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白手套
书名:规则寄生虫——一个三无青年的资本觉醒实录 作者:鲸鱼鱼 本章字数:2016字 发布时间:2025-05-21


陈默的抖音首页突然被几条视频刷屏:

《我23岁靠理财月入10万,方法其实很简单!》

《普通人逆袭的3个底层逻辑,私聊领取资料》

他点开评论区,清一色的:
“求带!”
“已私信!”

陈默随手发了条私信:“怎么操作?”

对方秒回:
“兄弟有眼光!加我微信XXXX,送你《财富自由秘籍》!”

加了微信后,对方发来一张价格表:

入门课:998元(教你“被动收入”)

进阶课:5888元(教你“杠杆套利”)

私董会:29800元(“手把手带你赚钱”)

陈默回了一句:“没钱。”

对方立刻把他拉黑了。


建材店老板老赵约他在茶楼见面,包厢里还坐了个穿POLO衫的男人。

“这是张会长,XX商会的。”老赵压低声音,“他想找个懂财税的年轻人。”

张会长推过来一张名片,背面印着:
“政府产业政策顾问”

“小陈啊,你知道现在国家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吗?”张会长抿了口茶,“只要符合条件,补贴200万起。”

陈默皱眉:“可我没有公司啊。”

张会长笑了:“我们有壳公司,缺的是会做材料的人。”

他掏出一份文件,标题是《XX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申请人是一家成立三个月的皮包公司。

“你的任务,是把这家卖水泥的公司,包装成高科技企业。”


回家路上,地铁广告屏循环播放:
“三孩家庭可享购房补贴!”

车厢里,两个大学生在聊天:
“我妈又催我结婚,说再不生就晚了。”
“生个屁!我们系上一届还有30%没找到工作呢。”

陈默刷到一条新闻:
《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再创新低,人社部呼吁“先就业再择业”》

配图是某招聘会现场,人群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第一个“合法”暴利

张会长的项目很快落地。

操作流程:

收购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子厂(实际只有两台老旧设备)

陈默负责编撰《技术创新报告》,声称研发了“智能物联网芯片”

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获得补贴280万元

半年后注销公司,设备转手卖掉

陈默分到20万,现金。

张会长拍着他的肩说:
“比倒卖发票强多了吧?这叫‘政策红利’。”

余额:+200,000元(现金)

陈默去银行存钱时,柜台小姐笑着问:
“先生需要理财服务吗?我们有大额存单,年化3.2%。”

他摇摇头,走出银行。

天桥下有个乞丐在直播:
“家人们!今天的目标是赚500块饭钱!”

手机弹出推送:
《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

凌晨两点,陈默盯着导员发来的语音消息,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有点开。

他知道里面会是什么——又是一通威胁,又是一顿居高临下的训斥,仿佛他的人生价值仅仅取决于那张盖着假公章的三方协议。

“陈默!你三方协议呢?!全班就你没交!没有三方,学位证别想拿!档案直接打回原籍!”

导员的声音带着酒气,背景里还有麻将碰撞的清脆声响。陈默突然想起大一入学时,这位导员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说:

“大学是人生的跳板,是改变命运的起点!”

而现在,这个“跳板”的本质终于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它只是一座就业率造假工厂,而他们这些学生,不过是流水线上的劣质产品。

他缓缓打字:“老师,我明天去公司盖章。”

对方秒回:“算你识相。”

陈默冷笑,把手机扔到一边。


第二天,陈默路过母校的招生宣传栏,上面贴满了光鲜亮丽的广告:

“XX学院——就业率98%!”
“校企合作,毕业即高薪!”
“培养未来商业领袖!”

他盯着那些精心修饰的照片——西装革履的“优秀毕业生”,站在某世界500强企业Logo前微笑。可陈默知道,这些人里有一大半是学校花钱请来拍照的,剩下的,家里早就安排好了工作。

大学真正培养的是什么?

教授们的水课:照着十年前PPT念经,期末划重点,考试背答案。

就业办的表演:强迫学生签假三方,否则扣发学位证。

招生办的谎言:用虚假就业率骗下一批高中生进来,继续这个循环。

陈默突然觉得可笑。

原来大学不是教育机构,而是一家以“学历”为产品的营销公司。


陈默走进“XX人力资源公司”,玻璃门上贴着:

“实习证明/三方协议/就业推荐 一条龙服务”

老板是个秃顶中年,桌上摆着七八个不同公司的公章,见陈默进来,头也不抬:

“普通盖章300,带社保记录800。”

陈默:“能便宜点吗?”

老板冷笑:“穷逼就别毕业了。”

最后,陈默花了500块,拿到一份“XX贸易有限公司”的三方协议,公司注册地在某城中村车库。

讽刺的是——

这家“公司”甚至不存在,但它却能决定他是否能拿到学位证。


陈默的咨询公司接了第一个大单——帮一家服装厂申请“外贸转型升级补贴”。

具体步骤:

数据造假

工厂实际年出口额50万美元,报表做到200万(找报关行买数据)。

虚构3项“自主研发专利”(专利代理所收费5000元/项)。

关系打点

给经办人送两条中华(发票开“办公用品”)。

请评审专家吃饭(人均800,记入“咨询费”)。

资金到账

补贴80万到账后,工厂老板分给陈默20万。

这笔钱,比他大学四年学费还多。


晚上,陈默翻出大学四年的课本,崭新的封面上落满灰尘。

他想起那些课堂:

《经济学原理》——教授只会念PPT,考试全是死记硬背。

《职业规划》——就业办老师教他们“如何编简历”。

《创新创业》——最后变成“如何写一份好看的商业计划书”。

大学教会了他什么?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螺丝钉,如何在规则里苟且偷生。

而现在,他终于跳出了这个循环。

用大学最讨厌的方式——造假、钻空子、利用规则漏洞。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