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会议在校长室召开。
校长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把铜勺,勺柄内侧刻着模糊的 “周” 字:“这是建校初期,初代食堂阿姨的遗物。
当年饥荒时,她用这把勺熬野菜粥,养活了全校师生。”校长的话语中充满了敬意和怀念,仿佛那把铜勺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承载着一段历史和无数人的记忆。
它见证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也见证了无数师生的欢笑与泪水。
这把铜勺,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着学校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个细节中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周副校长的喉结剧烈滚动,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铜勺。
陈大胖突然想起采购清单上,某个供应商的名字正是 “周氏餐饮”。叶知秋似乎也察觉到什么,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油渍,那是昨天铺外袍时沾上的,此刻竟与铜勺上的包浆颜色相似。
三人的目光交汇,似乎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这把铜勺与周氏餐饮之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背后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抑或是历史的巧合?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但又似乎隐约感觉到了一丝线索,这线索或许能揭开一段尘封的往事。
改革投票的前一夜,陈大胖站在讲台上,看着手中厚厚的联名信。全校三分之二的学生都签了名,还有人画了漫画:戴着厨师帽的周副校长,正把发霉的菜叶塞进学生嘴里。
这幅漫画虽然夸张,却也反映了学生们对食堂现状的不满和对改革的渴望。
他们渴望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对健康、对品质的追求。他们希望食堂能够提供更加营养均衡、美味可口的餐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校园里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关怀。
“我不是饭桶!” 他的声音在礼堂回荡,“我只是想让大家吃得开心!”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叶知秋站在后台,将最后一针绣在由汉服改制的围裙上,那是一株麦穗,在金线的勾勒下栩栩如生。
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绣制的不仅仅是一件围裙,而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许。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她相信,每一件用心制作的物品,都能传递出温暖和力量,都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当周副校长最终签字同意改革方案时,夕阳正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叶知秋系上围裙,对着镜子轻笑:“你看,它现在更美了。” 陈大胖望着她身后的晚霞,突然明白,这场关于美食的革命,早已超越了饭菜本身 , 它让沉默者发声,让偏见破碎,让每个平凡的愿望,都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