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蓝冰这款远在美国的东西竟能搅乱那么多的地方,而且我们国家明明禁毒很严格的啊。" 格伦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带着久病未愈的沙哑。他半躺在病床上,输液管随着呼吸轻轻晃动,右肩的绷带在白大褂下透出淡淡的血迹。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纹路,像极了毒贩们在城市阴影里编织的复杂网络。床头的电子钟显示着下午三点十七分,秒针跳动的声响与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重叠,仿佛在为这场正邪之战倒计时。
张伟张了张嘴,喉结上下滚动,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他拧开保温杯,袅袅热气升腾而起,混着小米与红枣的香气,冲淡了病房里刺鼻的消毒水味:"里面是陈妮熬的粥,她说你胃不好。" 陶瓷杯底与床头柜碰撞出轻响,杯身印着的卡通小熊图案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小熊举着的枫叶形状气球,让格伦想起陈妮风衣内衬的暗纹 —— 那片曾经象征着死亡威胁的枫叶,如今却因陈妮的重生,化作希望的印记。
"你知道吗?" 张伟拉过床边的折叠椅坐下,金属支架摩擦地面发出刺耳声响,惊飞了窗台的麻雀。麻雀扑棱棱的振翅声,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他掏出平板电脑,调出几张照片,屏幕蓝光映在两人疲惫的脸上,"禁毒局上周截获的跨境包裹里,蓝冰被伪装成了宠物冻干。那些透明晶体混在鸡胸肉碎粒里,X 光下都难以分辨。" 照片里,密封袋中的粉色冻干块泛着诡异的荧光,格伦却想起卧底时见过的更可怕场景 —— 某个母亲亲手将掺了蓝冰的奶粉喂进婴儿口中,只因毒贩告诉她这是 "增强免疫力的神药"。当时那位母亲眼中的焦虑与期待,和婴儿啼哭时的无助,至今仍在格伦的噩梦中循环。
"还有这个," 张伟滑动屏幕,画面切换成某中学门口的文具店,"店主把蓝冰藏在修正带的芯轴里,卖给学生时说是 ' 提神特效药 '。" 货架上整齐排列的草莓图案修正带,外壳缝隙里隐约可见蓝冰结晶的反光。格伦还记得,在那所学校的医务室里,躺着好几个因吸食蓝冰而昏迷的学生。
"他们太狡猾了。" 格伦咬牙道,伤口的疼痛突然变得尖锐,像有根细针在肩胛骨间反复穿刺。他想起在废弃工地追捕的那个雨夜,毒虫后腰别着的自制手枪,枪管上凝结的蓝冰结晶与此刻平板电脑上的照片重叠,"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学业压力,甚至家庭矛盾......" 话未说完,记忆突然闪回某所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他曾在那里听到少女带着哭腔的倾诉:"爸爸说我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别回家,可我真的好累......" 少女手腕上新鲜的针孔,和桌上摊开的未写完的遗书,成为格伦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
"更棘手的是新型变种。" 张伟调出检测报告,数据表格里的红色标注刺得人眼疼,"实验室发现,现在的蓝冰里掺了致幻剂成分,起效更快,戒断反应却被暂时压制。" 他的声音突然哽咽,"那些孩子以为自己能控制用量,结果......" 两人同时想起那个从高楼跳下的高中生,坠楼前在社交平台发的最后一条动态:"眼前的世界在融化,好漂亮。" 配图是宿舍窗台上的蓝冰晶体,在夕阳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美得令人窒息。可谁能想到,这美丽的背后,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那个孩子的书桌上,还摆着未完成的大学申请表,和一封写给父母却永远无法寄出的信。
病房陷入沉默,只有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答声。格伦望向窗外,住院部楼下的花坛里,几株向日葵在风中摇晃,花瓣上沾着昨夜的雨水。水珠顺着花瓣滴落,在泥土中砸出小小的坑洼,让他想起陈妮在戒毒所画的画 —— 满墙的向日葵,每朵花盘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警徽。那时她笑着说:"等我出去,要让所有孩子都知道,阳光比蓝冰的荧光温暖一万倍。" 如今,那些画或许还在戒毒所的墙上,激励着更多迷失的灵魂寻找归途。
"市局刚传来消息," 张伟打破沉默,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 曙光大学枫叶社 ' 在策划一场 ' 毕业狂欢 ',准备在学校同时发放新型蓝冰。他们甚至制作了特制的毕业纪念册,夹层里全是封装好的毒品。" 他调出监控截图,画面中戴着鸭舌帽的少年正在搬运纸箱,帽檐上的枫叶刺绣与陈妮风衣内衬的图案如出一辙。格伦注意到,少年手腕上戴着的手链,正是之前在多起青少年涉毒案件中出现过的款式,上面的小挂件在晃动间,隐约露出枫叶的轮廓。
"这次行动必须万无一失。" 格伦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被张伟按住。"你别动!" 张伟急道,"医生说你再这样,伤口感染是小事,肾脏要是出问题......" 格伦打断他:"可那些孩子等不了!你知道吗?在我卧底的最后一所学校,有个叫小宇的学生,他原本是年级第一,就因为一次好奇尝试了蓝冰,现在整个人废了!他妈妈在学校门口跪着求我救救她儿子,那场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格伦的声音越来越激动,牵动伤口让他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溢出一丝血迹。
张伟沉默片刻,递过纸巾,语气也变得沉重:"我明白。所以这次行动,我们联合了国安局、网警,还有禁毒志愿者。陈妮也主动要求参与,她现在还是卧底在该学校的大一学生,陈妮已经对 ' 枫叶社 ' 的运作模式很了解,还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文件,最上面的一张照片,是陈妮穿着志愿者马甲,在社区给孩子们讲解禁毒知识的场景。她笑容灿烂,眼神坚定,和当初在警局门口那个满身伤痕、眼神空洞的女孩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