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玉容丝绸行掌柜卓大黎出门办事,骑着一匹马在大街上慢悠悠的走着,管家林竹禅也骑着马在后边跟着。
过了一会,两人路过一个街角,发现远处有一家店铺生意十分火爆,门口挤满了人,于是大黎道:“这家店是卖什么的?生意这么好,以前好像没见过啊。”竹禅望了一眼,然后道:“掌柜的,这是买券局。”大黎道:“买券局?买券局不是在长安吗?”
竹禅道:“买券局是在长安,可买券局是那个名叫杨初香的人从江宁做起来的,所以一直在江宁有一个分号,只不过没有长安的那么大罢了。”大黎道:“哦。”竹禅道:“不对啊,我说反了,长安的那个才是分号,江宁的这个是她的总号。”
大黎道:“管他呢,这不重要。”竹禅道:“嗯。江宁的这个买券局以前没见有这么多人啊,今日不知是怎么了。”大黎道:“走,我们过去瞧瞧。”竹禅道:“好。”说罢两人都下了马,向买券局走去。
两人走进买券局,只见店里的一个伙计在声嘶力竭的喊叫着,下面众多顾客也都在吵吵嚷嚷,伙计道:“玉容契,五十日后可提货十个宝瓶,两千五百两,有人要吗?”众顾客道:“我、我、我。”大黎疑惑道:“玉容契,什么东西?”竹禅道:“我去问问。”
这时的店内,伙计道:“好,既然要的人这么多,那按照规则,各位可自行报价,这张玉容契价高者得。”顾客甲立马道:“我出两千五百五十两。”顾客乙紧跟着道:“我出两千六百两。”顾客丙见状道:“我出三千两。”众顾客一听这价格皆被吓了一跳。不大一会,又冒出一个顾客丁,大声道:“我出三千三百两。”
众顾客又是一阵惊呼。伙计道:“各位,还有加价的吗?”众顾客皆默不作声,于是伙计道:“好,那这张玉容契就归顾客丁了。”说罢伙计把契约交给顾客丁,然后道:“客官,请到后堂付款。”顾客丁道:“好。”说罢一个小厮领着顾客丁去了后堂。
这时竹禅走过来对大黎道:“老爷,打听清楚了,玉容契就是这些日子我们玉容瓷器店里来的那些买家跟我们签订的购买瓷瓶的契约,买券局的人给这些契约起了个名字叫玉容契。”大黎道:“嚯!是这么个东西。”竹禅道:“没错。”大黎道:“这东西跟我们关系还挺密切的。”
竹禅道:“是啊,都是跟我们签订的契约,然后被拿到这里来卖。”大黎道:“可是,这只是一个契约啊,这东西也能交易?”竹禅道:“买券局就是交易各类票券文书的场所,肯定可以啊。”大黎道:“可这个契约说到底只是一张纸啊。”竹禅道:“这可不是一般的纸啊,拿着这张纸就可以到我们的店里提货,所以自然有了价值。”
大黎道:“好吧,他们这样交易,也不跟我说一声。”竹禅道:“他们说的是,契约里并没有写明契约不能交易,所以人家没有义务跟我们说,而且,老爷您忘了吗?这契约是认契不认人的,任何人只要拿着契约到了时间就可以在我们的店里提货,所以就算想说,也不好说啊。”
大黎道:“好吧,可那些人跟我们签订了契约,还付了银子,为什么要把契约拿出来卖啊?”竹禅道:“因为我们给人家交货的日子太久了,动不动就是几十日,有些人过了段日子之后又后悔了,不想买了,所以就把契约通过买券局转让出去。”大黎道:“哦,那转让归转让,为什么要在这里叫卖啊?”
竹禅道:“老爷,这种事,价高者得嘛,市面上都是这样的。如今我们的瓶子想买的人很多,我们那里虽然货不二价,可这契约我们就管不了了啊,买的人多了,自然价格就上去了。”大黎道:“呵。”
竹禅道:“老爷,我刚刚还问了店里的伙计,那人说其实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人想借此牟利的,那些人当初跟我们签订契约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要购买瓶子,签订契约之后马上就拿到他们这里卖了。如今玉容契的行情看涨,一千两银子的契约通常能卖到一千二百两左右。”
大黎道:“哇,这是两成的利益啊,比我的丝绸买卖挣钱多了。”竹禅道:“是啊,所以现在跟我们签订契约的人越来越多。”大黎道:“哦,怪不得呢,最近这几日签的契约,交货日期都排到两百日之后了。”竹禅道:“是啊。”这时,店里又传来一阵欢呼声,大黎和竹禅立马看了过去。
只见店里的伙计道:“这里还有一张大单,是二十五日之后提货,一共是二十个宝瓶,价格为四千二百两。”众顾客见状又是一阵躁动。大黎这时道:“算了,没什么好看的,我们走吧。”竹禅道:“好的,老爷。”说罢两人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