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peɪ
作者:ZZZ
第一章 书店
周默站在人行道上,雨水顺着他的衣领滑入后背。五月的雨总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又毫无预兆地变大。他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又低头看了看手表——下午三点十七分。距离与出版社编辑的会面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而那句"如果你再交不出新作品,我们只能终止合同"还在他耳边回荡。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拐进了一条从未注意过的小巷。巷子很窄,两侧是些老旧的店铺,一家裁缝店,一家钟表修理铺,还有一家门口摆满二手电器的小店。雨水在石板路上积成小水洼,他的皮鞋踩进去,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然后他看见了那家书店。
书店的门面很小,深棕色的木门上挂着一块铁质招牌,上面只刻着两个字:"付费"。字体古朴,像是很久以前刻上去的。橱窗里摆着几本旧书,玻璃上贴着水雾,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周默推门走了进去。门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来自很远的地方。
"欢迎光临。"
声音从书店深处传来。周默循声望去,看见一个男人站在梯子上,正在整理高处的书籍。男人约莫五十岁上下,穿着深灰色的毛衣,头发有些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他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
"需要什么书?"男人问道,眼睛直视着周默。那目光让周默有些不自在,仿佛对方能看透他的心思。
"只是随便看看。"周默回答,目光扫过书架。书店内部比外观要大得多,书架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摆满了各种书籍。奇怪的是,这些书都没有书名,书脊上一片空白。
"我是陈砚,这家书店的主人。"男人伸出手,"你是周默,作家。"
周默惊讶地握住对方的手:"你认识我?"
"读过你的《午夜钟声》,很不错的小说。"陈砚微笑道,"不过那是三年前的事了,之后你就再没出过新书。"
周默感到一阵刺痛。陈砚说得没错,《午夜钟声》是他唯一出版的长篇小说,获得了某个不算重要但也不无分量的文学奖。之后他便陷入了创作瓶颈,写出的东西连自己都无法满意。
"我在准备新作品。"周默说,这是他对所有人说的标准答案,包括刚才那位威胁要终止合同的编辑。
陈砚点点头,没有追问。他走向书店深处的一个柜台:"跟我来,有样东西你可能会感兴趣。"
周默跟了过去。柜台后面是一个小房间,里面只放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桌上摆着一本书,封面是深蓝色的皮革,上面烫金的字写着《付费》。
"这是什么?"周默问道。
"解决你问题的答案。"陈砚说,"每个作家都会遇到瓶颈,区别在于如何突破它。"
周默拿起那本书,翻开第一页。令他惊讶的是,书页完全是空白的。
"我不明白。"
陈砚笑了:"这本书很特别。它不会直接给你内容,但会给你灵感。每天晚上睡前打开它,第二天你就会知道该写什么。"
"这听起来..."
"像魔法?"陈砚接过话,"不,只是某种心理暗示。空白页面会刺激你的潜意识,让你找到被日常思维掩盖的创意。"
周默将信将疑地翻动着空白书页。书店里安静得出奇,连雨声都听不见了。
"多少钱?"他最终问道。
"第一次免费。"陈砚说,"如果有效果,你可以再来找我。记住,这本书叫《付费》,因为它最终总会要求你付出些什么。"
周默把书放进公文包,道谢后离开了书店。当他走到巷口回头看时,雨幕中已经找不到那家名为"付费"的书店了。
第二章 空白之书
周默的公寓位于城市东区一栋老旧的建筑内。两室一厅,一间作卧室,一间改成了书房。书房的墙上贴满了笔记和情节构思,但大多被划掉或撕毁,显示出主人长期以来的挫败感。
他洗完澡,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那本《付费》。台灯的光线照在空白页面上,显得有些刺眼。
"荒谬。"周默自言自语。他居然相信一个陌生书店老板的话,认为这本空白书能解决他的创作困境。但另一方面,他已经尝试了所有常规方法——写作班、冥想、换环境写作——全都无济于事。
他决定试一试。按照陈砚说的,睡前打开书,然后合上,看看明天会发生什么。
周默将书翻到第一页,盯着空白页面看了约莫五分钟。什么也没发生。他叹了口气,合上书,关灯睡觉。
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站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里,书架上摆满了书,但每当他伸手去拿,书就会消失。一个声音在他耳边低语:"你真正想要写的故事是什么?"
周默惊醒时,窗外刚泛起鱼肚白。他感到一种奇怪的冲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他脑海中成形。他冲到书房,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三小时后,他停下来,难以置信地看着屏幕。他写完了整整一章,而且是他近三年来写过的最好的文字。故事讲述一个失去声音的歌手如何通过手语重新找到表达自我的方式,情节流畅,语言优美,完全不像他之前那些生硬做作的尝试。
"这不可能。"周默喃喃自语。他翻开《付费》,书页依然是空白的。但当他闭上眼睛,故事情节就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播放。
接下来的两周,周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晚上他都会打开《付费》,第二天就能写出惊人的内容。他的新小说《沉默的代价》进展神速,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都远超他以往的水平。
他给编辑发了部分章节,对方回复的邮件充满了惊叹号:"这太棒了!完全超出预期!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完整稿?"
周默回复说一个月内可以交稿。挂断电话后,他盯着那本《付费》,心中既兴奋又不安。这本书确实神奇,但陈砚说过它最终会要求"付费"。那会是什么?
第三章 代价初现
一个月后,《沉默的代价》完稿了。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了编辑和设计,决定在三个月后的文学季推出。周默的编辑信心满满,认为这本书有望冲击今年的重要文学奖项。
"你是怎么突破创作瓶颈的?"在一次午餐会上,编辑好奇地问。
周默犹豫了一下:"我...找到了一家特别的书店。"
"书店?"
"没什么。"周默转移了话题。他本能地觉得不应该过多谈论《付费》和那家神秘的书店。
然而,就在那天晚上,第一个代价显现了。
周默正在接受一家文学网站的语音采访。记者问到他创作《沉默的代价》的灵感来源时,他张开嘴,却发现发不出声音。他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只能发出嘶哑的气音。
"周先生?您还好吗?"记者在电话那头问道。
周默清了清嗓子,声音回来了:"抱歉,有点感冒。说到灵感..."
采访勉强完成了,但周默感到一阵恐惧。他想起自己小说的主角——一个失去声音的歌手。而现在,他短暂地失去了声音。这是巧合,还是《付费》开始索取它的代价?
第二天,他回到了那条小巷,寻找"付费"书店。巷子依然狭窄潮湿,但他来回走了三遍,都没找到那家书店。就在他准备放弃时,一阵风吹来,卷起地上的落叶,露出了一个他之前没注意到的拐角。
书店就在那里,仿佛一直在等他。
门铃响起,陈砚从书架间走出来,脸上带着了然的微笑:"我猜你会回来。"
"这本书,"周默从包里拿出《付费》,"它让我失去了声音。"
"只是暂时的,不是吗?"陈砚接过书,轻轻抚摸着封面,"每件珍贵的东西都有代价。灵感也不例外。"
"你早知道会这样?"
陈砚点点头:"《付费》给予你创作灵感,但会拿走你的一些东西作为交换。第一次通常是小试牛刀——短暂失去与你创作内容相关的能力。"
"这太疯狂了。"周默说,"如果继续使用这本书,会发生什么?"
"那取决于你。"陈砚将书递还给周默,"你可以现在停止使用它,保留已经获得的灵感,付出的小小代价也会恢复。或者继续使用,写出更伟大的作品,但代价也会相应增加。"
周默低头看着手中的书。他想起了《沉默的代价》获得的好评,想起了编辑的期待,想起了自己多年来对文学成功的渴望。
"如果我选择继续,"他缓缓问道,"最大的代价会是什么?"
陈砚的表情变得严肃:"那要看你最珍视什么。《付费》从不索取金钱,它要的是更珍贵的东西——记忆、情感、甚至一部分灵魂。"
周默感到一阵寒意,但同时也有一丝诡异的兴奋。这不正是艺术家常说的吗?伟大的作品需要牺牲。
"我需要考虑一下。"他说。
陈砚点点头:"明智的选择。记住,无论你决定什么,书店永远在这里等你。"
周默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书店的招牌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付费"两个字显得格外醒目。
第四章 沉默的代价
《沉默的代价》出版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评论家称赞它是"近年来最打动人心的文学创作",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它稳居前三,各种文学奖项的提名接踵而至。
周默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接受采访、参加读书会、在文学节上发表演讲。每次公开露面,他都会事先喝大量温水,确保不会再次突然失声。奇怪的是,自从那次采访后,失声的情况再没出现过。
但他开始做噩梦。梦中他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台下坐满了观众,他张开嘴却发不出声音。有时梦境会变化,他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付费》,书页上开始浮现文字,但那些文字是用他不认识的语言写的。
一个雨天的下午,周默在公寓里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林雨桐,一位专写文学评论的女记者。她三十岁出头,穿着简洁的黑色西装,眼神锐利如刀。
"周先生,恭喜新书大卖。"她坐下后开门见山,"但我有几个问题关于《沉默的代价》的创作过程。"
周默给她倒了茶:"请问。"
"书中关于失语症的描述极其准确专业,几乎像是亲身经历。但我查过资料,您从未有过语言障碍。"
"作家需要想象力。"周默微笑。
林雨桐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有趣的是,我采访了几位语言病理学家,他们指出书中某些治疗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却与一些古老的、近乎迷信的疗法惊人相似。"
周默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沙发扶手:"文学创作允许艺术加工。"
"当然。"林雨桐翻动笔记本,"更奇怪的是,我在大学图书馆找到了一本1947年出版的小说《失声记》,作者陈墨。您的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甚至某些具体场景描述上,与这本几乎被人遗忘的小说有着惊人的相似。"
周默感到一阵眩晕。他从未听说过《失声记》或陈墨这个人。
"巧合而已。"他说,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尖锐。
林雨桐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还有最后一个奇怪的点。我试图查找陈墨的其他作品,发现他在出版《失声记》后不久就彻底消失了。而他的出版商记录显示,他最后出现的地点是一家名为'付费'的书店。"
周默的血液仿佛凝固了。他站起身:"我想采访就到这里吧。"
林雨桐也站了起来:"周先生,我不是来指责您抄袭的。文学史上借鉴、致敬甚至无意识的模仿都很常见。我感兴趣的是那家书店。您知道它在哪吗?"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周默走向门口,示意采访结束。
林雨桐临走前留下了一张名片:"如果您改变主意,或者...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可以联系我。我对这类现象很有研究。"
关上门后,周默立刻冲进书房,打开电脑搜索"陈墨"和"失声记"。搜索结果寥寥无几,只有几条大学图书馆的目录记录和一则1948年的报纸简讯:"作家陈墨失踪,警方调查无果"。
他颤抖着打开《付费》,书页依然是空白的。但当他凝视页面时,似乎有极淡的字迹浮现又消失,像是久远记忆的回声。
那天晚上,周默再次梦见了那个巨大的图书馆。这次,一个模糊的人影站在书架间,背对着他。当周默靠近时,人影转过身——是陈砚,但比现实中年轻许多。他张开嘴,却没有声音,只是用手指了指周默手中的《付费》,然后指了指自己的喉咙。
周默惊醒时,发现自己喉咙火辣辣地疼。他冲到浴室,对着镜子张开嘴——他的声带上出现了奇怪的红色印记,像是被什么东西灼烧过。
第五章 重返书店
周默的失声症状越来越频繁。起初只是偶尔说不出话,后来发展为每天固定时段完全失声,最后变成了持续性的语言障碍。医生检查后找不到任何生理原因,诊断为"心因性失语症"。
讽刺的是,《沉默的代价》因为作者的真实经历而获得了更多关注。媒体称这是"艺术与生活的惊人重合",读者们被这种"以身殉艺术"的精神感动,销量节节攀升。
但周默已经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他害怕照镜子,因为每次他看到自己的倒影,都觉得那是一个陌生人在回望他。更可怕的是,他开始在《付费》的空白页面上看到文字——不是他写的故事,而是别人的记忆。
一个无眠的深夜,周默决定重返"付费"书店。这次他没有费力寻找,书店就在巷口等着他,灯火通明,仿佛知道他会来。
陈砚站在柜台后,正在擦拭一副老式眼镜。看到周默进来,他戴上眼镜,露出一个复杂的微笑。
"你的声音怎么样了?"他问道,语气中带着某种诡异的关切。
周默拿出笔记本写道:【你知道会这样。书在偷走我的声音,还有别的什么。】
陈砚叹了口气,从柜台后走出来:"不是偷,是交换。你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创作灵感,自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什么代价?最终我会失去什么?】
陈砚示意周默跟他进入里间。房间比上次来时多了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周默凑近看,发现是不同年代的人们与《付费》的合影,照片中的人表情各异,有的狂喜,有的恐惧。
"这本书存在的时间比任何人想象的都长。"陈砚说,"它帮助过无数创作者——作家、画家、音乐家。每个人都付出了不同的代价。"
【陈墨是谁?】周默突然写道。
陈砚的表情凝固了一瞬:"你怎么知道这个名字?"
【记者告诉我的。他写了《失声记》,然后消失了。】
房间陷入沉默。陈砚走到窗前,背对着周默:"每个使用者最终都会面临选择——继续使用《付费》,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归还它,保留已经获得的东西,但失去后续的灵感。"
【陈墨选择了什么?】
陈砚转过身,缓缓摘下眼镜:"我就是陈墨。"
周默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自称是陈墨的男人。岁月的痕迹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但1947年到现在...
"《付费》给我的代价是时间。"陈砚——或者说陈墨——苦笑道,"我保留了创作《失声记》时的年龄,但作为交换,我必须成为书店的看守者,引导新的使用者理解规则。"
【规则?】
"书会选择使用者,就像它选择了你。"陈墨说,"它知道你渴望成功胜过一切。现在你必须决定——继续使用它,写出更伟大的作品,但代价可能是你的记忆、你的情感,甚至你的身份;或者现在就停止,保留剩下的声音和理智。"
周默低头看着手中的笔记本。他的新书已经签约,读者和评论家都在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如果现在放弃,他将再次陷入创作困境,失去刚刚重获的文学地位。
但如果继续...
他写道:【如果我选择继续,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陈墨的表情变得悲哀:"你会成为书的一部分。你的经历、你的记忆会成为下一个使用者的灵感来源。就像《失声记》为《沉默的代价》提供了素材一样。"
周默感到一阵眩晕。原来他的成功建立在前人的牺牲之上,而现在轮到他成为后来者的养料。
【有第三条路吗?】他颤抖着写下这个问题。
陈墨摇摇头:"书一旦接受了你,就不会轻易放手。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能写出真正原创的作品,不依赖《付费》提供的灵感。但这几乎不可能,因为书已经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
周默站起身,感到一种奇怪的决心。他指着《付费》,然后做了个撕毁的动作。
"你确定吗?"陈墨严肃地问,"撕毁契约意味着你将失去从书中获得的一切灵感。《沉默的代价》可能会从读者记忆中消失,就像从未存在过。"
周默犹豫了。他想起签售会上读者感动的泪水,想起评论家的赞誉,想起自己多年来的文学梦想。这一切都要放弃吗?
但当他想起那些噩梦,想起逐渐消失的声音,想起照片中那些或狂喜或恐惧的面孔...他点了点头,坚定地指向《付费》。
陈墨的眼中闪过一丝敬意:"勇敢的选择。"他接过书,"但书不会这么容易被摧毁。你必须用真正的创作来抵消它的影响。写点什么,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周默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个句子:"我走进一家名为'付费'的书店,不知道这将如何改变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