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玉容丝绸行。掌柜卓大黎和管家林竹禅在书房里聊天,大黎道:“新造的瓷瓶上市好几日了,卖的怎么样?”竹禅道:“争论的挺厉害的,甚至有时候一些客官直接在店里就争起来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大黎道:“新造的这批货至少不比以前的差吧?怎么会有人认为不好看呢?”
竹禅道:“唉,就是因为以前的瓶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导致现在人们的眼光都变高了,就算竭尽心力新造一个出来,人们也觉得不好看。”大黎道:“哦。”竹禅道:“好在有的人以前没见过我们的瓶子,突然一下子看到两种形制的瓶子,还是会认为新造的更好看一些。”
大黎道:“嗯,我也这么觉得,新造的瓶子用的技艺更多一些,宝石也更多一些,还融入了一些不同的地域特色,会更好点的。”竹禅道:“嗯。”大黎道:“那玉容契呢?价格怎么样?”竹禅道:“跟以前差不多。”大黎道:“哦,这说明认为新造的瓶子好看的人跟认为不好看的人一样多,所以玉容契价格才会保持稳定。”
竹禅道:“啊?是吗?还有这样的一层关系吗?”大黎道:“那当然了。”竹禅道:“老爷懂的真多。”这时,一个下人走进书房,对大黎道:“老爷,您的信。”说罢将一封信交到大黎手上(信的内容是本小说第七十九章中夏蓝瓷和莫智韬在忆香楼包间里交谈的情况)。大黎仔细的看完了信,然后交给竹禅,道:“你也看看吧。”
竹禅道:“哦。”说罢也看了起来。过了一会,竹禅看完了,道:“夏蓝瓷和莫智韬,这两个人看起来似乎是老相识了啊。”大黎道:“嗯,而且他们之间好像有很多过节。”竹禅道:“我记得老爷说过,莫智韬曾在忆香楼请你吃过饭。”大黎道:“对,就是那次我发现我的瓶子被摆在了忆香楼(本小说第三十五章情节)。”
竹禅道:“莫智韬的买卖需要经常往大虞跑,去长安时顺便到长安最好的酒楼吃顿饭,想来也正常。”大黎道:“嗯,他的买卖我不管兴趣,可你看看莫智韬说的那些话,明显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一定是在计划着什么。”竹禅道:“没错,感觉他要做的事还挺多的。”大黎道:“你说他在计划什么呢?”
竹禅道:“老爷,我觉得我们只需要关心跟我们有关的就行了,跟我们有关的其实也就是丝绸的那点事。这方面莫智韬的行为也还算正常吧?”大黎道:“他织造丝绸需要银子,可我上次给他的银子已经很多了啊,我算了一下,从织机到织工,再到原材料,短期之内他的银子是够花的,不至于这么快就花完了啊,为什么他还这么着急火燎的到处借银子呢?”
竹禅道:“可能是他经营不善,花银子多了些,毕竟这种高品质的丝绸他以前没做过,不像我们这么有经验。”大黎道:“这么说可以理解,但他说的是借给他银子,他以后就可以返利,这么做不像是个经营不善的人应该采取的行为啊,他到底在搞什么呢?”竹禅道:“老爷,他真的织造出来堪比江南的丝绸了吗?”
大黎道:“是真的,我们在忆香楼的暗线是我的一个老部下,当年我在军队时就跟着我,后来也一直在丝绸行做事,对丝绸的了解不比我少,他亲自看过的,不会有错。”竹禅道:“那也可能莫智韬是想多找点银子扩大他的织造局,然后打垮我们的买卖。”
大黎道:“这么说有道理,但银子多就能打败我们?他要真这么想也太天真了吧?况且他就算拼命找银子,也未必比我有钱。”竹禅道:“那倒是,莫智韬到底在打什么算盘,真是猜不透。”大黎道:“莫智韬这个人很聪明,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对手。”
竹禅道:“是啊。老爷,信中还说莫智韬在想办法带人来大虞,但不想登记造册,他在搞什么呢?”大黎道:“这很明显是在谋划一件事,这件事需要很多人,而且是律法所不容的,所以才会如此。”竹禅道:“那到底是什么呢?”大黎摇头道:“不知道,但一定跟他的织造局有关。”竹禅道:“嗯。”
大黎道:“还有这个夏蓝瓷也是有趣的紧啊,看他们说话的内容,似乎两个人挺不对付的,但还能坐在一起谈。”竹禅道:“但终归是什么都没谈成。”大黎道:“但是双方还都愿意坐下来谈一谈。”竹禅道:“也许两个人都是闲的没事干。”大黎道:“呵呵。”竹禅道:“老爷,你说夏蓝瓷会打我们瓷器买卖的主意吗?”
大黎道:“应该不会吧,离得这么远,而且她那里没有材料、没有技艺、没有工匠,她就是想打也打不了主意啊。”竹禅道:“嗯。”大黎道:“退一步讲,就算她以后也做这个买卖,大不了她在北方卖,我在南方卖,也没什么要紧的。”竹禅道:“是啊。”
大黎道:“算了,夏蓝瓷这个人对我们而言不重要,重要的是莫智韬。”竹禅道:“老爷,对付莫智韬我们需不需要做点什么?”大黎道:“我们猜不透莫智韬的计划,想做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暂且放下此事吧,但以后要小心提防他,若是他做了什么对我们不利的,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竹禅道:“嗯,那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