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发生在陈婉跑网约车近三个月的时候。那时,她已经能相对熟练地操控车辆,对路线也熟悉了不少,但内向的性格依然让她在与乘客交流时感到吃力。她知道自己需要改变,却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那天下午,她接到一个去幼儿园的订单。上车的是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一个睡着的小婴儿,旁边还跟着一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小男孩一上车就兴奋地指着车窗外的景色,奶声奶气地喊着:「阿姨,你看!那是小鸟!」他那份纯真和活力,瞬间感染了陈婉。
陈婉下意识地看了看后视镜,看到了那位妈妈冲她善意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啊师傅,我家孩子比较闹腾。」她声音温柔,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满足的笑意。
「没事,小孩子都这样。」陈婉破天荒地回了一句,声音比平时响亮了一些。她甚至在后视镜里和那个小男孩对视了一眼,冲他微微一笑。这个小小的互动,让她觉得有些轻松。
车子启动后,小男孩还是叽叽喳喳。妈妈耐心地哄着他,还拿出一些零食给他,时不时地轻拍怀里婴儿的背,动作熟练而充满母爱。陈婉从后视镜里看到这一幕,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异样的亲切感。这种场景,她太熟悉了,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些与女儿小雨相处的无数个瞬间。
「师傅,你家有孩子吗?」那位妈妈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一点点试探,仿佛在寻求某种共鸣。
陈婉愣了一下,随即低声说:「有,一个女儿,七岁了。」
「啊,我家大宝也七岁了,刚上小学二年级呢。真巧!」林悦的声音很温柔,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仿佛一下子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对了,我叫林悦。」
「我叫陈婉。」陈婉有点紧张,但还是说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乘客介绍自己,而不是被动地听着别人叫她「师傅」。这短短的两个字,却像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
接下来的路程,林悦和陈婉聊起了孩子。从哪个幼儿园好,到小学作业的烦恼,再到孩子挑食的问题,两人越聊越投机。林悦说起自己的女儿也一样不爱吃青菜,陈婉忍不住笑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笑,轻松而真实。这是她跑网约车以来,第一次这么放松地和乘客聊天,仿佛她们不是司机和乘客,而是两个在公园里偶遇的宝妈,话题自然而然地流淌。
「师傅,你平时除了跑车,还会带孩子去哪里玩啊?有没有推荐的亲子活动?」林悦又问。
陈婉想了想,说:「我平时……嗯,除了接送孩子,基本都在家。」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这种落寞在林悦这样外向的妈妈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啊,这样啊,」林悦似乎听出了什么,她顿了顿,然后说:「其实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小孩子长得很快的。我自己也经常在网上搜罗各种亲子活动。对了,我有个宝妈群,里面经常组织一些亲子采摘、户外郊游什么的,都是带孩子玩的,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加我微信,我拉你进去,大家一起交流育儿经验,也多认识些朋友。」林悦说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陈婉,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邀请。
陈婉的心跳快了几拍,这是她跑车以来,第一次有人主动提出加她微信。过去她总觉得,司机和乘客之间泾渭分明,不应该有更多的交集。她犹豫了一下,但林悦的笑容太真诚,话语中带着的善意让她无法拒绝。她拿出手机,扫了林悦的二维码,加了她的微信。微信那端很快通过了,林悦发来一个可爱的表情包和一句「欢迎加入」。这个小小的举动,像一道暖阳,瞬间穿透了陈婉有些阴暗的车厢,照亮了她压抑已久的心房。
几天后,陈婉在林悦拉她进去的宝妈群里看到了林悦发的亲子采摘活动。看着群里妈妈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她内心挣扎了许久。去?还是不去?内向的她,总是对未知的人际交往充满了恐惧,担心自己会格格不入,担心自己找不到话题。但女儿小雨好奇的眼神,以及林悦那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的邀请,最终战胜了她的胆怯。她鼓足勇气,给林悦发了条微信,报名了活动。当林悦回复「太好了!到时候见!」时,陈婉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才终于放下。
那天,她带着女儿小雨去了采摘园。园子里人头攒动,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闹。她一眼就看到了林悦,她正和几个妈妈围在一起,笑语盈盈。林悦也看到了她,热情地向她招手。
「陈婉,你来了!小雨真可爱!」林悦笑着迎了上来,还主动牵住了小雨的小手,让小雨和她自己的孩子玩在一起。
孩子们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小雨在林悦活泼开朗的孩子面前,也变得外向了许多,不再像平时那么拘谨。陈婉和林悦则坐在田埂上,边聊天边看顾孩子。林悦发现陈婉其实是个很细心的人,对孩子也很有耐心,只是不爱表达。她鼓励陈婉多说说话,还分享了自己一些应对职场压力和家庭矛盾的方法。林悦说她也在职场打拼,朝九晚五,但会努力平衡家庭和工作,偶尔还会吐槽一下职场上遇到的奇葩领导,或者一些不合理的制度。陈婉像个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些来自同龄人的经验和温暖,那些她从未接触过的「女性视角」让她茅塞顿开。她发现,原来像林悦这样优秀的女性,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而她们也都在努力地生活着。这份共鸣,让陈婉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