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萧砚抱着一堆戏服回到社团活动室时,他看到陆轻羽正蹲在地上,专注地修补着被不小心踩脏的裙摆。
她的眼睛在看到他手中的布料时立刻亮了起来,那是一块真丝面料,颜色是深邃的靛蓝色,上面印着精致的暗纹云雷图案,这正是她一直苦苦寻找的,用来制作宋制褙子的理想材料。"
社长说,这些边角料留着也是浪费。"萧砚有些不好意思地别过脸,耳尖红得像要滴出血来,"其实,我报名了汉服社,申请表在这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被揉得有些皱的申请表,递给了陆轻羽。
陆轻羽接过那张申请表,看到上面"萧砚"的名字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汉服剪影。
她突然想起今天早上在走廊上看到萧砚临摹《捣练图》的情景,他笔尖勾勒出的仕女衣纹,与她自己缝制的襦裙针脚如出一辙。
她郑重其事地接过申请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就在这时,礼堂外传来了一阵喧哗声,更多的同学抱着自己制作的汉服跑了过来,有人用窗帘布制作了齐腰裙,有人则在棒球帽上绣上了云纹图案。
随着最后一支曲子的落幕,陆轻羽的广袖上沾满了舞台上的闪光灯的光斑。
她环顾四周,只见三十个穿着汉服的女生不知何时已经站成了整齐的队列,她们身上的汉服形制各异,从秦汉时期的深衣到明清时期的马面裙,虽然各不相同,却都同样美丽动人。
这时,有个女生举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她妈妈年轻时穿着旗袍的照片:"奶奶说,这是她们那代人的 '汉服'。"她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和怀旧。
随着音乐生们开始收拾乐器,话剧社的社员们默默地搬回道具箱,但似乎没有人愿意关掉手中的闪光灯。
陆轻羽突然想起了汉服社墙上的空白展板,她知道,从明天起,那里将会贴满今天活动中的照片,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舞台,而是所有人共同编织的一条璀璨星河。
萧砚递过来一个保温杯,杯中热气氤氲,陆轻羽在热气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发间别着银杏叶形状的簪子,脸上沾着些许金粉,笑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灿烂。
礼堂的门被晚风吹开,暮色中的银杏大道上飘落着金黄色的落叶,宛如她裙摆上飞舞的银蝶。
她明白,这场意外的相遇,已经让汉服从挂在衣架上的静态服饰,变成了流淌在每个年轻灵魂中的,永不褪色的光芒。
在这一刻,汉服不再仅仅是一种服饰,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陆轻羽和萧砚,以及所有热爱汉服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心灵,让这些古老的服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他们不仅仅是在复兴一种传统,更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让汉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