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 实际上,在当下的评价体系里,分数才是老师们真正的 “命根子”。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老师们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每日都有批改不完的作业,每个单元都有批改不尽的试卷,每周学校还有做不完的工作。一回到学校,老师们就如同投入战斗一般,连片刻的休息时间都没有。许多老师甚至把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带回家去做,真正做到了 “5 + 2”“白加黑”。老师们时常感慨:“如今的孩子似乎都不明白为何而学习,学习态度欠佳,学习自觉性更是糟糕。老师不仅要当教书先生,还得像保姆一样操心。要是不督促他们,成绩就一落千丈了。”
每到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之时,老师们往往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既担心学生成绩不理想,无法向家长交代,又忧虑自己所教班级成绩差,影响整体排名,不仅面子上过不去,甚至可能因此丢掉工作。正所谓 “有人欢喜有人愁”,每当 “放榜” 之际,总有老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总有老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数已然成为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的一座大山。
除了分数这一杠杆对老师进行考核之外,学校每学年还会开展年度考核,这同样如同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每学年接到年度考核任务后,李校长总会呈现出如临大敌的状态。因为他深知年度考核的重要性,它并非仅仅得出一个结果那么简单,还关乎金钱、荣誉,甚至是老师们的饭碗。要对全校 170 多位教职工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学校首先成立年度考核工作小组,由李校长亲自挂帅。接着,政教处梁副校长负责制定年度考核工作方案。梁副校长草拟方案后,需全体考核小组成员共同审核,修改完善后再向全校教师公布。制定好工作方案,便要对老师们划分考核小组。一般按照年级和科目划分,但对于生病、休产假等特殊情况的老师,则需进行特殊处理。划分完小组,各驻级领导、级长便要推荐各级优秀人选。优秀人员的推荐需综合考量多方面条件。
一般先采用排除法,近三年获评优秀的人员基本不在考虑范围,这样能扩大优秀覆盖面,避免每年都是相同的面孔;其次排除休产假、长期病假以及新参加工作的老师;最后排除工作态度敷衍、不配合学校工作的老师。之后采用优中选优的方法,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选取最为优秀的人选。有时候,为了照顾个别年纪较大的老师,学校也会破例推荐。各级优秀名单推荐出来后,便召开全体考核小组会议,共同对每位人员进行考核。此时,往往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些成员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个人的缺点,并列举大量事实;有些成员会提出不同的评优方法,打破原有的平衡;有些成员则会旁敲侧击,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初步确定优秀人选。随后再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重新布置分组考核工作。分组考核前,先由学校正、副校长投票,之后才进行分组考核。分组考核通常安排在教室进行,负责领导先选出投票人、唱票人和监票人,经大家举手通过后,再进行个人投票。投票结束后立刻现场计票,并当场公布得票结果。得票结果出来后,再由考核小组进行审核,最后才公布考核结果与优秀名单。
由于整个考核过程公开、透明,因此每年的考核结果都能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