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黄孟良行刺玄宗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432字 发布时间:2020-08-21

小顺子因说:“小的有一张皇宫大内舆图,供各位英雄使用。但是宫内守卫森严,各位英雄进宫之后不可鲁莽行动,可戴着人皮面具多观察几日,趁夜里侍卫困顿之时动手,一切小心,切勿惊动大内侍卫。”

天赐颔首道:“小顺子所言极是,我手里还有些师傅给的迷 魂香,到了夜里伺机在皇帝房内施放,侍卫和宫女太监都会被迷 魂香迷得睡过去,到时候咱们再悄悄动手。”

天喜默然片刻,徐徐道:“世上无完全之计,倘若咱们被发现,或者其中某人不幸被抓,不可意气用事,要记得师傅叮嘱过的,其他人尽快易容成宫女或小太监,迅速撤离皇宫。以咱们的身手,根本不是大内侍卫的对手。”三人皆深以为然。

是年四月十七日,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无才干,却无真凭实据,只引谶书《推背图》为据。

玄宗大怒,当年韦后造反,如今开元年间刘定高、刘普会、刘志诚造反都曾胡乱引用《推背图》中谶语。

王皇后死后,玄宗曾明令禁止行巫蛊占卜之事,此次周子谅引谶书为据实乃犯了玄宗大忌,玄宗命廷尉当场于殿庭中杖打周子谅,并判流放,周子谅只行至蓝田便因杖伤发作而死。

李林甫趁机在玄宗身边不咸不淡地说周子谅乃张九龄举荐之人。

张九龄多次顶撞玄宗,李隆基早就想寻个不是,远远地将张九龄外调了,现下正好有借口,于是于四月二十日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

这两日朝堂上接连发生大事,宫中守卫与张九龄、周子谅交厚者也多有牵连,被贬的贬,外调的外调。

皇宫大内是最势利之地,原先与张九龄、周子谅交厚的太监立马被调离皇上身边,换上了李林甫、武惠妃的人。

宫内忙着换守卫换太监,手忙脚乱。黄孟良认为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他们可趁着宫内侍卫太监大换岗混入其中,于是便联络了小顺子和宫内新罗内线。

黄孟良、天赐、天喜三人按原定之策,由黄孟良易容为小顺子,天赐、天喜装扮成随行的太监和宫女混入皇宫潜伏。

夜深之后,当值的宫女太监都困得东倒西歪地坐在地上打盹,黄孟良、天赐、天喜悄悄潜至兴庆宫内,在房间内施放迷 魂香,玄宗和太监、宫女都沉沉睡去,天赐、天喜在房间外把风。

黄孟良手持匕首,蹑手蹑脚贴近玄宗的卧榻,只见玄宗吸入了迷 魂香之后睡得如同昏死过去一般,黄孟良大喜,遂将匕首狠狠地往玄宗心窝刺去,眼看便要成功,突然一柄飞刀插入了黄孟良的手掌掌心,匕首登时掉落,原来是玄宗身边的御前侍卫李守德。

李守德乃盐帮帮主黄复礼的得意弟子,自诛杀韦后始便一直跟在玄宗身边,身手了得。李守德一面大喊有刺客,一面飞身跃到黄孟良身旁,黄孟良右手已受伤,只好以左手勉强与李守德交手,黄孟良本是文弱书生,只跟朴元正匆匆学了一年武功,哪是自小习武的盐帮弟子李守德对手,只招架了七八招便已被李守德拿下。

天喜、天赐见黄孟良失手,心下着急,但毕竟大内侍卫武功高强,只好以原定之策趁宫女太监吓得到处乱跑之际,混入宫女与太监中迅速逃离。

当值的大内侍卫听到喊声,纷纷赶来兴庆宫救驾。见玄宗和太监宫女昏睡不醒,又急忙传来太医,御医为玄宗号脉:“所幸皇上只是中了迷 香,不碍事,微臣有解药,只需请皇上嗅一嗅,半个时辰后便可苏醒。”

太医给玄宗嗅了解药之后又让侍卫逐一给中了迷 魂香的宫女太监嗅。

李守德命部下诸侍卫于皇宫内四处搜查,捉拿刺客同党。

武惠妃听闻兴庆宫中乱作一团,侍卫四处搜查捉拿刺客,皇上中了迷 香尚未苏醒,先是一惊,后又面露喜色,心生一计,暗想:“此刻正是除掉太子的绝妙之机。”

武惠妃为扶持儿子李瑁夺嫡,早在宫中广布眼线,收买宦官宫女。李隆基身边的宦官小安子早被收买。武惠妃心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小安子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随即唤过牛贵儿来,在牛贵儿耳旁附耳低言。

牛贵儿立即去找小安子,对小安子道:“小安子,你的富贵日子到来了,惠妃娘娘吩咐你立即到太子府中,说兴庆宫有刺客行刺皇上,宣太子进宫救驾。太子如果问起,就说皇上昏迷未醒,宣太子进宫救驾是高力士的意思。请完太子之后你就可以带着银子远走高飞了。”话毕给小安子递过一大包银子。

小安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武惠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武惠妃一向视太子为眼中钉,却不知此时为何要宣太子进宫救驾,让太子领这份功劳呢?其中恐怕有诈,不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干完这票,我带着银子远走高飞,谁也甭想找到我。”小安子掂了掂银子,乐呵呵地跑到太子府传旨去了。

太子见玄宗身边的小安子来传旨宣自己进宫救驾,立即找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前来商议。

鄂王李瑶道:“既然小安子说皇上尚在昏迷,高力士急召太子进宫救驾,恐怕是高力士担心皇上若有不测,武惠妃趁机政变,与李林甫沆瀣一气矫诏自行废立太子罢?因此急召太子进宫稳定大局。”

光王李琚道:“皇兄言之有理,太子应当以大局为重,立即进宫护驾,一来可稳定大局,二来倘若抓到刺客乃大功一件,三来也可防武惠妃趁机作乱,如若她敢作乱,太子亦可反被动为主动,将其处置而后快。事不宜迟,咱们兄弟三人这就进宫吧。”

太子点头道:“父皇的安危要紧,皇宫内进了刺客,做儿子的理应进宫护驾。事不宜迟,二位兄弟随我进宫吧。”三人带着几十个家将举火把,披甲带剑入皇宫护驾,抓捕刺客。

光王李琚进宫后先是派家将至其母亲刘才人宫中保护,接着又带部下于宫中四处搜查,欲抓捕到刺客余党好向皇上邀功。

行至武惠妃宫门外时,光王李琚带家将正要入武惠妃的宫中搜捕刺客,却见武惠妃从宫内出来,厉声呵斥:“大胆!是何人竟敢披甲带剑进入皇宫,还想硬闯后宫,难道是要谋反不成?”

光王李琚正色道:“本王奉高公公之命随太子进宫护驾,抓捕刺客,惠妃娘娘拦住本王不让进去,莫非是私藏刺客,与刺客是同党不成!”

武惠妃冷笑道:“乱臣贼子还反咬一口,咱这就到皇上面前评理去。”

光王李琚也不示弱,答道:“去就去,看到底谁是反贼,谁是忠臣?”

嗅过解药后,小太监和宫女陆续醒过来了,可能是因为玄宗已五十二岁,比不得小太监和宫女。

玄宗直到一个时辰之后才渐渐苏醒。高力士为玄宗递过热茶,流泪涕泣道:“陛下呀,您总算是醒过来了啊,所幸李将军武功高强,及时将刺客小顺子拿下,如今正押在殿外候审。”话音未毕,武惠妃和光王李琚吵吵闹闹地也赶到兴庆宫来了。

李隆基厉声呵斥:“岂有此理!皇宫大内如此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武惠妃哭哭啼啼:“皇上,皇上要为臣妾做主啊!光王披甲带剑入宫,还要到臣妾宫中搜查,这分明是要造反啊!臣子进宫如何能够披甲带剑啊。”

李琚连忙跪下磕头道:“禀告父皇,是宫中的小安子到太子府宣太子进宫护驾,儿臣跟随太子进宫护驾抓捕刺客,这才披甲带剑,恳请皇上恕罪。”

李隆基面有倦色:“今日皇宫大内竟然进了刺客,要不是守德眼疾手快,朕险些命丧贼人之手,惠妃、琚儿,你俩休要吵闹,等朕审过小顺子,自然有分说。来人哪,将小顺子押上殿来。”

大内侍卫将“小顺子”押上大殿,玄宗正色道:“大胆小顺子,为何行刺朕,从实招来!”

李守德上下打量了“小顺子”,又在他脸上仔细打量,然后对玄宗道:“启禀陛下,此人并非小顺子,而是用易容术伪装成小顺子模样,他脸上应该是贴着一张人皮面具。”

玄宗略感惊讶,心想:“江湖上竟有这般手段,朕全然看不出此人乃乔装打扮。”于是对李守德说:“那就有劳李将军揭下他的面具罢。”

李守德伸手揭下“小顺子”脸上的面具,这一揭,吓得李隆基面容失色,玄宗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见了这一幕竟也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众人亦大惊失色,面面相觑不敢做声。

玄宗回过神来接着道:“贼人好大胆子,竟敢戏弄朕,李守德,看看贼人脸上是否还戴着另一张人皮面具。”

李守德在黄孟良脸上撕扯了一阵,讪讪地对玄宗说:“回皇上,贼人脸上并无其他面具,末将也不知贼人使用了何妖法,竟能如此冒犯龙颜。”此时,太子和鄂王李瑶也至殿外求见,李隆基将二人也宣入殿中一同听审。

李隆基对黄孟良道:“你能顺利进入皇宫内苑,定有同谋,尔等刺杀于朕,意欲何为?汝之相貌是如何弄成朕的模样,还不一五一十招来,否则天牢的刑罚有你好受的!”

黄孟良心想:“如今已失手被抓,刺杀皇帝是大罪,必死无疑!但即便是死也要死得有价值,临死也要帮杨玉环做些事。适才听到武惠妃说太子、光王、鄂王等人披甲带剑入宫,我不如索性将主谋的罪名推到太子身上,皇帝一旦信了,定会废了太子改立寿王,如此杨玉环就是太子妃了,日后寿王李瑁若是登基当了皇帝,杨玉环便有机会母仪天下。如今武惠妃与太子斗得正紧,若是太子李瑛赢了,登基后必然要杀死寿王以除后患,那么杨玉环也会跟着遭殃。”

黄孟良于是磕头认罪,涕泪俱下哭道:“草民罪该万死,草民确实有同谋,草民是受太子之命,进宫行刺皇上。”

欲知太子听黄孟良之言后如何反应,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