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面对王锵的话,委屈的说到:“我又不是故意的,而且隔墙有耳,你说这句话要是被父皇听到了,你这人头还能保住吗,我可不想当寡妇,母亲说了,我是你的妻子,就要为你为我们的家着想。”
王锵听到安庆说这句话,忽然觉得这个安庆和自己所知的历史上的安庆有所不同,和自己第一次见面也有所不同。
安庆继续说道:“这些都是母亲说的,母亲的话我还是听的。”
原来是马皇后的教导,王锵点了点头,随后心里想到“马皇后在朱元璋的儿子和女儿中是有威望的,朱元璋一心一意在朱标和天下之上,那么教育其他子女的重任就在马皇后的身上,既然是马皇后教育的安庆,那么这就不奇怪了,看来历史书也是有偏失的。”
“贤妻说得对,我以后注意。”
随后两人都笑了。
此时在东宫,朱标一个人坐着,批改者朱元璋递来的奏折,此时朱元璋走了进来,但是他暗示周围的人安静,不要打扰朱标,让他们悄悄的退出去。随后自己将手中马皇后准备好的饭盒轻轻的拿到朱标的桌子旁边,然后在一旁看着朱标批阅奏折。
朱标专注的批阅着桌子上的奏折,但是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朱标稍微停了一下,然后说了一句:“小林,我现在没有胃口,把饭菜端过来干嘛。”随后继续用笔批阅奏折。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朱标没有听到自己贴身太监的声音,于是疑惑的停了下来,抬起头看到空无一人,随后转身看到朱元璋站在自己身边,桌上有一个饭盒。
朱标站起身,恭恭敬敬的给朱元璋敬了一个礼“儿臣参见父皇,儿臣不知道父皇在此,请父皇恕罪。”
朱元璋高兴说到:“哎呀,标儿,起来,你看这是父亲咱给你带来的吃食,都是你爱吃的,现在也到了吃饭的时间,父亲我陪你一起在你这东宫吃个饭,从小到大,咱们父子俩都没有一起吃过饭,今天来咱们父子俩不醉不归。”
朱标回答道:“好的父皇,儿臣恭敬不如从命。”
朱元璋用手扶助朱标的双手说:“今天没有太子和皇帝,只有儿子与父亲,那些虚礼就免了。”随后朱元璋指了指拿过来的饭盒说:“来,这是你母亲做的,来尝尝,你也有很久没有尝过你母亲的手艺了吧。”
两人走到一个偏殿,朱元璋将饭盒放在桌上,朱标打算起来将饭盒内的饭菜摆好,可是朱元璋却压着朱标不让他起来说:“标儿,今天你坐着。”朱标今天对朱元璋的举动很诧异,因为在他眼里,他父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所以非常疑惑。
朱元璋一边将饭盒内的饭菜放在桌子上摆好一边说:“标儿啊,这段时间为难你了,为父为了大侄子的事情,忽视了你,今天咱们父子好好聊聊。”
朱元璋摆好后,坐在朱标的左边,拿起筷子给朱标夹菜,朱标则疑惑的看着朱元璋,没有动筷子。
朱元璋看着朱标没有动手,于是说到:“标儿,看什么呢,快吃,你娘做的的饭菜真好吃,比御膳房做的好吃多了,你看这些菜都是你娘在御花园开荒的地里亲自做的,你快尝尝。”
朱标拿起筷子,夹起菜,吃了一口说:“嗯,是娘做的,好吃。”
朱元璋听到朱标说好吃,于是高兴的说到:“对,你娘做的就是好吃,好吃就多吃点。”边说边将菜一个劲的夹给朱标。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标儿,咱知道这段时间我疏忽了你,但是标儿,你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你要知道,你是唯一的大明第二位君王,其他人都没有这个资格,因此为父要为你未来做打算,培养适合你的肱骨之臣,一直到咱看到大侄子,他的才华堪比刘伯温,他作为你的肱骨之臣非常合适,所以咱想要把他带入朝廷,但是他不愿意,所以为父有些心急,一心都在大侄子的身上。”
朱标放下碗筷说:“儿臣没有怪罪父皇。”
“那就好,不过标儿你放心,我和你母亲已经商量过了,不在要求大侄子直接入朝为官,先让他去一个地方治理,看看,在一步一步的迈入朝堂,这样一来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而来可以有时间慢慢的培养他,标儿那么以后你就有人可以帮你治住那些文臣武将。”
朱标问道:“父皇是不相信儿臣吗?”
朱元璋回答道:“标儿啊,咱是相信你的,不过标儿你仁厚,这是好事,大明第二位皇帝是需要仁厚些,但是光有仁厚是不行的,还需要刚毅,果断,标儿为父希望你以后能够刚毅果断些,这样才能刚柔并济,制衡那些文臣武将,而大侄子就是帮助你,成为你未来制衡朝堂为你谋划的可信的能臣。”
朱元璋随后站了起来走到朱标的身后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标儿啊,咱真的希望你可以快点长大,能够独当一面,这样未来这个江山我就可以交给你,等你登基之后,我就是太上皇,这样我就可以培养下一位君王——雄英。”
听到雄英两个字,朱标立马站了起来面对朱元璋说:“父皇,雄英还小。”
“标儿,雄英是你的嫡长子,是咱的嫡孙子,也就是未来大明第三位君王,等你能成为皇帝之后,咱就退位为太上皇,以后朝堂的事情咱都不过问,咱就专注培养雄英了。”
朱标立马恭敬的说:“父皇,儿臣惶恐。”
“惶恐什么,你是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在我眼里你是唯一的大明未来的君王,别人也替代不了。”随后朱元璋做回自己的位子拿起酒杯对朱标说:“好了不说了,咱们喝酒,不醉不归。”
朱标随后也拿起酒杯,两人就这样喝酒喝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马皇后在坤宁宫刚睡醒,就听到外面吵吵闹闹的,于是马皇后喊道:“什么事情啊,那么吵。”
这个时候玉儿急匆匆的走到马皇后的床边说:“启禀娘娘,听说陛下和太子在东宫喝的酩酊大醉,现在都还没有上朝,大臣们都在等陛下和太子上朝。”
马皇后一听,这还了得,于是立马起身,更衣,随后走了出去,在路上,玉儿跟在马皇后的身后,随后是一群宫女跟在后面。
“这么大的事情昨天晚上怎么没有和我说陛下一夜都没有回来。”
“那是因为陛下去东宫是一个人去的,没有叫人跟着,所以我们都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回来。”
“东宫的人也是死的吗,陛下一夜都在东宫也不派人来禀告一声?”
“着奴婢就不知道了。”
马皇后怒气冲冲的走向东宫。
东宫,朱元璋和朱标两人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的,桌子上的水酒东倒西歪的散落一地。
这个时候,大门打开,门外的阳光照射进来,照在朱标和朱元璋的身上,朱元璋被这个声音弄醒,醉醺醺抬起头,眯着眼的看向大门口,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个人,朱元璋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发现是马皇后,立马紧张的站了起来,看到马皇后带着杀气的眼神,害怕的拍了拍一旁的朱标,趴在桌子上的朱标被朱元璋拍醒了,也是醉醺醺的从桌子上起了身,揉了揉眼睛说:“父皇,怎么了。”
马皇后看到眼前的场景,心里一股无名火瞬间燃气,但是还是退去了左右说:“你们都退下,玉儿把门带上。”
马皇后的一句话,下人们哆哆嗦嗦的退了下去,马皇后走进门,玉儿就把门带上了,留下马皇后,朱元璋以及朱标三人。
朱元璋看到气势汹汹的马皇后,低着头像是一个犯错的小孩,不敢直视马皇后,朱标看到朱元璋这个样子,疑惑的问道:“父皇,你怎么了。”
朱元璋没有回答,只是用手暗示朱标看门口,朱标看了看门口看到马皇后,吓得跪在了地上慌张的说到:“儿臣参见母后。”
马皇后没有感情的走到其中一个位子说到:“起来吧标儿。”标儿站了起来,和朱元璋一样,低着头不敢看马皇后。马皇后随后对朱标说了一句:“标儿你去洗把脸,去外面等着。”
朱标行礼后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只留下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个人。
朱元璋笑着脸对马皇后说到:“妹子啊。”
马皇后没有给朱元璋好脸色,阴阳怪气的说到:“朱皇帝好威风啊,和太子在东宫喝得酩酊大醉,都忘记今天要上早朝了,让一群大臣们在朝上等了好几个时辰,果真威风。”
朱元璋尴尬的挠了挠头说:“妹子啊。”朱元璋走到马皇后身边,用手扯了扯马皇后的衣裳。
马皇后继续阴阳怪气的说:“朱皇帝,真威风,不上朝,自己喝酒还把太子灌醉,不管朝廷了,威风太威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