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夜探山洞 寻救济粮
后来,李中阳问刘慕云为何来安县,她说,前段时间,外出许久的师父突然回了紫竹林,原来他是听说安县爆发了瘟疫,回来取医书,打算去安县义诊,尽自己绵薄之力。
当时,刘慕云跟母亲正因为她的婚事而闹别扭,母亲担心刘慕云再偷偷跑出去,便让她跟着师父一起出来,有师父在身边照顾,不会太担心。
刘慕云跟师父提前配置了一些防疫药物,打算免费发放给百姓,却不料,被衙门禁止了。
他们的理由是刘慕云师徒是外来人员,若要在本地行医,需要办理行医证,还得有固定的医馆。
那好吧,师徒二人忙前忙后,租好了场地,打算开一家医馆,去县衙办证的时候,又遇到了阻碍,人家要他们出示相关证明,说明师承何人,在何地行医,行医几年,所需药材来自何地、、、、、、
归真散人的医术基本靠自学,没有师承,之前云游四方,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义诊,药材全部是自己去野外采集的,这明显不符合办证规定啊,医馆自然是开不起来了。
这就很令人郁闷了,懂医术,有药,可以治病,但是没有行医资格。师徒二人眼睁睁看着许多人死去,却无能为力。
李中阳得知此事,气得牙根痒痒,但是又找不到发泄口,县衙是依法办事,上面制定的规定就是这样,他们认真执行,没有错吧?
可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原本合理合规的做法过于死板,就成了最不合理的事情。
对于一个地方官来说,他们没有权力临时更改规定,在乌纱帽和百姓之间,更多的人选择乌纱帽,真正为百姓谋福利而牺牲乌纱帽的,少之又少。
李中阳说:“既然官府不让开医馆,那咱就悄悄把药送给百姓。”
刘慕云说道:“这个办法我们早就试过了,有的人拿到药了,感恩戴德,有的人前脚拿到药,后脚就把我们举报了,我们刚被罚了一些银子。”
沉默许久的归真散人说道:“不如我们换个方式,开茶馆,将药物熬制成茶汤,根据病人不同症状,配制相应的茶汤送给疫区的百姓,这样的话,县衙应该没有理由禁止了吧?”
是呀,开茶馆比开医馆简单多了,说干就干,刘慕云和师父马上着手准备所需物资。
李中阳和明空调养几日后,身体逐渐康复,也各自跟着忙起来。
他们晚上准备药材熬制茶汤,白天送到各疫区,非常辛苦。他们还不能直接说这茶汤能治病,只能说是庆祝新店开张,免费送给大家品尝。
往返几次后,明空大师发现了一些情况,他说:“如今百姓们不但缺药,更缺食物,得想办法筹集一些粮食才是。”
李中阳说:“我去粮仓查看过,里面早就空了,原县令也跑路了,新县令还未到任,如今的安县,如同弃城,百姓只能自生自灭。”
明空突然想到之前普济寺施粥的事情,他说:“我去普济寺看看情况,上次他们能连续施粥三日,说明他们的底子厚实,也许还有余粮。”
李中阳心想,师父也是僧人,他去的话,可能行事方便一些,于是便同意师父前往。
李中阳之前在原县令家里发现大量来路不明的金银珠宝,便匿名向上级主管部门举报了,但一直没有动静,他便知,这事没有那么简单,一个小小的县令敢如此疯狂敛财,背后一定有保护伞,所以,他的做法不但白费心机,还会打草惊蛇。
他后悔极了,他应该想到,很多事情按章办事耗时耗力,最后未必会有结果,若当时他效仿劫匪,直接将金银财宝劫走,再分给百姓,岂不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一些问题?
李中阳也只是这样想想,但是真有人这样做了,是谁呢?当然是以劫富济贫为宗旨的伏虎山的那帮人,没错,就是王效祖和霍楚天他们那伙人。
他们在悠然居没有找到赈灾款,十分沮丧,无意中又接到线报,说安县县令携带贪污来的大量金银珠宝,刚刚离开安县。
县令自以为夜里出发,神不知鬼不觉,除了家眷,只带了几个家丁。
霍楚天和王效祖带人埋伏在他们必经路上,那几个家丁见有劫匪,跑得比兔子还快,一眨眼不见人影了。
其余人等吓得缩成一团,没人敢反抗,王效祖他们轻而易举就把东西拿到手了。
霍楚天临走之前,对趴在地上的县令说了一句:“狗官!听好了!这些东西取之于民,必然用之于民!今日留你一条狗命,日后若还为官,希望你好自为之!”
县令吓得快尿裤子了,还不忘哆哆嗦嗦说一句:“谢、、、大侠、、、不杀之恩!”
霍楚天处理这些事,得心应手,毕竟干这一行很多年了。
他吩咐人将劫来的金银珠宝全部换成碎银,然后分成小份,趁夜深人静之时,挨家挨户投送。
百姓发现家中无端多了一些银子,个个喜出望外,他们不知道是何人所为,只能不停地感谢老天爷。
李中阳偶然间听百姓私下议论此事,心中便猜测,劫富济贫这事,会不会是王效祖他们那伙人干的。
其实,无论是谁干的这事,李中阳心里都由衷的佩服和感激。
试想,有人干了你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情,是不是在潜意识里对那人有了崇拜感?有那么一瞬间,李中阳想加入他们。
当皇帝和当大侠,哪个更痛快呢?
明空大师那边也传来了重要消息,据他在普济寺调查得知,普济寺后山有个山洞,专门用来存放粮食的。
寺庙的和尚们说,那里面存放的粮食是他们化缘得来的,具体有多少,他们就不说了,更不让外人随便靠近。
明空觉得,还是得想办法进山洞里查看一下,一般说来,僧人们日常化缘来的粮食不会很多,够他们寺庙僧人果腹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需要那么大个山洞来储存粮食呢?
于是,李中阳想夜探普济寺。刘慕云得知其计划,非要一同前往。李中阳拗不过她,便答应了。
二人身穿夜行衣,蒙面出行,趁着夜色,摸到普济寺后山的山洞。
还未靠近,便惊动了看门狗,两只黑狗狂吠起来,听到动静,便有僧人出来巡查。
幸好二人身手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跃上树顶,躲过了巡查。
僧人未见异样,便离开了。可是那两只黑狗还在,二人稍有动作,它们便狂吠。
刘慕云说:“要是有飞镖就好了,先把那两只看门狗解决了。”
李中阳望向四周的树枝,他琢磨着,能不能找两根合适的树枝,临时做两支飞镖,射死看门狗。
正在此时,树下出现一个黑影,两只黑狗刚叫了两声,那个黑影便朝他们扔了两块东西。
只见黑狗们叼起地上的东西就啃起来,顾不上乱叫了。没多久,两只黑狗躺在地上不动了,显然,刚才那个黑影是来投毒的。
李中阳心生疑问,这又是哪路神仙?来此作甚?
只见黑影朝山洞走去,李中阳和刘慕云紧随其后,想弄清楚,来者何人。
黑影摸到洞门前,见洞门紧锁,便嘀咕了一声:“锁头这么大,得用多少青铜才能铸成?”
一听声音,李中阳便知道这个人是王效祖了,刘慕云也听出来了,心里大喜,原来是自己人啊,她轻声唤道:“阿祖,是你吗?”
王效祖正在研究如何开锁,突然听见有人喊自己,吓了一跳,猛地回头,看见俩黑影站在身后。
刘慕云蒙着面,他一时没有认出来,但是戴着面具的李中阳,他是很熟悉的,他问道:“李大哥?你怎么在这里?这又是谁?”
刘慕云激动得摘下面巾,说道:“臭小子,是我啦,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王效祖一阵惊喜,忙上前,拉着刘慕云的手,说道:“刘姑娘!是你呀!你怎么会在这里?”
刘慕云说道:“说来话长,你也是来找粮食的吗?”
王效祖点点头,说道:“我们收到消息,县粮仓的救济粮被转移到这里,我先来探探消息。”
刘慕云说道:“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先想办法开锁吧。”
王效祖说:“这锁头太大,我力道不够。”
李中阳将王效祖拨拉道一边,说道:“光靠蛮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动脑子。”
说话间,李中阳将刘慕云的发簪拔下来,在手里绕来绕去,然后又把发簪插到锁眼里,拨弄了半天,锁开了。
王效祖又开始拍马屁了,说道:“真不愧是太子殿下,懂得就是多!佩服!佩服!”
李中阳心里咯噔一下,狠瞪着王效祖,说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刘慕云一头雾水,问道:“什么太子殿下?”
王效祖不知道刘慕云的身世,自然也不知道她与皇家恩怨,便说:“你还不知道吧?李大哥其实是、、、、、、”
李中阳一把掐住王效祖脖子,说道:“再胡言乱语,我让你永远闭嘴!”
王效祖意识到,李中阳不想让刘慕云得知自己的太子身份,便结结巴巴说道:“我懂,我懂,松手。”
刘慕云也赶紧上前制止李中阳,李中阳松开手,用犀利的眼神看着王效祖,王效祖明白,要把谎圆下去,便说道:“我的意思是李大哥像极了戏文中的太子,懂得多,可是他好像不喜欢我把他比作戏子。”
刘慕云说道:“哦,也难怪他会生气,都说戏子无情,咱大哥可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你把他比作戏子,他肯定会生气啊,以后说话过过脑子,别再惹他生气了。”
王效祖拼命点头,说道:“记得了。”
洞门打开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担担白花花的大米,数量如此之多,三人惊呆了。
王效祖刚想骂几句,突然,耳边传来一个粗狂的声音:“哪来的毛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