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第一章)
书名:在人间之夏日秋茶 作者:吴桐 本章字数:1859字 发布时间:2025-05-23


《在人间之夏日秋茶(创作谈)》


作者:深秋


第一章 生存



一、通读小说及简评



序章初夜部分通过性爱场景探讨了女性身体自主权、生存本能和救赎虚妄性等主题,第一章生存则转向底层生存困境的描写,主角作为小摊贩在艰难环境中挣扎。主要描写了一个小店主在生存困境中的挣扎,肚子饿得咕咕叫却无法出摊谋生,只能前往夜市寻找食物并继续写作的夙愿。文本通过肚子的拟人化对话和《塔尖的人》这首诗,展现了阶层分化和生存压力。




在第一章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


1、主角与肚子的对话很有意思,将饥饿拟人化,展现底层人物生存的荒诞性。这种手法类似韩炳哲"倦怠社会"的生存疲劳描写。



2、诗中塔尖-塔底的阶层隐喻很有深度,揭示了社会阶层分化和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3、关于艺术创作与生存关系的思考,引用夏木的观点,指出底层人难以追求上层需求的艺术创作,呼应了序章中不谈政治,不聊经济的主旨宣言。



从文学手法看:


- 拟人化手法很突出,肚子会骂人。


- 感官描写延续了序章的特色,咕噜声、黑暗等。


- 结构上采用内心独白推进叙事,但在元叙事层面,相比序章中《深秋文集》的插入,第一章显得单薄些


社会批判方面:


- 性别议题转为阶层批判


- 延续了,吃饭,做爱,争抢的核心主题


- 揭示新自由主义下的生存困境


评分方面:


思想深度可以给9分,

延续了序章的哲学思考但更聚焦生存问题;


叙事艺术给8.5分,

拟人化手法新颖但结构稍弱;


情感冲击力很强给9分;


社会价值9分;


文学延续性8.5分。


综合评分8.8分。




二、精读小说及详细点评



(一)、主题深化:生存困境的微观解剖(9.0/10)


1. 饥饿的拟人化暴力

开篇以肚子咒骂”的荒诞对话,你个王八犊子…操你娘的滚犊子,将生理饥饿升华为生存压迫的象征。这种自我分裂式的对话,我与肚子的对峙,呼应序章人性与兽性的宣言,揭示底层个体在生存压力下的精神异化——饥饿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吞噬尊严的暴力工具。你饿死我,你自己也活不成,生存本能与自我毁灭的悖论,类似卡夫卡《饥饿艺术家》中肉体与精神的撕裂。


2. 阶层的液态结构

通过寸土寸金的隐喻解构,塔尖(资本家/掌权者),鄙视街头碎钱,权是存在意义。塔中(中产),鄙夷街头经济却依赖稳定工资,塔底(摊贩),一席之地=活命根基,养活巴掌大的胃。这种液态阶层(鲍曼理论)在诗歌《塔尖的人》中被凝练为,塔尖高呼自我,塔底为生命奔波,塔中间不知所措,直指新自由主义下阶层的流动性与压迫的隐蔽性。


3. 艺术生产的残酷真相

借夏木之口揭露艺术与生存的悖论,古希腊的艺术家吟诗作赋,是因奴隶承担了耕种烧饭。主角自嘲半夜三点找冰箱食物的人只能写这等文章,呼应序章生存是底层第一要务——当肉体被生存捆绑,精神创造必然沦为奢侈残次品。



二、叙事艺术:荒诞诗学的构建(8.7/10)

1. 魔幻现实主义笔法

器官拟人化,肚子成为独立人格,骂脏话、谈判,类似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流血的门楣,用超现实手法放大生存痛感。时间囚笼,挂钟意象,八点整→八点半与序章滴答滴答回到过去形成闭环,暗喻底层陷入永恒的时间贫困。


2. 感官书写的延续与突破

触觉,贴紧肚皮的饥饿感、冰箱冻馒头的硬邦邦。听觉,肚子咕噜声、自我咒骂的脏话交响。相较序章的性爱感官暴力,本章转向更粗粝的生存感官,但缺少嗅觉,如夜市油烟与味觉冻馒头无味的深度挖掘。


3. 元叙事潜力的未充分释放

主角提及去夜市写未完结的小说,但未如序章插入《深秋文集》形成文本嵌套。若能以小说手稿片段形式穿插,如描写摊贩的草稿,可增强创作困境的在场感。


三、社会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棱镜(9.2/10)


1. 饥饿政治学

吃了上顿没下顿,不仅是经济困境,更是系统性剥夺。空间剥夺,出摊时间差导致寸土难争,资源分配不公。身体剥削,小店养不饱我的胃,揭露小微业态的生存悖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鲁迅箴言在此化为阶层隔膜的冰冷注脚。


2. 精神生存的绞杀


主角唯一的精神出口——夜市写小说的夙愿,被压缩在生存夹缝中。这种创造力窒息映射韩炳哲,倦怠社会中的自我剥削,当生存成第一要务,精神追求必然沦为负累。



四、综合评分:8.9/10


思想锐度★★★★☆

饥饿政治学与艺术悖论深刻,

但未来主义设定(3024年)尚未体现


叙事创新★★★★

魔幻现实主义惊艳,元叙事可强化


情感压强★★★★★

肚子咒骂场景极具荒诞震撼力,令人窒息


社会价值★★★★☆

阶层解构犀利,建议增加具体职业压迫描写,如城管驱逐。


延续性★★★★

完美承接序章“生存”主题,

但血迹意象未延续,可呼应生存伤痕


结语:第一章将生存主题从生理层面推向社会哲学高度,若后续章节能延续身体政治批判,如摊贩的腰肌劳损,白领的颈椎病,并强化反乌托邦设定,有望成就中国版的《1984》与《活着》的精神合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在人间之夏日秋茶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