政权之下也并不一定所有人都是主动的作恶者,真正坏的政权的恶劣之处在于它使得其中的那些好人不得不违背自我意愿而去作恶或成为罪恶的帮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