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peɪ
《付费》番外篇:饲养员日记
1. 陈砚的账本
陈砚坐在“付费书店”的柜台后,用仅剩三根手指的左手翻动着一本皮质账簿。
账簿的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作家的名字、兑换内容,以及最终消失的日期。
林夏(2003.11.02):兑换14首情诗,支付左眼视网膜。消失于2004年情 人节,最后一首诗发表时,署名处空白。
张默然(2011.05.17):兑换剧本第三幕转折点,支付声带。电影上映时,导演致辞称“编剧因故无法出席”。
周默(2025.06.21):兑换《无声之歌》结局,支付右臂及部分存在。新书发布会上,他的座位空无一人。
陈砚的钢笔悬停在最新一行,墨水晕染开,像一滴血。
“下一个会是谁?”
他合上账簿,从抽屉里取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钥匙,插入柜台下的暗格。暗格里整齐排列着几十本《付费》,每一本的封面都略有不同,但烫金标题始终不变。
他拿起最旧的一本,翻开扉页,上面写着:
“饲养员守则:故事需要喂养,而作家是最好的饲料。”
2. 林夏的最后一首诗
2004年2月14日,《晨报》文学版刊登了林夏的最后一首情诗:《致永夜》。
编辑在按语里写道:“林夏女士近期隐居,暂不接收信件。”
没人知道,此时的林夏正坐在“付费书店”的地下室里,她的左眼空洞洞的,右眼却仍紧盯着手中的钢笔。
“再一首……再一首就好……”她喃喃自语,笔尖在纸上划出深红的痕迹——那不是墨水,而是从她指尖渗出的血。
陈砚站在阴影里,手中捧着一盏油灯。
“你已经没有可以支付的了,林小姐。”
林夏抬起头,嘴角扯出一个惨淡的笑:“我还有名字。”
陈砚沉默片刻,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空白《付费》,放在她面前。
“签在这里。”
林夏颤抖着写下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晨报》刊登了更正声明:“昨日诗作《致永夜》作者应为‘佚名’。”
而书店的地下室里,多了一本作者署名为“付费”的诗集。
3. 张默然的无声电影
2011年,电影《午夜回廊》横扫各大奖项,但编剧一栏始终空缺。
导演在采访中含糊其辞:“张先生……不太方便露面。”
事实上,首映礼当晚,张默然就坐在影院最后一排。他的喉咙里塞满了灰烬,无法发出声音。
银幕上,女主角念出那句关键的转折台词时,张默然突然站起身,冲向出口。
陈砚在走廊里等他。
“你的声带已经兑换了,”他说,“但电影还需要一个结局。”
张默然摇头,用手机打字:【我什么都没有了。】
陈砚微笑:“你还有脸。”
……
电影庆功宴上,导演收到一个匿名包裹,里面是一份修改后的结局剧本,署名处按着一个模糊的指纹。
4. 周默的残影
2025年夏至之后,偶尔会有读者声称在午夜的书店街见过周默。
“他站在橱窗前,右袖管空荡荡的……”
“我喊他,但他好像听不见……”
“玻璃上只映出我一个人的影子。”
陈砚听着这些传闻,无动于衷地擦拭着一排玻璃罐。罐子里漂浮着不同部位的人体组织——视网膜、声带碎片、半截指骨。
他的工作台上摊开着一本新书:《无声之歌》特别版,扉页的照片上,周默的脸已经完全消失。
“该找下一个了。”他自言自语。
5. 新的猎物
雨夜,一个年轻女孩推开书店的门。
她叫苏青,是文学网站的小编辑,自己也在偷偷写小说,但总被退稿。
“我听说……这里能帮到作家?”她怯生生地问。
陈砚从阴影中走出,毛衣袖口露出的手腕上,透明与血肉的界限又推进了一寸。
“当然,”他微笑,“你想要什么样的故事?”
苏青咬了咬嘴唇:“我想写一本……让人读完就忘不掉的小说。”
陈砚点点头,从柜台下取出一本全新的《付费》。
“第一次免费。”他说。
窗外,乌鸦在招牌上梳理羽毛。“付费”两个字的镀金已经剥落,像干涸的血迹。
(番外完)
《付费》番外细节补遗:饲养员观察日志
1. 书店的物理规则(新增设定)
空间折叠:书店只出现在"需要被看见的人"的视野中。同一时刻可能有三个不同作家站在不同位置的"付费书店"门口,但他们永远不会相遇。
时间流速:店内时间比外界慢12倍。作家们感觉交谈了十分钟,现实世界已过去两小时——足够让某个重要截稿期限失效。
禁止事项:
▸ 不可询问其他顾客身份
▸ 不可触碰饲养员的透明部位
▸ 不可用镜子反射书架第三层
2. 陈砚的退化清单(新增个人线)
2019.08.09 成为饲养员时保留:
左手中指指甲(用于翻书)
右耳耳垂(聆听交易请求)
两颗臼齿(咀嚼食物)
2025.06.21 周默事件后剩余:
左眼眼角膜(观察猎物)
喉结(说出交易条款)
三根头发(与人类世界的最后连结)
他的毛衣袖口永远沾着墨渍,那是试图自己写作时,钢笔戳穿透明手腕漏出的液体。
3. 历代作家遗物考据(新增道具细节)
林夏的钢笔
笔尖镶嵌着她的智齿
写满5000字就会开始渗血
现插在收银台的墨水瓶里,瓶底沉着半片隐形眼镜
张默然的烟盒
内衬是他声带切除手术的同意书
仅剩的香烟滤嘴上有牙印
每天凌晨三点会自行点燃一支
周默的电子表
永远停在04:44
表带夹层藏着他未发表的短篇《饲养手册》
秒针是用他的肋骨打磨而成
4. 乌鸦的真相(新增超自然存在)
本体是1947年的首任饲养员
每根黑色羽毛上都刻着作家名字
喙部能啄开空间裂缝(这就是钥匙的来源)
当它停在谁肩上,谁就会在七天内推开书店的门
5. 苏青的隐藏伏笔(新增未来线)
她没告诉陈砚的是:
退稿信第13行有周默的笔迹
随身笔记本里夹着林夏的诗集残页
左手无名指有和周默同样的透明化前兆
当陈砚背对她整理书架时,苏青快速拍下了书店平面图——手机相册里显示这是个停尸间的冷藏柜布局。
6. 终极规则补完(新增世界观)
所有《付费》副本其实都是同一本书的不同时间切片
真正被吞噬的不是肉体,而是"被读者记住的可能性"
当某个作家彻底消失时,TA的作品会随机出现在某个平行世界,署名为"佚名"
(玻璃罐突然掉落的声音从地下室传来)
补遗说明
这些细节可以随机插入正文或番外,制造细思极恐的阅读体验
每个物品都能衍生出独立短篇(比如《04:44的肋骨秒针》)
苏青线暗示她可能成为首个反杀饲养员的作家
《无声之歌》番外篇:消失的旋律
1. 周默的最后一页手稿
在《无声之歌》的终章完成后,周默的公寓里遗留了一页未被收录的手稿。纸张边缘焦黑,像是被火焰舔舐过,但文字依然清晰:
“当你读到这些字时,我已经不在这里了。
这本书的每个句子,都是用我的血写的。
不是比喻——真正的血。
陈砚说,故事需要喂养,而作家的生命是最好的墨水。
但有一件事他没告诉我:
当你支付得足够多,书也会开始写你。”
手稿背面有一行小字,像是后来被谁添上的:
“《无声之歌》的最后一章,其实是我。”
2. 书中被抹去的人物
《无声之歌》出版后,有读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书中某个配角的名字,会在不同印刷批次中变化。
初版:记者“林夏”调查主角的失踪案
再版:记者“张默”追踪神秘书店
特别版:记者角色完全消失,情节直接跳跃
事实上,这些名字都是曾经与《付费》做过交易的作家。他们的存在被书页吞噬后,现实中的痕迹也随之扭曲。
3. 午夜电台的干扰信号
2025年7月,某地下音乐电台在凌晨2点突然插播了一段诡异音频:
先是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接着是钢笔刮擦纸面的尖锐噪音,最后传来周默的声音——但只有右声道的听众能听见。左声道播放的是陈砚的低语:
“你还能支付什么?”
电台收到数百条投诉,但工程师检查设备时,发现根本没有这段录音的记录。
4. 图书馆的幽灵书架
在国立图书馆的珍本区,有一个编号“QZ-404”的书架,上面只摆着一本书:《无声之歌》的校对本。
管理员记录显示:
每天闭馆后,书架会多出一厘米的空隙
曾有夜班保安看见书页无风自动,像在呼吸
2025年冬至,整个书架消失,原地只剩一滩透明液体
5. 苏青的发现(衔接主线)
当苏青翻开《无声之歌》特别版第104页时,发现纸张比其他页更厚。她用刀片小心剥开,里面夹着一层半透明的薄膜——那是周默右手皮肤的拓印。
薄膜上有一行凸起的盲文:
“别相信陈砚的左手。”
(而此刻,书店柜台后的陈砚正在用左手擦拭玻璃罐,他的无名指突然抽搐了一下)
《付费》特别番外:饲养员的食谱
1. 墨水的成分
收银台下的暗格里有个青铜研钵,里面永远盛着粘稠的黑色液体。陈砚每周会添加以下材料:
作家的泪腺分泌物(提升情感张力)
截稿日前夕的冷汗(增加紧迫感)
被退稿信划破的指尖血(注入怨念)
2. 最佳收割时机
记录显示作家们通常在这些时刻崩溃:
✅ 凌晨四点修改第七稿时
✅ 看到同期作者登上畅销榜时
✅ 发现编辑删改了自己最得意的段落时
3. 错误案例警示
1949年某任饲养员曾试图用读者灵魂支付,导致:
书店长出牙齿
所有书籍变成尖叫的嘴
最终被乌鸦啄穿头骨才终止异变
4. 现任饲养员守则
陈砚衬衫口袋里藏着羊皮纸,写着:
1️⃣ 永远让作家自己提出交易
2️⃣ 说“第一次免费”时必须微笑
3️⃣ 午夜零点要把《付费》锁进停尸柜
(苏青偷看时发现第三条被血渍覆盖,下面露出一行字:“如果书自己打开柜门,就逃”)
联动细节
周默手稿的焦痕形状=乌鸦翅膀轮廓
电台干扰信号频率=玻璃罐中声带碎片的共振数
苏青剥出的薄膜在阳光下会显示《付费》第二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