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所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危机总是如影随形。能力欠佳的校长面对危机时,往往惊惶失措、束手无策,而智慧的校长却能凭借自身的能力与勇气,扭转乾坤,将危机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李玉明校长刚刚履新,喜悦的氛围尚未消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还未来得及点燃,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便骤然降临。一天下午,李校长正在办公室办公,突然接到总务处黄副校长的紧急报告:二(1)班的罗泽同学失踪了,学校各处都找遍了,却不见踪影。李校长得知后,立刻组织人员在校园内展开了地毯式搜寻,然而,每一个角落都找过了,依旧一无所获。
眼看到了快放学的时间,搜寻陷入僵局之时,门卫室又传来一个噩耗:刚才有一名疑似本校的学生被车撞倒了。李校长接到通知,当机立断拉响 “警报”,原本平静的校园瞬间进入紧急状态。他迅速指挥行政领导兵分两路,自己亲自带领一路人马火速赶赴出事现场,另一路则迅速清查各班人数。
李校长十万火急地赶到事发现场,却发现孩子已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在仔细询问目击证人后,他确定被撞的孩子正是失踪的罗泽。原来,当天下午做完眼保健操,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校园里嬉笑玩耍。罗泽突发奇想,想要溜到校外买零食。他 “自作聪明” 地找到了学校视频监控的 “盲区”,像猴子般翻过围墙,又快速穿过街道,走进了一家商店。当他买完几包零食再次横穿街道时,悲剧发生了。一辆由东向西疾驰而来的汽车躲闪不及,猛地撞上了他。罗泽瞬间如炮弹般飞了出去,在地上接连翻滚几圈后,便仰面倒地,陷入昏迷,嘴角还渗出了殷红的血迹。而闯祸的司机竟然驾车逃逸。幸运的是,一些目击者根据校服判断出他是学生,一边拨打报警电话,一边通知了学校。至此,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大营救拉开了帷幕。
事故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火药味。时间就是生命,事故就是命令。李校长果断启动应急预案,全体行政人员立刻各就各位,迅速奔赴 “前线”。李校长一方面向上级中心学校及镇政府汇报情况,另一方面带领伤员抢救小组追踪罗泽的救治动向;梁副校长带领事故调查小组保护现场,并全力追查肇事者;黄副校长带领事故善后小组,迅速联系并组织家长赶往医院。由于罗泽伤势过重,救护车直接将他送往了市人民医院。
当学校领导和家属匆匆赶到医院时,罗泽已被送进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抢救。家属们得知孩子头颅、内脏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顿时悲痛欲绝,呼天抢地、嚎啕大哭。罗泽的妈妈更是情绪激动,一边捶胸顿足,一边指着学校领导破口大骂,甚至扬言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就要与学校领导同归于尽。面对家属们的指责,行政们默默忍受,心里则不停地为孩子祈祷。李校长则不断向家属承诺:先全力救人,后续再谈责任问题。
由于罗泽的伤情太过严重,连医院的专家们都感到棘手。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孩子的生命,李校长想尽办法,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当晚就将罗泽转送到南方医院进行抢救。与此同时,事故处理小组传来 “好消息”,肇事者主动投案自首,大家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仿佛黑暗的天空透出了一丝曙光。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已齐聚会议室,由李校长主持研究事故处理方案。会上,各位领导各抒己见。有的领导认为:“罗泽同学违反纪律在先,一切后果应由他自己承担,学校无需负责。” 有的领导则表示:“虽然学校责任不大,但现在的家长可能不太讲理,我们要防备他们冲击学校。” 还有的领导提出:“当下最重要的是救人,而不是急于追究责任。”……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会议最终确定了事故处理的三原则 —— 不放弃、不逃避、不推责,同时进行了细致的分工与部署。此后,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罗泽的生命救援上。李校长不仅每天 24 小时与孩子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关注抢救进展,还安排几个领导小组轮流前往医院探望。
经过几个星期的紧张抢救,罗泽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负责抢救的专家表示,他很可能会成为植物人,除非出现奇迹。时间一天天过去,高额的医疗费如同一只 “拦路虎” 摆在眼前,家属隔三岔五就向学校打来求助电话。学校一方面通过交警不断督促肇事者及时提供抢救费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保险公司给予最大程度的赔偿,同时还发动全体师生为罗泽进行爱心募捐,甚至暂停了部分建设项目,准备随时提供资金支持。在学校、政府、教育及交警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罗泽的 “救命钱” 最终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个月后,奇迹真的发生了,罗泽苏醒过来。喜讯传来,大家欢呼雀跃,激动得热泪盈眶。但这只是漫长康复之路的第一步,由于脑部血管的血块难以清除,罗泽的肢体和语言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康复之路依旧漫长。医生再次提到,想要恢复,或许还需要奇迹。但既然罗泽已经创造了一次生命的奇迹,大家都坚信幸运女神会继续眷顾他。李校长继续想尽办法为其解决治疗费用难题,同时不断鼓励孩子的父母不要放弃。长时间的煎熬让他们心力交瘁,头发都已变得花白。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健康状况逐渐好转。四个月、五个月…… 九个月后,虽然罗泽在行动和语言上还未完全恢复正常,但已经可以回家进行康复治疗了,他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孩子死里逃生后,赔偿问题被正式提上日程。面对家属一次又一次的 “兴师问罪”,学校领导始终热情周到地接待。无论家属言辞多么激烈,情绪多么激动,领导们都面带微笑,耐心解释。李校长反复向家属承诺:一切按照法律途径解决,校方保证严格执行法院判决。经过学校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历经一番波折,赔偿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又一道难题摆在了面前。罗泽的父母提出,为了孩子病情的康复,希望让已办理休学的儿子在母亲的陪同下作为旁听生回校上课。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这或许不是问题,但罗泽由于脑部血块的影响,不仅手脚残疾、行动不便,而且脾气暴躁,容易情绪失控。学校本可以以 “休学” 为由拒绝,但考虑到回归集体对他病情好转有益,经过再三权衡,最终决定接纳罗泽。
为了迎接罗泽 “回家”,学校做了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首先,学校做通了班科任老师的思想工作,消除了她们的顾虑,让她们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接着,专门腾出一间休息室,准备好桌椅和茶水,方便孩子吃药和休息;最后,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爱心教育,号召大家不嘲笑、不歧视这个从死神手中逃脱的孩子。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罗泽归来。
在抢救罗泽的过程中,各种谣言也纷纷传出。有人说李校长出了这么大的责任事故,会被教育局问责,甚至就地免职;有人说李校长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会把责任推给班主任;还有人说受害者家属会为了赔偿冲击学校…… 一时间,学校人心惶惶,大家各怀心思,有看热闹的,有担心的,也有害怕的。
面对这种局面,李校长临危不惧,展现出了一位校长力挽狂澜的气魄与胆识。为了制止谣言,他及时召开全校职工会议,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调查结果和抢救情况,让事件真相大白,消除了谣言滋生的土壤。同时,他勇于承担责任,表示将与班主任老师共同承担应负的责任。他的表态温暖了每一位老师的心,让大家感受到不是独自面对困难。此外,他还在全校开展了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堵塞每一处安全漏洞,全力打造坚如钢铁长城的安全防线。
随着罗泽事件的圆满解决,李校长不仅没有因为此次危机威信受损,反而凭借勇于担当、善于化解危机的形象,获得了上级部门和全校教职工的高度赞誉。
学生受伤的危机刚刚过去不久,学校便又一次陷入新的危机之中。学校东侧围墙外的江南居楼盘在施工过程中,致使学校的围墙严重倾斜,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会轰然倒塌。在一次安全检查工作中,排查人员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安全隐患,随即迅速上报给李校长。
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时,李校长再次彰显出一位校长所应具备的卓越沟通协调与谈判能力。据工程人员预估,重新修建这条长度近 100 多米的围墙,所需费用肯定不少于 30 多万元。众所周知,开发商往往十分精明,对于如此高额的赔偿,自然不会轻易应允。果不其然,当李校长与其他几位副校长同开发商进行谈判时,对方竟耍起了无赖,声称:“你们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是我们施工导致你们围墙损坏的?分明是你们自己的围墙年久失修才变成这样的。” 面对开发商的拒不承认,其他三位副校长都义愤填膺,纷纷与开发商激烈争辩起来,唯有李校长不动声色,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开发商这般拙劣的表演。
谈判无果而终,然而此时李校长心中已然有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方案。首先,他安排总务处的黄副校长撰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随后亲自将报告交到中心学校、镇政府的建委以及主管教育的副镇长手中,并向相关领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汇报。李校长严肃地说道:“江南居楼盘破坏学校围墙一事确凿无疑,但他们却拒不承认。如今亟需相关部门协助学校收集有力证据,让开发商无可辩驳。” 李校长的汇报迅速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领导即刻前往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经过严谨的调查,很快便得出结论,确定围墙损坏是开发商施工所致,并采集到大量关键证据。最终,相关部门领导协同李校长再次与开发商展开谈判。起初,开发商仍妄图抵赖,但在如山的铁证面前,最终不得不低头认错,同意全额赔偿。就这样,一场看似艰难漫长的谈判,在李校长巧妙的借力打力之下,轻松化解。
今年,学校的运动场迎来全面升级改造工程。为了施工便利,学校允许施工队在东面围墙开设了一个出入口,以便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出。起初,一切进展顺利,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仅仅过了几天,围墙两侧的居民便对此产生了不满。他们反映,运输车辆的频繁出入导致附近烟尘弥漫,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而且车辆行驶产生的震动也让他们担忧会危及居民楼的安全,因此强烈要求车辆立即停止从此处进出。
刚开始,施工方和学校一边耐心解释,一边采取拖延策略。居民们见劝阻无效,于是召集了一群人,用大石块封堵了道路,禁止车辆通行,甚至与施工队发生了激烈争吵,现场气氛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难题,李校长再次亲自出马,会同中心学校的陈玉伟校长以及镇委委员梁副镇长一同前往现场处理。面对情绪激动的居民,几位领导始终保持耐心,真诚地进行劝说。最终,他们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一,对出入口定时进行洒水降尘,确保不会产生扬尘;其二,每天实行错峰施工,保证施工时间不会影响居民正常休息;其三,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居民楼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全部由政府负责解决;其四,严格把控运输货物,确保不运输重型器材,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领导们的真诚劝说下,居民们最终满意地接受了该方案,危机再一次得以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