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比赛陷入了胶着的拉锯战,双方球员你来我往,比分紧紧咬住,交替上升。
此时的我,还在努力适应对方精心布置的“克单”战术,一时间难以重现之前的神勇表现。
无奈之下,我只好暂时摒弃单打独斗的进攻模式,积极与队友展开频繁的传切配合,尽可能地将最后一击的机会留给队友。
队友们表现得十分出色,然而,由于我发挥失常,数据上的缺口一时难以填补,所以两队只能勉强打成平手。
第二节比赛进入倒计时,仅剩最后2秒,我队此时还落后骑士队3分。
依照过往的比赛经验,骑士队深知我极有可能会尝试超远3分投射。
回顾之前的赛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确实曾凭借“百步穿杨”的绝技,稳稳命中最后一球。
这不仅能淋漓尽致地展示我高超的球技,还能从士气上给对手沉重一击,进而在比分上占据优势。
或许有球迷会心生疑惑:既然拥有如此厉害的绝技,为何不多次使用,轻松终结比赛呢?
实际上,这其中大有门道。这招“百步穿杨”看似惊艳,实则要耗费我大量的精力、体力、真气以及元气。
施展此招时,我需将精气与元神高度集中于双眼,那一刻,我的眼睛仿佛化身“千里眼”与“望远镜”,方能清晰地看清远处的篮筐,并精准判断其距离。
同时,眼睛如同精密的传感器,以光速将我与篮筐之间的距离、方位、角度等各项关键数据,快速传递至大脑这个“司令部”。
大脑如同超级计算机一般,迅速进行高速运算,随后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精确指令。各
部位接到指令后,立即协同进入立体作战模式,双臂投射所需的力度、角度、速度,双腿站立的姿势、力量,以及腰部所需的力度、角度等,都有着极为精确的设定。
正是依靠这一系列复杂且精细的程序作为保障,才造就了我石破天惊的高光时刻。
仅仅听闻这一过程,就已然让人觉得复杂繁琐,更不用说实际操作了,其中所需消耗的能量之大,可想而知。
好在比赛即将进入暂停阶段,我能借此机会稍作调息,恢复元神。
因此,若非处于万不得已的绝境,我通常只在每节比赛的最后一刻,才会施展这一绝技。
他们依照预先精心布置的战术,安排卢泰迪和布华京对我实施前后夹击,即便放空其他球员,也坚决不让我施展3分神射的绝技。
当然,他们心里清楚,在无球跑动时,根本无法阻挡我那快如闪电般的步法。于是,他们在赛前专门针对我的无球跑动,精心设置了一个战术陷阱。
由于我对这一切毫不知情,果然不慎掉进了他们设下的陷阱。
骑士队聘请的中国武师和道师可不是徒有虚名,他们给球队讲述了一个中华经典故事——《网开三面》。
商汤在狩猎时,看到部下张网四面,并祷告道:“愿从天上、地下、四方而来的禽兽,都进入我的网中。”
商汤觉得此举会将所有生灵捕杀殆尽,便下令撤去三面网,仅留一面,然后重新祷告:“愿向左、向右、向上、向下飞的鸟兽,朝北飞的进入我的网中。”最终仅捕获了命中目标的猎物。
他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自然不是希望骑士队球员对我手下留情,而是提醒他们在设计防守战术时,不妨留出一个空档,让猎物误以为自己已逃出生天。
然后他们再在出口处布置陷阱,出其不意地给猎物致命一击。这一招也被美其名曰:请君入瓮。
卢泰迪和布华京并未像往常一样采取前后或左右夹击的方式,而是在我的正前方和左侧形成合围态势,故意放空了右后方。
我想都没想,便向右后侧跑去,开球的队友见我跑出空位,迅速把球传到我手上。
我立刻转身,打算向前跑两步,来一个骑马射箭式的“百步穿杨”。
哪知道,早已埋伏在我右后方的罗帝尔,趁着我转身接球的瞬间,像猎人一般迅速站到了我的正前方,阻挡了我前进的道路。
罗帝尔是骑士队的中锋,绰号“金刚”,身高2.12米,体重近两百公斤,身高臂长,犹如泰山一般稳稳地立在我面前。
这个时候,卢泰迪和布华京也如双鬼拍门般迅速赶到,形成了三面合围、网开一面的局势。
上半场结束的红灯即将亮起,此时若先从缺口突围再进行投射,时间已然来不及。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进攻,要么背水一战。
为了从气势上彻底压倒对手,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我毅然决定使出釜底抽薪之计,无论如何都要挫挫他们的锐气,给予致命一击。
我即刻催动气功与内功心法,让真气如奔腾的江河般迅速行遍全身,四肢顿时变得坚硬且充满力量。
紧接着,双腿微微下屈,身体下沉,双脚猛地用力一蹬地板,恰似 “旱地拔葱” 一般。
整个身体犹如火箭发射瞬间,迅猛地凌空而起,竟足足超出了罗帝尔的手指半个头的高度。
与此同时,我以极快的速度默念口诀:“天地无极,乾坤借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速赐我‘千里眼’‘穿杨术’。”
刹那间,眼睛如同高精度的太空望远镜,精准地锁定篮框的方位。
紧接着,我双臂弯曲回收,随后如弹簧般迅猛地向前弹出,控球的双掌瞬间展开。
皮球仿若炮弹离膛,在球场上空划出一道极为优美的弧线。
伴随着清脆悦耳的一声 “簌”,皮球准确无误地穿过篮框。
在全场如排山倒海般的山呼海啸喝彩声中,泰迪、布华京和罗帝尔皆无可奈何地摇头摆手,嘴角咧开,露出一丝苦笑。
虽说我在上半场最后时刻凭借绝技追平了比分,但这关键一击着实消耗了我不少真气与元阳。
于是,我争分夺秒地利用中场休息时间进行打坐调息。通过一系列吐故纳新的调整,我的体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下半场,双方深陷苦战的泥潭。看到取胜希望的骑士队,仿佛发了疯一般,不仅一丝不苟地执行 “克单” 战术,还不惜体力地全力进攻与防守。
在他们这套新型的 “克单” 战术面前,我一时间也未能寻得更为有效的反制办法。
若是依照我过去争强好胜、不愿服输的性格,特别是在国内赛场时,必定会与对手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
然而,历经 NBA 常规赛几十轮的磨砺,我深知在这高手如云的顶尖赛场上,仅仅凭借血气方刚、逞一时之勇,很难取得显著的成绩。
毕竟这里的对手大多天赋异禀,技术与身体素质俱佳。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个人英雄主义的时刻固然存在,但最终的胜利还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尤其是作为亚洲人,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上欧洲人和非洲人,即便我有神功护体,可要是每次都与对手硬碰硬,即便是钢铁之躯也难以承受,更何况我只是血肉之躯。
面对如狼似虎的骑士队,我逐渐变得理智而冷静。我不再盲目地单干,而是充分借助队友的力量。
进攻时,面对对手如铜墙铁壁般的防守,我一边凭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身法和步法寻觅空隙,一边密切留意队友的跑位。
只要队友跑出绝佳的空档,我便立刻将球传出,让他们完成最后的进攻。由于骑士队在防守我时,常常会安排两三人结成包围圈,所以队友们便获得了许多跑空位的机会。
正是凭借这些跑空位的机会,我为他们创造了不少进球的机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之前的比赛中,队友们习惯了我持球单打,他们常常站在一旁袖手旁观,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依赖的习惯。
只要我一持球,他们基本上就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在看戏,完全没有做好接球与出手的准备。
当我突然传球给他们时,他们才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伸手接球,可往往为时已晚,皮球擦着指尖呼啸而过。
即便接住了球,他们的投射技术与突破上篮技术也显得生疏了许多,不是投篮打铁,就是擦框而出,甚至出现三分球沾框未进的情况,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这真可谓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比分的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比拼陷入难解难分的胶着状态,谁都难以将比分拉开。
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毕竟许久未曾目睹这般精彩激烈的对抗。
比赛来到终场前的最后 10 秒,双方比分定格在 121 比 122,骑士队领先我方一分。
此刻,进攻球权落到我方手中,我们准备开中线球。对方忌惮我再次施展 3 分超远投射或是强行突破上篮,故而一上来就派 3 个人将我围得水泄不通,密不透风。
队友劳伦见我找不到空位接球,而 5 秒的开球时间即将耗尽,无奈之下只好把球传给古特。
占邦尼见状迅速上前封堵古特,此时只剩下杰伦特和罗帝尔紧紧跟着我。
包围圈稍有松动,我便如离弦之箭般从两人的缝隙中直插篮底,杰伦特和罗帝尔则穷追不舍,宛如我的影子一般。
古特迅速运球发起进攻,可占邦尼和布华京一同上前夹击,阻挡了他向篮下突破的路线。
古特并未强行突破,而是将球传给了侧翼 3 分线外无人防守的队友劳伦。
劳伦较为擅长 2 分跳投,为求稳妥,他没有选择 3 分投射,而是运球进入 3 分区内后急停跳投。
就在这时,骑士队的另一名防守队员卢泰迪高高跃起,试图封盖劳伦的投篮。
虽然卢泰迪没有碰到球,但干扰效果显著,皮球砸在篮框上后向外弹出。
此时,时间仅剩 0.4 秒,眼看比赛即将失利,主场的部分观众甚至激动得跳了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已奔至篮下的我瞬间如闪电般腾空而起。杰伦特和罗帝尔本来想用犯规把我拉下来,可已经来不及了。
我高高跃起,轻展猿臂,用右手中指指尖轻轻一点篮球。
就在手指尖离开篮球的刹那,计时器的红灯亮起,然而皮球却朝着篮框方向飞去,并稳稳穿框而过。
全场观众顿时惊愕不已,陷入一片死寂。
公牛队场上的球员以及教练席的人员则全都兴奋得跳了起来,振臂高呼。队友们如疯了一般扑向我,将我紧紧地搂在怀中。
反观骑士队的队员和教练员们,个个呆若木鸡,简直不敢相信即将到手的胜利就这样溜走了。
裁判员再次查看录像,确认进球有效。在队友的簇拥下,我向更衣室走去。
回顾以往,虽然我常常带领球队赢得比赛,且大多早早奠定胜局,但篮球场上,往往是最后一刻的逆转才真正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即便全场表现欠佳,却能在最后时刻锁定胜局的,才堪称真正的英雄。
这一夜,我成为了公牛队的英雄与救世主。然而,谁也未曾料到,下一刻,我竟成了公牛队的 “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