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漾年少之时就想避婚,她不愿意做太渊帝的皇后,何况太渊帝一直倾心于淑后,淑后仙逝,太渊帝更断情绝爱,她用得着嫁一个心里没自己的人做继后么?
她家又不是非要那点皇后之家的尊荣……
“当年你爹爹与上皇于长熙城下会盟,约定联姻,自此后天下止干戈,诸国归一统…纵使爹爹和娘亲不在乎那天子疑心或天下安宁,那你作为完颜,耶律,赫连三族的血脉,不嫁太渊能嫁谁?”
“耶律家是北元后族,赫连完颜俱是四大王之一,我们家族不缺皇后,但你不能轻易许人,那是对自己的折辱。”
可是……
可是权势身份这种东西她已经有了,为什么还非要要求自己心悦的人也有,还必须不输于她!
她想到每年宫宴,太渊帝总是最后驾临,坐不到一会儿便会离席,去处理那前所未有辽阔的江山之上的政事。
而太渊帝身侧的那个少年,沉默不言,如影子一般跟随君王,君王走了,他便也走了……
“姎姎,太渊哥哥定是去干清宫办公了,每回来东都就是这样,一点儿都不会享受…”乐昌公主不以为意地批判天子,又笑道,“姎姎去找他吧,姨母姨父还有你父母亲都很乐见,都过了许久了…”
那年是太渊三年,淑后过世不过两年。
但上皇上后似乎格外忧虑皇嗣,太渊帝令天下守国丧以日代月,是故安王很快奉旨迎亲,接连生下三位皇孙。
“我…”
乐昌又对她小声附耳,“淑后已逝,若不是你做继后,就是姜家的素婳姐姐了…我和她不太熟,还是希望你做皇后的。”
她闻言有些底气了,“姜姐姐也是东圣皇帝的外孙,堪配陛下。”
“再说,我已经入道修行了,不再是凡尘中人。”
乐昌不信,“我才不信。”
这入道修行的事,本是乐昌最先提出的。
十四岁的乐昌公主心血来潮,对上后与上皇说要去做女冠,她要全天下独一无二的道观,便求修建一个凤皇宫,理由是燕家本就是凤凰后裔,她做凤皇宫的宫主,向世人说明神裔天命,太渊帝是天定的帝皇。
上后这时已经对乐昌无所求了,对于神明之事也是倦累,随之折腾。
上皇帝王心术,自然希望往后太渊帝一统天下的征程越顺利越好,便乐得推动,所以有了凤皇宫。
既然建了,便也要建的好好的,所以让燕国学者查典籍,精致于造像,更加了许多传说史说故事。
选址便在京郊的落雯山,山上风景绝美,本是东圣木侯爷的封山,但木侯爷在朝闻六年便将之献给还在位的上皇,上皇将之封给乐昌公主,做她封邑四郡的添头。
山顶建凤皇宫,山腰建花神庙,山脚则是幸女观。
花神庙里供奉的也不只花神凤凰,上后将历史上燕家的公主都加了进去,比如燕婉,比如燕楧,还有乐昌的外婆燕楹。所以便有四季花神。
幸女观是个谬事,本是唐太后来讽刺世事的,但最后却成了世人最爱的权欲信仰接收地。
花神只司掌四季花,但幸女却护佑富贵荣华,青春貌美,夫婿俊秀,孩儿聪颖……人心是贪,所以人人都愿意信幸女。
而乐昌公主入道与其母亲尚侯入道已经是两个天地了。
乐昌公主入道修行,为的是件时髦事,以一己之力做成了天下风尚,寻求一种潇洒的,求仙访道的玩乐罢了。
只是将道衣改成神仙仪,穿着进宫,赴宴,引得无数贵女效仿。
再有女冠女尼行为放荡,随意交友,诗文唱和,比红妆时代的紫川还要张扬,令人咋舌。
所以上后又只能再一次地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
也对乐昌公主毫无办法。
时代洪流就是如此,总有不同风向与氛围。
乐昌就是一时热情,她入道没有一年就还俗,说又要去紫川看太平观的桃花林,参考一下回来给凤皇宫也造一个。
所以被拉着一起修行的完颜漾就从副宫主成了宫主了,上皇上后很惊奇这丫头居然不跟着还俗,真的在道宫当起了宫主。
于是,便就成了如今的妙今仙师。
这更叫世人猜疑,因为完颜漾是女冠,又不还俗,所以自然不会与太渊帝成婚。
但帝后的态度似乎又是模糊,因为那不是普通道宫,那是唯一侍奉燕家历代君王的凤皇宫。
大殿正门推开,男子身着禁卫服饰踏入殿内。
他躬身问:
“…郡主,陛下为何不在?”
完颜漾转过身看他,“唤我仙师。”
男子沉默了,并未抬头看完颜漾。
妙今仙师拂尘搭在袖上,大殿门已关。最后一点天光漏过高门细格栅,点点落在石纹地砖上。
他神色瞬变,直起身质问,“郡主,陛下究竟何处?”
妙今仙师也生气,“你眼中就只有陛下,永远只有陛下?!”
慎独垂首行礼,“郡主恕罪。”
“你回答我。”妙今久不见他答,恨不能拿拂尘掷他。
“罢了,”她最好是等不到一句回答,不然又是一句“暗卫是陛下的影子,是永远属于陛下的刀。”
她不要一把刀,不要他人的影子,她只要真实的,自由的他…
“陛下供香已毕,自后山小径往花神庙参拜供花。”
“多谢郡主告知。”
虽不知主子为何不与他说明白行程,但慎独还是打算暗中跟着。
“你站住。”妙今仙师看向巍峨大殿中央供奉的燕尔造像,“我请了姜家郡主在花神庙迎圣驾。”
“天子游幸邂逅贵女,如此佳话,你去做什么?”
慎独便立住不动了,想走又不敢挣扎。
最后竟憋出一句,“郡主,您才是最该坐上凤位之人。”
妙今拂尘落地,恨不得他去死!
圣湛是惠王府世子,母为蔺王妃,亦是朝阙四姓之一。
蔺氏掌文,多出端方君子,他母亲更是以此要求子女,自幼他便比一般孩童懂事,是个不需人操心的孩子,直到……元国太师一家迁居东都。
元国太师受封为英王,得了面圣不拜,宴席同座之荣。
上皇道,今日之安宁统一,英王不世之功也。
后来他学史书,方知朝闻六年时,若不是英王因爱妻产后病重留滞元国康业,而是进攻册剑长熙…那今日江山谁坐,还真不一定。
英王的王妃生得三胞胎,其中长姐就是完颜郡主,而今妙今仙师。
郡主自幼就生得玉雪可爱,进宫之后与乐昌公主成了手帕交,再长大些,便与乐昌公主被公认为天下双姝。
乐昌张扬明艳,妙今雍容沉静。
能超过这二位容光者,怕只有如太一神一般的安王了。
不过安王为男子,也就不算。
乐昌公主光艳动天下,但张扬跋扈,行事过于无羁,整个国朝,也只有上皇上后,太后,陛下在其眼中,连安王都是她可以支使的弟弟罢了。
完颜郡主则沉静雍容,似静谧时独自开放的白牡丹,是花中之王,却谦和友善。
桃花宴上,敬王幼子陡然病发,也是完颜郡主当机立断,及时施针医治才使小世子转危为安……这样的才德,才堪配这般的容貌吧。
他思慕完颜郡主久矣,但也知郡主对他并无甚男女之情。
而他并非不识趣之人,多年来还在坚持是因为爱慕郡主者众多,却不是每一个都如他这般有自知之明,甘于放在心底:
那睿王世子圣思萱就是狂妄无明之人。
自少年时将大放厥词要迎娶完颜郡主,更是不管世人言论眼光,凭着一腔执念追求闺阁千金,便不论完颜郡主身份特殊,睿王府一家上下几百口人,他不怕祸及家人,便是寻常男女,也不该如此孟浪行事……在圣湛看来,这简直害人害己!
那时淑后尚在,但并未册封。完颜一族对于燕圣都有不满,但表面上,所有人都默认郡主会成为太渊帝的皇后,哪怕也默认太渊帝会有一位无比珍爱的出身低微的宠妃。
谁知太渊帝竟真册封淑后,而淑后成婚当日便暴亡……
宗室贵族无不唏嘘,都暗暗猜测太渊帝是否咽下这口气,还是屠戮元氏三王。
毕竟,谁都会想到淑后之死是完颜家动的手。
元氏若亡,得利的还是燕圣的宗室贵姓。
然而太渊帝什么都没做,甚至宣布淑后是病逝,甚至待完颜家更加礼遇,在郡主正式修道后赐予了妙今仙师的法号。
这般情状,完颜郡主定是继后无疑了。
所谓修道,也只是为了回避如圣思萱那等不自知的膏粱子弟的孟浪轻狂。
“何人敢闯落雯山!”
“本世子是上皇亲侄,你算什么东西?滚开!”
他到落雯山就是因为圣思萱不听劝告又要来骚扰郡主……
这下好了,推开他之后自己被抓了吧。
“你敢抓本世子?太渊陛下可在宫中,本世子要向陛下面陈,与你无关!”
圣思萱这位被娇惯宠坏的王府世子,被甲兵押下,然后因为他的反抗,又被压着跪到了地上。
锦衣华服跪尘埃,圣思萱恼羞成怒,还敢大言不惭,“本世子是陛下的堂弟,你算什么东西,等本世子见了陛下,活剐了你!”
圣湛心想,你不过是个宗室子弟,人家天子近臣,论亲疏有别,你算什么东西?
在圣家的天下,那也得是燕圣血脉的才是主人。
这般来算,他们都只算半个宗室,另一半是汉王和乐昌公主,燕家宗室的。
“你是世子,哪家的世子?”
上首提枪的将军面色如常,话语却让身为宗室子弟的两人感到一种讽刺。
圣湛尤甚,是了,哪里是一半的宗室,明明是一小半。
燕家宗室人丁凋零,个个都是金贵不已的王爵公主,跟随在上后和太渊陛下身边……圣家宗室有这样待遇吗?
而圣家宗室在上皇这一辈,除去上皇就生了两个,其余的王公哪个不是子女成群?更别提上一辈,上几辈了……
事实上圣家宗室对比燕家宗室它就是不值钱!
圣思萱听了这话被激将到了,怒气冲冲就要自报家门,但不知为何又顿住,含糊着不肯开口,只一味骂骂咧咧要这守山的皇帝陛下的狗好看。
然后就被天子走狗押下去了。
被押走还一脸不敢置信。
圣湛:“……”
这有什么不敢置信的?上皇当皇帝的时候把浚王杀了,头都吊在城门上好吧……太渊陛下是一代仁君,便宜圣思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