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摘下防尘口罩,农园机房特有的金属冷却剂味道立刻钻入鼻腔。
这座由温室改造的数据中心里,五排机柜像钢铁玉米秆般整齐排列,散热扇的嗡鸣与窗外蛐蛐叫混成奇特的白噪音。
他蹲在3号机柜前更换硬盘,沾着泥土的工装裤膝盖处早已磨出毛边。
加密警报突然在副屏炸开,他翻出抽屉底的机械键盘,敲击声惊飞了窗外槐树上的夜枭。
区块链监控程序显示,某个暗网账户正以每分钟300枚比特币的速度向三十家长春花期货交易所输血。
"又是这种资金流向,每月初准时报到啊。"杨敏抓起马克杯灌了咖啡,屏幕冷光在他胡茬上镀了层青霜。
当第三波资金脉冲抵达时,他猛地拉开机柜侧板——藏在温控系统里的备用服务器正疯狂运转,散热口喷出的热风裹挟着干薄荷味。
这个被他改装过的芯片正在破译暗网协议,那些比特币的流动路径逐渐显形:它们依附在长春花期货交易链上,每次资金注入都精准对应着原料0.8%的价格波动。
这股疯狂抢购长春花期货的海外神秘资金,其流向让杨敏感到一丝熟悉,曾在海外追踪DSF财团的经历突然在脑海中反复回荡。
"兰英素..."杨敏盯着突然弹出的暗网拍卖页面,马克杯在桌沿磕出闷响。
这款抗癌药此刻正以每毫克1.1枚比特币的起拍价流转在加密聊天室,更诡异的是所有竞拍者ID频段都处在相同的区间之内。
他扯过沾着泥渍的笔记本,潦草画出资金流向图:暗网比特币→交易所期货炒作→天价药拍卖→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升,当箭头闭合时,长春花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的逻辑也就理顺了。
简单来说,导致药用原材料价格飞涨的罪魁祸首并非正常市场需求,而是人为炒作的金融游戏。
晨光爬上机柜的防尘网时,杨敏把最终数据链封存在育种数据库深处。散热扇卷起的风拂过他结着盐霜的衣领,种植区传来早起工人的说笑声。
另一边,市西公寓。
林雨墨把笔记本电脑架在微波炉上改稿时,徐曼妮正在书桌前整理资料。他俩把诺和仓库的监控截图贴在墙上,照片里那些完美码放的原料箱像是一种警戒。
半个月前突袭检查的画面又在眼前闪回——刘潇总监戴着白手套轻抚货架,说出的每个字都带着嘲讽味的毒:"林记者要不要去质检总局进修下?"
老式日光灯管在两人头顶滋滋作响,纸箱里散落的财务报表铺了满地,像场惨白的雪。
"因为原料价格飞涨,本草堂的兰英素产量又降了37%。"徐曼妮用红笔圈出报表上的断崖曲线,"国产药商的现金流远远不如竞争对手...大量长春花原料都被诺和制药抢购了..."她放下手中的茶杯,恰巧盖住诺和那个刺眼的盈利数字。
林雨墨的文档光标在"国产抗癌药断供"四个字后闪烁,窗外救护车呼啸而过,他的文档又添了段加粗标题:【同一片长春花林,为何结出两种果实?】
"叮——"加密邮箱的提示音惕然打破沉默。
杨敏传来的数据包在屏幕上炸开:海外神秘资金通过暗网操控期货市场,将原料成本人为抬高到本草堂无法承受的水平,再以"市场规律"为由独占产能。
屏幕的冷光打在林雨墨的侧脸边缘,抗癌药互助论坛涌入大量新帖。
ID叫"陪妈妈等天亮"的用户发了张照片:昏暗药房里,本草堂的蓝白药盒空了大半,旁边诺和的鎏金包装盒却摞成刺眼的高塔。配文是:[医保目录里的国产药断货,买不起的进口药不进医保]。
"看这个。"徐曼妮突然把平板怼到他眼前。视频里,诺和仓库的自动叉车正把成箱兰英素运向冷链车,药品包装上换上烫金的"尊享版"标签,价格更上一个台阶。
林雨墨用脚勾过充电线续命,评论区正以每分钟三百条的速度爆炸。
他特别保存了某条带定位的留言——肿瘤医院住院部7楼12床,患者家属拍到诺和医药代表在护士站补货,POS机小票上的单价是国产药定价的8.2倍。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晨光从防窥帘缝隙漏进来,十二平米的临时工作室里,两台笔记本电脑背对背吐着热气。
林雨墨咬着舌尖,文档光标卡在事件时间轴上。他脖子突然一凉,徐曼妮把冰镇乌龙茶贴在他发烫的耳后:"三小时没眨眼了,当心视网膜脱落。"茶瓶外壁的水珠顺着脊椎滑进衣领,激得他手抖删掉个句号。
徐曼妮嗤笑着扯过半卷卫生纸,两人头碰头缩进显示器蓝光里,鼻尖相距不到五公分。
林雨墨细细读过整篇文稿,徐曼妮的呼吸拂过他汗湿的鬓角,在文章收尾的那一刻,他们不约而同地握住了对方的手心。
按下发布键时,金色的光芒正穿透脏兮兮的纱窗。
文章配图是他们拍摄的对比照片:本草堂生产线因为缺料停摆的流水线,与诺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长春花原料形成残酷对角线。
三小时后,#同一片花林两种药价#冲上热搜榜首。
热评第一是张门诊收费单特写:本草堂的划价单盖着"库存不足"的红章,诺和的账单则印着"建议分期付款"的二维码。
林雨墨蜷在二手沙发里刷新页面,看着实时热度曲线像心电监护仪般跳动。
突然有个ID叫"正义之锤"的用户贴出他上次突袭失败的直播录屏:【造谣记者又来了!上次被打脸还不够?】
评论区瞬间涌入大量新账号,把那条留言顶上热评。有人扒出他大学时期参加辩论赛的旧照,P上"职业影帝"的横幅;有人冒充本草堂前员工,谎称他收受贿赂。
面对无厘头的爆料,林雨墨喝了一口咖啡,“又是这群水军,连ID都不改一下。”
嚼着冷饮提神的徐曼妮却盯着某条看似温和的评论发呆:社媒主页全是抗癌药科普,最新动态是转发的诺和"新药研发成本公示",这位发帖人又是她的妹妹徐雪...
这一刻,徐曼妮的虎牙在冰球上咬出裂痕,冷气顺着牙神经直冲天灵盖,她颤抖着点开妹妹的学术主页,最新论文《抗癌药物研发成本分析》的致谢栏里,徐雪的导师张教授名字后缀突然多出个"诺和药业特聘顾问"的头衔。
“她的导师是诺和顾问...?”徐曼妮突然理解了妹妹的宣传立场...屏幕荧光把徐雪的头像照得惨白,身形娇小的她举着试管的手腕内侧,还有道结痂的旧痕,像枚被强行按进皮肤的诺和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