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扭转乾坤(7)
书名:小学校长 作者:止立言 本章字数:2938字 发布时间:2025-06-06

当目标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悄然发芽、生根之时,我果断且坚定地推进核心学习力培育计划。

此时,孩子们虽已普遍萌生学习动力,知晓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意义,然而,面对学习,他们却普遍心生畏难情绪。

尽管他们热衷于体力劳动,家务活常常主动承担,但一谈及读书学习这类脑力劳动,便如见毒蛇,想尽各种办法逃避。

他们之所以对学习如此惧怕,一方面是因为家务活占据了不少时间,而更关键的是,屡屡受挫的学习经历,那不堪入目的分数,已将他们的学习信心彻底击垮。

面对书本知识,他们仿佛置身迷雾,满眼茫然;听老师授课,如同置身混沌,不知所云;做作业时,则似面对艰难险阻,举步维艰。长此以往,他们怎能不悲观退缩呢?

唯有帮学生驱散心中的阴霾,才能让他们拥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意志、毅力与勇气。

古人云:“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 既然学生能承受体力劳动的辛苦,为何就不能吃学习的苦呢?

只要引导得当,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勤奋学习的因子必定能融入孩子们的血液之中。

于是,一场旨在驱逐 “懒惰虫” 的大规模行动在校园全面展开。

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班会课、座谈会,以及光荣榜、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轮番掀起强劲的思想风暴。

我从四个维度实施 “勤奋” 工程:现代社会是否仍需倡导勤奋学习?古人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当前学生学习精神与毅力状况如何?怎样激发孩子勤奋学习的动力?

我组织家长和学生针对 “现代社会是否有必要提倡勤奋学习” 展开激烈讨论,形成正反两方针锋相对的局面。

反方认为没必要,其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为过时论,他们觉得勤奋学习是古人在学习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才倡导的理念,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已不合时宜;

其二是落后论,他们提出勤奋学习是落后社会的特定产物,如今物质条件优越,学习手段丰富多样,孩子完全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无需再吃古人读书的苦头;

其三为健康论(人性论),他们觉得勤奋学习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摧残,缺乏人性化。况且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谁又忍心让孩子吃这般苦头呢?

正方则认为非常有必要,理由同样有三点:一是传统论,勤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何时都不应摒弃,中华优秀传统血脉需世代传承;

二是成功论,世上没有不劳而获之事,即便天上掉馅饼,也砸不到懒惰之人,但凡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者,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三是危机论,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惯了,连一点生活和学习的苦都难以承受。若再不提倡勤奋学习、居安思危,这一代人的未来堪忧。

正反双方犹如乒乓球台上的顶尖高手对决,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经过一番激烈交锋,正方逐渐展现出优势,反方开始露出破绽。毕竟,勤奋的理念早已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历史悠久,勤奋的精神也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当正方占据上风时,我顺势再次启动宣传工作,明确表达自己支持勤奋学习的观点和立场,为这场辩论定下基调。

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牛顿也曾言,若自己能比他人看得更远,并非自身有多高大,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了他们的智慧与视野。古人就像一面镜子,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我率先引领孩子们探寻古人勤奋学习的历程,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

一时间,一个个令人热血澎湃的故事,一句句振奋人心的名言警句,如潮水般涌现在学生眼前,传入他们耳中,刻入他们脑海。

我列举众多成语故事,如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凿壁偷光(匡衡)、囊萤映雪(车胤、孙康)、负薪挂角(朱买臣、李密)、韦编三绝(孔子)、程门立雪(杨时)、闻鸡起舞(祖逖)等,然后反问孩子们:“扪心自问,难道我们还比不上古人吗?”

我还搜集大量珍惜时间、倡导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勤能补拙是良策,一分辛劳一分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天才就是 99% 的汗水加 1% 的灵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等,接着反问孩子们:“细细思索,难道成功无需付出汗水吗?”

正所谓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知不足而奋进”。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深刻反思自身学习现状,找出自己的不足,并与前人对比,从而产生强烈的羞耻感。我将孩子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其一,作业不愿写,不少人将其归咎于学业负担重、内容机械重复、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而真正原因实则是怕吃苦;

其二,朗读不开口,不少人认为文章又长又无趣,学生不爱读,实则怕吃苦才是主因;

其三,问题不愿回答,不少人觉得问题太难、学习无趣,可真正原因还是怕吃苦;

其四,笔记不愿做,不少人觉得抄抄写写又累又无用,而怕吃苦才是根本;

其五,课外书不想读,不少人借口学业负担重、没时间,还认为读课外书对提高成绩无用,是浪费时间,实际还是怕吃苦;

其六,上课不愿听讲,不少人抱怨老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没兴趣,真正根源依旧是怕吃苦。

所有问题的矛头都指向了怕吃苦,真正的罪魁祸首已然清晰可见。最后,我语气坚定地总结道:现代人过度追求生活与物质享受,忘却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勤奋。

“怕苦” 二字如一道闪电,强烈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与头脑。在一系列无可辩驳的事实与证据面前,孩子们不得不承认我所言极是。他们的脸涨得通红,如同熟透的番茄,再也不敢直视我的目光。

既然孩子们已找到学习不佳的根源,那么,该如何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的动力,帮他们找到开启勤奋之门的钥匙呢?我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行动指南。

对于教师而言,要时常给学生讲述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及名言警句,用国学经典滋养学生心灵,陶冶情操;

大力表彰班级中勤奋好学的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提出明确、规范且严格的学习要求,涵盖作业、听课、回答问题、阅读课外书等方面,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对未按要求落实的学生要耐心教育、督促与引导;

改进教学方法,将趣味性与勤奋学习相结合,如开展词句接龙游戏等;组织实践体验活动,像卫生清洁、班务分工、劳动实践或体育比赛等,让学生体会付出才有收获。

家长方面,要常以身边事例教育孩子,在家庭和工作中为孩子做好表率;

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陪孩子读书、学习、劳动或参与体育运动;

适当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汗水才有收获;

不要给予孩子过多零花钱或过于高级、奢华的物质享受,可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创造美的过程,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孩子心中播下劳动的种子。

从孩子自身来讲,一定要多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从中汲取精神养分;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决心与勇气,不断自我激励;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逐渐领悟勤奋学习带来的乐趣与益处,做到勤读、勤思、勤写、勤问;

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包括家务劳动、义务劳动等,通过实践养成勤劳的习惯,培养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和习惯,进而将勤奋精神与习惯迁移到学习中。

我提出的这些观点与做法,得到全体教师、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积极响应与配合。

我持续与老师、家长和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反思与总结,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方向、提出新办法,很快便取得显著成效,孩子们学习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小学校长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