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母女二人归耀州
书名:扶“窑”直上 作者:苨妮 本章字数:3309字 发布时间:2025-06-08

过了两日,萧远德练完剑术回到书房,命下人将儿子唤来。


萧景翊来到书房,向父亲行礼后主动问:“父亲,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萧远德刚练完剑,有些口渴,正在喝茶,轻啜一口茶水,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温和地落在儿子身上。


“将你唤来正是为 此事,为了你的事我先拜见了雍王,征得他同意,又派人告知青云馆的夫子和掌学,明日你便可以出发。”


萧景翊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收敛道:“多谢父亲。”


萧远德叮嘱道:“你找的理由不甚合适,说出去恐被青云馆的学子效仿,个个若为明年的春闱跑出去,只怕到时整个青云馆人都空了,能与你竞争的人会越来越多。故而,我只说派你去耀州访亲。”


萧景翊感到好奇:“什么时候我们家在耀州还有亲戚?”


“远房亲戚,因为远,多年不来往,你既前去耀州,不如去他家里拜访,也好有个住处。”


“父亲还是赶快告诉儿子是什么样的远房亲戚?”


“你祖父的一位堂兄年轻时离开汴京,跑去京兆府当了个地方小官,后来辞去官,带着家人移居耀州。你祖父的这位堂兄已不在人世,仅留下一子,在耀州的衙门担任录事参军,你还在襁褓中时来过汴京,在家里住过几日,后来与我偶有书信往来。为父今晚为你休书一封,带在身上尽管去拜见他。到了耀州不仅有住处,还会有人带你到各处了解你想了解的。”


父亲为了他的事如此费心,而他前往耀州仅为见那苏姑娘一面,萧景翊心中甚是愧疚,暗自思量,往后定要勤勉课业,不辜负父亲的厚望。


“还是父亲想得周到。”


萧远德满意道:“去给你母亲说一声,明日一早便出发。”


儿子刚走到书房门口,萧远德突然想起一件事,叫住儿子:“等会儿!”


萧景翊回身,目光中充满询问。


萧远德问道:“可将瑞宁郡主安顿好?”


原来父亲担心这个,只能说明家人都怕郡主前来质问:“父亲放心,儿子已将她哄好,绝不会来府中寻事。”


“哄好?怎么哄的?”


“儿子编了个瞎话,她信以为真。”


“你竟然欺瞒郡主?”


萧景翊故意说:“欺瞒郡主算什么?父亲连雍王都欺瞒。”


“你个兔崽子!什么话都敢说?”萧远德虽是骂儿子,却面带笑容,“你欺瞒郡主的理由她会不会说给雍王?只怕到时我们父子穿帮。”


“儿子办事父亲放心,郡主绝对会守口如瓶。即使雍王把您编的理由告诉郡主,她也不会多想,还会认为父亲的理由甚好。”


“果真如此?”


“儿子怎敢欺瞒父亲?”


“好吧,信你一回。今儿你给为父一个准话,你对瑞宁郡主到底是否有意?”


“绝对没有,我只把她当妹妹。”


“唉,为父也不愿跟雍王结亲,若你娶个郡主回来,全家人还不得看她脸色?可人家毕竟是郡主,得罪不起,你小子可得把握好分寸,处理好这件事,别到时惹怒了郡主和雍王,连累家里。”


萧景翊也担心,故而一直以来并未明确拒绝郡主,他需要找一个妥善的时机。有时他甚至祈祷郡主能喜欢上别的公子,比如顾言卿。可郡主根本瞧不上顾言卿,萧景翊更是觉得无可奈何。


“儿子明白。”


“行了,去吧。”萧远德这才放儿子离开。


……


第二日,萧景翊带上影驰轻装启程。


两人骑上各自的马,影驰负责背上公子的行囊,萧景翊则带上父亲的亲笔书信和一柄宝剑,沿着官道向西北方向行去。


萧景翊已推算过时日,想要赶上苏姑娘已不可能,故而他不紧不慢,借此机会欣赏沿途春光,顺便感受经过各处的风土人情。


一路上,山川秀美,田野青翠,村庄炊烟袅袅,孩童嬉戏其间,令人心旷神怡。他暗自庆幸,此行虽为苏姑娘,却能借此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也算不负大好春光。


……


苏沐瑶与母亲在路上行了十日,终于抵达耀州。


马车悠悠驶过华原县的街巷,窗外,人声鼎沸与马蹄轻响交织,绘就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


苏沐瑶轻轻掀起车帘,以毫无新奇之感又饱含亲切的目光细细打量着熟悉的县城。


这里是耀州繁华的县城,与汴京相比略显逊色,可在苏沐瑶的眼中依然是美的。


华原县的街道两边,店铺虽不如汴京那般富丽堂皇,却透着质朴的亲切感,尤其是摆满瓷器的店铺,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这便是耀州最有名的陶韵巷。


马车外,卖瓷器的摊贩们扯着嗓子叫卖,手中拿着精巧瓷碗,向过往行人展示:“瞧一瞧看一看嘞!正宗耀州窑瓷器!物美价廉!”


行人来来往往,或驻足挑选,或询价还价,好不热闹。挑夫们挑着担子,里面装满了待运的瓷器,脚步匆匆,额头上满是汗珠,穿梭在人群之中。


偶尔有几个孩童嬉笑打闹着跑过,手中还拿着小瓷哨,吹出清脆声响。


苏沐瑶望着熟悉的街道,心中五味杂陈,街道两旁的瓷器她一眼便认出并非苏家窑场烧制。


曾经苏家的瓷器声名远扬,那时的街道上,售卖苏家瓷器的摊位占绝大多数,求购之人更是络绎不绝。如今遭遇变故,一切已物是人非。


苏家以前的瓷器铺就在陶韵巷,也不知现在是何光景?苏沐瑶有意识地放下帘子,她担心母亲看到会触景生情。


马车穿过陶韵巷,又走过两条街道向苏宅行驶。


苏宅坐落在县城北边一处幽静小巷深处,青砖黛瓦,门前一棵老槐树已长出新叶,新叶中挂满一串一串乳白色的花骨朵。


马车缓缓停于苏宅古朴的门前,苏沐瑶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母亲走下马车。


望着那略显斑驳却依然熟悉的家门,林婉茹眼眶泛红,声音略带哽咽:“终于到家了。”


楚儿则抬头望着满树的花骨朵,兴奋地说:“夫人、姑娘,我们回来得甚是时候,槐花还未开放,今日我多捋些,给咱们做槐花麦饭。”


苏沐瑶向楚儿投去赞许的目光,楚儿的话语如同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驱散了母女二人心头的些许阴霾。


“我好久没吃过槐花麦饭,汴京虽也有槐树,春日时也会看到许多槐花,可那些侯门高户之人根本不稀罕吃槐花麦饭,搞得我在外祖父家从未吃过,你一说我都馋了,先进屋休息一会儿,然后我们两个一起摘槐花。”


得到姑娘认可,楚儿更开心。


林婉茹拭去眼角的泪珠,因女儿良好的心态,也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好,午时我亲自给你们做。”


楚儿主动说:“怎能让夫人动手?还是我来。”


三人正说着话,门被打开,是苏宅的项嬷嬷,她面带惊喜的笑容。


“我在院子正忙,隐约听到外面有熟悉的声音,开始不信,没想到真是夫人和姑娘回来。”


项嬷嬷是林婉茹出嫁时从汴京的林府带来的,比林婉茹大五六岁,中年丧偶,膝下有一女儿,已嫁为人妇。项嬷嬷则安心待在苏宅,悉心照料着林婉茹母女,彼此间情感深厚,宛若至亲。


项嬷嬷将门开大,上前扶住林婉茹:“夫人和姑娘赶快进屋,别站在外面。”


林婉茹点头,向大门内走去,苏沐瑶与楚儿也紧跟上。


迈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庭院,不大却精致,庭院中央有一棵已长出枝叶的桂花树亭亭而立。


地面用青砖铺就而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几处磨损的痕迹,却依然整齐;墙角处摆放着几盆不知名的花卉,正值春日,娇艳欲滴,为院子里增添了几分生气。


正对着大门的是三开间的正房,飞梁斗拱,雕梁画栋,比不上京城那些高门大户的奢华,却也透着一股雅致。门窗上的雕花细腻精美,因岁月的侵蚀漆面有些脱落,露出泛黄的木质。


两侧是厢房,门窗紧闭。屋檐下挂着几盏灯笼,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苏沐瑶环顾四周,并未见其他下人,不由问道:“嬷嬷,怎么不见其他人?”


项嬷嬷解释道:“自从老爷和公子出事,管家带着其他下人离开,听说有的去了裴家,有的去了别家。”


苏沐瑶心想,真是树倒猢狲散,关键时候才能看出人心冷暖。


“走就走了,没什么大不了,等到苏家再次好起来,他们再想回来我可一个都不要。”


进屋后,待主人坐下,楚儿将包袱放好,忙着去准备茶水,项嬷嬷则在一旁帮忙整理行李。


她边收拾边说:“我以为姑娘以后待在汴京不会再回来,还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真是出乎意料,竟然回来,我真是高兴。”


苏沐瑶从项嬷嬷的话中品出些意味,在汴京时还未多想,此时忽然觉出不对。


“娘,您为何要急着让女儿在汴京找户人家嫁了?”


项嬷嬷自知无心之语引起姑娘怀疑,没等夫人回答,赶快掩饰。


“姑娘别瞎想,天下哪有当娘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夫人自然希望你一切都好。将你想方设法送进青云馆就是想让姑娘有机会嫁给京城的贵公子,谁知家中出了这等事。夫人怕连累你,才着急忙慌地赶着去汴京求侯爷将姑娘的事给定下。”


苏沐瑶心中仍有疑云,试探地问道:“娘该不会是想将我嫁出去后,一个人跑去儋州找爹和哥哥?”


被女儿猜中,林婉茹神色微变,勉强笑道:“你多心了,娘只是希望你能有个好归宿。再说那地方偏远荒凉,娘才不会去受那个苦。别再瞎想,把你嫁到京城的愿望已落空,往后我们母女老老实实待在耀州等你爹和哥哥归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扶“窑”直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