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扭转乾坤(3)
书名:小学校长 作者:止立言 本章字数:2905字 发布时间:2025-06-02

此外,不少家长为了谋求生计,不得不忍痛抛下家庭,外出打工,这便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

这些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照料,隔代教育的现象极为普遍。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他们竭尽全力也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实在没有多余的能力和精力去指导孩子学习,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

正因如此,这里的孩子普遍养成了自由散漫、不思进取的习性,这无疑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

在入户走访调查过程中,我既遭遇了许多令人暖心的场景,也碰到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状况。

这里的家长虽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济条件也较为一般,但他们对老师格外尊重。

我们每次上门,他们都会把我们视作贵宾,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中最好的茶、烟、水果和饭菜来招待。

无论我们怎样推辞,他们都会紧紧拉住我们的手,再三恳请老师们留下来吃饭,生怕被外人认为不懂礼貌,从而遭受歧视。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他们的淳朴善良与热情所打动,只能听从他们的安排。

然而,一旦谈及孩子的学习,当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想办法多陪伴孩子,为孩子留出更多学习时间,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时,他们直白、短视且过于现实的回应,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陈校长,咱庄稼人要那么多知识干啥?您瞧我们大字不识几个,不也照样安居乐业,能吃饱穿暖,生儿育女嘛。咱农家孩子认几个字也就够了。”

“陈校长,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咱庄稼人的孩子天生就没有读书人的基因,又没权没势,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当官的和知识分子家的孩子。

既然如此,何必让孩子读得那么辛苦呢?我们就怕孩子书没读好,反倒养成好逸恶劳、好高骛远的坏毛病,甚至把脑子读糊涂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陈校长,其实我们也想在家多陪陪孩子。可要是不出去打工挣钱,怎么盖房?怎么养家糊口,过上好日子呢?

这地方穷,光靠种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没点额外收入可不行。我们出去打工了,家里的活儿孩子不干咋办?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没办法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面对家长们毫无保留的真心话,这些既现实又质朴的道理,让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们这种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观念,源自祖祖辈辈的传承,这既是无奈的现实,也是一种困境。

我们总是倡导知识改变命运,但很多人心里都明白,寒门出贵子并非易事。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贫困家庭的孩子真的能仅凭读书学习就改变命运吗?社会上不也存在诸多读书无用论的现象吗?

思想引领行动,若不改变家长的观念,想要改善教育现状无异于天方夜谭。我下定决心,要对家长的观念来一次大刀阔斧的革新。

然而,空洞的说教不仅毫无效果,还可能惹人嘲笑。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要想清除家长头脑中的陈旧观念,必须来一场强有力的冲击。

我寻思着,既然这些家长都很现实,那就得用事实、数据和事例来说服他们。

这是突破他们思想防线的关键所在,我必须紧紧抓住这个要点做文章。否则,一切努力都只是空谈,白费口舌。

于是,我广泛收集了大量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的数据和事例。

这些数据涵盖了高知识分子与普通工人在收入、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对比。

为了让这些数据更直观易懂,我精心制作成了各种简单明了的图表,方便家长一看便知其中差异。

此外,我还搜集了众多农家子弟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事例。

除了用简洁的文字描述,还收集了相关照片和视频,做到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让这些事例生动鲜活地展现在家长眼前,从而激发他们相信自己孩子也能改变命运的信心与动力。

光有数据和事例还不够,缺乏真实感,还得有人现身说法。凭借我在教育领域积累的人脉,我找到了不少出身农村且有所成就的大学毕业生。

我时常带着他们走进各个学生家庭,让他们分享自己学习、工作和创业的经历。

在大量的数据、事实以及大学生们的亲身讲述面前,家长们开始认识到知识的价值,逐渐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样能用知识改变命运。

随着观念革新工作的持续推进,家长们内心的固执也慢慢开始松动。

孩子们就如同沉睡的幼苗,如今,他们头顶已升起希望的朝阳,也到了该醒来努力学习的时候了。

俗话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尤其是好习惯.

常言说得好,好习惯需三年养成,而坏习惯三天便成。既然养成习惯不易,那么纠正坏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我深知这里的孩子们自由散漫、三心二意、懒惰成性的问题严重,要彻底扭转这些不良习惯和毛病,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方案,并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执行。

经过对各类调查报告的深入分析研究,我决定将提升四个方面的核心学习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

学习力涵盖了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而这里的孩子最为欠缺的,便是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毅力。

教育工作者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远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单纯依靠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才能真正成就他们。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点亮孩子爱学、会学、勤学的明灯。

因此,我将目标、静心、专注和勤奋这四个关键要素,作为培养学生核心学习力的重点,这无疑是找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于是,我翻阅了大量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作品,结合师生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解码核心学习力,奠孩子终身发展之基》的工作方案,并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学习。就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活动全面拉开了帷幕。

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便是帮助孩子们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以此解决他们学习意识模糊、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制定了三步教育策略:第一步,引导孩子们全面认识目标;第二步,让孩子们理解目标的作用与内涵;第三步,帮助孩子们明确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工作方案确定后,接下来就需要我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落实每一项工作措施。

为了让目标这个抽象概念在孩子们脑海中形成具体、立体的认知,我摒弃了简单空洞的口头说教方式,而是借助多媒体手段和实践活动,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目标无处不在,并非遥不可及、难以触摸。

我精心剪辑了射箭、射击运动员精准命中靶心的精彩瞬间,展示给学生们看,并告诉他们:“目标就如同射击运动员比赛时全力瞄准的靶心。”

又剪辑了短跑、跨栏运动员冲刺终点的激烈场景,向学生们解释:“目标就是跑步运动员奋力冲向的终点。”

还剪辑了登山运动员登顶高峰时的激动画面,跟学生们说道:“目标就是登山运动员努力攀登想要到达的高度。”

除此之外,我还剪辑了来自航天、科研、文学、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人员与目标相关的画面,并告诉学生们,目标是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各自追求的高度。

除了观看视频,我还组织学生参与动手体验目标的活动。设计了飞镖、点睛、投篮、解题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目标的无处不在,体会目标的重要性。

最后,我用简洁形象的语言进行总结:“目标是我们做人做事期望达成的境界或取得的成果。

它如同汽车、轮船的方向盘,决定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行;

同时,它又像加满油的飞机,激励着我们不断克服困难,绝不轻言放弃。

目标,其实就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理想、梦想、追求和荣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小学校长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