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修真前言
书名:修真虚录 作者:睡龙 本章字数:3441字 发布时间:2025-05-31

1

春携连宵雨,桃花次第开。

红尘许多事,点滴入梦来。

欲着花一枝,花重难为裁。

潇潇烟水处,杳然树几排?

我缓缓睁开双眼,慢慢地将双腿从打坐状态收了回来。站起身子,背负双手,静静地站立在蒙蒙细雨之中。此刻的我,心境格外清明,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的那样——“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雨水打湿我的脸颊,我的心中却豁然开朗。

我的心脏平稳运行,仿佛和天地融为一体。我的身体内部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我的血气在体内涌动,如同奔涌不息的洪流。这股力量让我有一种登临绝顶、挟山跨海的感觉。

随着血气的运行,我的修炼境界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比起之前更上了一层楼。现在的我,精力充沛,精神抖擞,内神火旺。这种奇妙的变化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

我的周体舒畅,如同置身于温泉之中。每一寸肌肤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细胞都散发出勃勃生机。我沉浸在这份美妙的感觉之中,享受着难得的愉悦和宁静。

我微微眯起双眼,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轻启齿唇,吐出一口浊气,紧接着便开始运行起自己体内的小周天。随着体内真气的流转,我的身体逐渐变得轻盈起来,步伐也愈发稳健。

我缓缓地迈开脚步,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向前走去。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轻盈、自信而又充满了力量。小径两旁的桃花在微风细雨中轻轻摇曳着身姿,花瓣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雨滴,仿佛一颗颗珍珠般点缀其间。微雨中的桃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桃花似乎感受到了我身上的气息,纷纷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争奇斗艳,将整个小径装点得如诗如画。我知道,这是大自然给予我的一份奖赏,让我明白只有不断精进修行,才能得到更多的美好。

微雨绵绵,清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这香,一半源自盛开的桃花,另一半则来自于我自身修行所释放的果报之香。自然花香与果报之香相互交融,逐渐将我带入一种沉醉的境界。这种陶醉,远比微醺的美酒更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神迷的我情不自禁地念诵起唐代灵云和尚的一首偈子——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而立之年,虽谈不上大成功,但也是小有所成。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但这些艰辛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也坚定了我追求修行之道的决心。

然而,回首往事,心中不禁涌起诸多感慨。在修行之路上,我付出了太多,错过了太多美好的事物。那些曾经的梦想、爱情、友情,似乎在我追逐修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渐无穷。

如今,我已不再年轻。而我所拥有的,除了一身本领之外,便是无尽的寂寞和孤独。或许,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吧?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自己,却往往忽略了身边最珍贵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们回头望去,才发现那些错过的美好已经无法挽回。

当然,这失去是在众人眼里看来的,我可能也曾经这样看过,也许现在也还有些。但这些都不能够成为阻碍我继续进修的业障了。真正的失去并不是物质上的损失,而是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当我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得失,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时,我就不会被外界所左右,而是能够坚定地走下去。

修道之人,原本是要放下许多的,财富,身份,地位,名誉,一切的功名利禄,得失自然更是看得淡了。往下的修行还要不着相,不着我相,人相,众生,寿者,不着法相,不着非法相,更至无住生心。

想到这里,我又念起黄檗禅师的一首偈子——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

我的真正修真之路始于中学毕业那一年。中学毕业的那一年,我在教室里的时间没有超过半年,丝毫不夸张地说,大半年的时间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那时的我正处于紧张且枯燥的高三生活中,常常为压力和焦虑所左右。因此,我会忙里偷闲,让自己紧绷的神经能够得到舒缓与放松。然而,就在一次这样的忙里偷闲中,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那是一种超妙绝伦的感受。

这种感觉如一道灵光闪过脑海,瞬间将我的思绪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它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是我一直渴望却从未真正体验过的东西。当这种感觉袭来时,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比宁静和美好的世界,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宁静。那种感觉就像是灵魂深处的一场洗礼,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起初,我认为这只是一时的灵感闪现,或者说是艺术的启示,让我仿佛进入了诗意的境界,就如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般。我深知这一切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虚幻的梦境而已。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所有的美好都将消散无踪,如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一切都如飞鸿踏过雪地留下的痕迹,转眼间便消逝不见。而那些美好的记忆,也只能留在心底深处,成为珍贵的回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生命造山运动的时代,也是最敏感的时代,感受力最强烈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激情四溢、活力无限,同时也是最为敏感和细腻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情感的世界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汹涌澎湃,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着敏锐而深刻的感知能力。

于少年心性而言,感受到诗意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青春岁月里,即使是遁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也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就像呼吸一样轻松自如。

王阳明有两句惊才绝艳的话——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踏足此地,目光所及之处,繁花似锦,仿佛整个世界都为我绽放。那缤纷的色彩,馥郁的香气,如春风拂面,瞬间撩拨起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欢愉。于是,我的心情如同被阳光照亮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诗意的灵感也如泉水般汩汩涌出,为我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诗境。

然而,世间的美好总是短暂的,盛开的花朵,总有凋零的一天。当我心中的那份兴致逐渐消退,花朵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它们静静地低垂着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忧伤。此时,那些曾经萦绕在我心头的诗意和诗境,也如同轻烟般消散,离你越来越远。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这种情境,不禁让人想起东晋的王徽之。那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如水,王徽之独酌无相亲,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思绪。他想起了一个叫戴安道的朋友,决定连夜乘小船去拜访。经过一夜的奔波,他来到了朋友的家门前,然而,当他看到朋友家灯火通明,却选择了撤身返回。他没有打扰朋友,而是带着满满的兴致,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这种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态度,正是心游天地得自在的真谛。

当时,我身处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内心渴望的,仅仅是一丝短暂的宁静,让我能够远离喧嚣,沉浸在书海中,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奋战。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份初始的诗意并未悄然消退,反而如春潮般涌动,绵绵不绝,充满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这兴致,并非空洞的、短暂的,而是如山涧中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它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仿佛心中盛开了一朵娇艳的花,散发出淡淡的香,让我陶醉其中。

在这样的心境驱使下,我毅然决然地放下了外界的纷扰与牵绊,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这份诗境之中。我成了一个真正的隐者,不再被世俗的纷扰所牵绊,不再为琐碎的杂事所分心。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感受着来自精神世界的愉悦。

此刻的我,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天地之中,只有我和书籍。我尽情地享受着这份美好的宁静,让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与滋养。我知道,这份诗意将伴随我走过高三这段艰难的人生历程,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与源泉。

3

“开门看山去,桃花一灿然。”

“归来看夕阳,桃花倚青山。”

回首往昔,那些曾在修真之路上浮现的瑰丽幻境,如今看来,不过是心海波澜中的一片泡沫,随风而逝,不留痕迹。曾经在那五彩斑斓的幻境中迷失,执迷于那令人陶醉的色声香味触法,仿佛沉醉于一场华丽的梦境。

然修真的真谛并非在于对五感的执着,而是在于超越这一切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脱。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乃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门户,却也常常成为我们被外界诱惑所困的枷锁。当我们的心灵被外界的五色五声所迷惑,便会忘记修真的初心,迷失在无尽的欲望之中。

修真之路,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需要不断地修炼内心,摒弃外界的干扰,才能逐渐接近那至高无上的境界。当一个人真正领悟了修真的真谛,便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幻境幻觉,不过是修行路上的磨砺与考验。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修真虚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