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念柳的学费
书名:柳畔情牵 作者:水月 本章字数:2993字 发布时间:2025-06-12

荷花,我身体虚弱,大女儿才八岁,无法帮你分忧,母亲已经花甲。你如何把带三女一子带大,我放不下这心啊!我们不能亏待那孩子,她历经磨难,可家中无力支付其学费。别再为我买药了,应先筹她交学费钱。

大勇,你一生劳苦,会好起来的,放心吧!钱能解决的,你是全家希望,若你离世,我们没了依靠。为了我们,你要服药康复。

念柳听到父母对话,立刻起草了退学申请书。

秋意渐浓,念柳课本边缘磨损,数学作业本用完。她蹲在梧桐树下用树枝算题,沈源洲拿着侧面刻着歪斜“沈”字的半块橡皮擦跑来:“祖母卖了嫁妆樟木箱给我换了新笔记本,你先用这个,我在背面写。”

 

本子扉页贴着张泛黄的糖纸——是念柳去年送他的橘子糖糖纸,边角用胶水仔细粘过。念柳指尖划过纸页,想起上周沈源洲偷偷把她的破铅笔头收走,用爷爷编竹筐剩的细竹条裹成新笔杆,此刻正躺在她布衫口袋里,笔杆上还歪歪扭扭刻了“念柳”两个字。

 

“源洲哥,我们家里没钱付学费,我准备退学了。”念柳捏着作业本边缘,盯着梧桐叶在地上投下的光斑,“昨天爸爸咳得整夜没睡,也不肯吃药了,要省钱帮我付学费,“所以我只能退学了,帮妈妈减轻负担,带好弟弟妹妹,……”

 

沈源洲突然蹲下身,从裤兜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捡来的粉笔头、断成两截的铅笔、还有半张从大队部宣传栏揭下来的旧报纸:“你看,我把能写字的东西都攒着了!每天晚上你在我家灶台写作业,我奶奶守着门帮你望风,我爸说他年轻时在夜校读过书,能教咱们算术题——反正你俩同岁,我奶奶说‘读书不分男女,老沈家祖上还出过女先生呢’。”

 

他说得太快,鼻尖冒出细汗,手腕上的旧疤在夕阳下泛着淡粉。念柳看见他布鞋前头磨出了洞,脚趾头露在外面,却还把新本子往她手里塞——那本子里夹着片压平的梧桐叶,是今年春天树苗长出的第一片新叶,他们俩一起夹在字典里的。

 

 

深秋雨夜,念柳抱着弟弟在沈源洲家灶台边借煤油灯光抄课文。沈源洲奶奶往灶膛添干稻草,火光映亮老人脸上皱纹,说:“念柳,你爸那辈人吃了没文化的亏,咱娃不能这样。我还能编竹筐,你只管用心记字,等将来出息了,给弟妹们趟条路。”

 

锅里炖着掺了野菜的玉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沈源洲趴在她对面,用铅笔在旧报纸背面画竖式,算的是念柳下学期的学费——他把家里攒的鸡蛋数、奶奶编竹筐卖的钱、还有自己帮生产队喂猪挣的工分,都歪歪扭扭列成了表。“还差五角六分钱,不过下个月我帮张大爷家砍柴火,他说能给我两毛钱。”他忽然指着课本上的“希望”两个字说:“念柳,你看这两个字,底下都是‘心’,是不是说心里头装着盼头,就不会塌?”

 

窗外的雨敲打着窗纸,念柳听见弟弟在怀里发出轻轻的鼾声。她低头看着作业本上沈源洲爸爸用红笔圈出的错题,笔尖划过“念柳”两个字——这是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像梧桐树苗的根须,虽细却扎得深。

 

半夜回家时,沈源洲把煤油灯塞进她手里,自己摸黑举着松明火把。路过巷口的梧桐树苗时,他忽然蹲下身,用手拢住树苗根部的碎瓦片:“你看,它又长高了,比去年你埋的时候,多了五片叶子。等它长成大树,咱们就能在树下搭个书桌,夏天遮阴,冬天挡雪。”

 

火把的光映在树苗嫩黄的叶尖上,念柳看见沈源洲睫毛上沾着雨珠,却笑得眼睛发亮——就像那天他把玻璃弹珠塞进她口袋时,指尖触到她藏着的甘草片,却假装没发现,只说“弹珠要收好了,别让弟弟弄丢”。

 

 

1970年开春,念柳的爸爸咳嗽得愈发厉害,公社卫生院开的药单上,“休学”两个字刺得她眼睛疼。那天傍晚,她蹲在梧桐树下哭,眼泪滴在树苗根部的泥土里,沈源洲蹲在旁边,把攥了一整天的纸团塞给她——是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还有张叠成小船的橙黄色糖纸,糖纸里裹着碎硬币,有两分、五分、还有一角的。

 

“这是我攒的‘读书钱’。”他鼻尖红红的,像是也哭过,“糖纸是镇上供销社换的,那个卖糖果的阿姨说,攒够十张糖纸能换半块水果糖,但我跟她说,我们不要糖,要换钱。她看了咱们写的作业,说‘娃们有志气’,就多给了一毛钱……”

 

念柳数着糖纸里的硬币,一共八角三分,加上那张五角钱,刚好够她半个学期的学费。她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沈源洲偷偷把奶奶给的鸡蛋塞进她书包,说“吃了鸡蛋才有力气背书”;想起他帮她把课本里缺页的部分,一笔一划抄在旧日历纸上;想起每个周末,他跟着爸爸去镇上,回来时总要给她带半张报纸,说“上面有新的生字,咱们一起学”。

 

“源洲哥,等我长大了,挣了钱,一定还你。”她把硬币小心地包进糖纸,塞进内衣口袋,指尖触到贴在胸口的课本扉页——那是沈源洲用毛笔写的“好好学习”,旁边画着棵歪歪扭扭的梧桐树,树下站着两个牵着手的小人,一个扎着红头绳,一个戴着蓝布帽。

 

沈源洲摇摇头,从裤兜掏出个新的玻璃弹珠,比去年那个更大更透亮:“等你读完书,教我识字算账就行。你看,这个弹珠是我用帮王婶家看孩子的工分换的,以后咱们玩弹珠,赢了的人要背一首诗,输了的人帮对方抄课文,好不好?”

 

巷口的风掀起两人的布衫衣角,梧桐树苗在春风里晃了晃新抽的枝桠,嫩叶上沾着的水珠,落在沈源洲帮念柳捡来的铅笔头旁——那支铅笔头被他用红绳绑在树苗上,像个小小的、不会熄灭的灯,照着两个孩子蹲在地上画的“算术题”:

“念柳学费:1.2元

沈源洲攒钱:0.83元

还差:0.37元

办法:捡废铁(0.1元/斤)、编草绳(0.05元/捆)、帮供销社搬货物(0.2元/次)……”

 

暮色里,沈源洲奶奶喊他们回家吃饭,声音混着远处生产队的钟声,飘进沾满春泥的巷口。念柳看着脚边的梧桐树苗,忽然发现它的根须已经钻出了碎瓦片堆,在泥土里扎下了更深的根——就像他们藏在糖纸里的、藏在玻璃弹珠里的、藏在煤油灯影里的“希望”,哪怕被风雨打过,被穷日子压着,却始终在彼此眼里,闪着不肯熄灭的光。

 

1970年9月1日,念柳穿着沈源洲奶奶做的蓝布衫,攥着那包用糖纸裹着的学费,站在公社小学的校门口时,沈源洲帮她背着用麻绳缝了三道补丁的书包,书包里装着课本、铅笔头,还有片新摘的梧桐叶——他说要夹在她的第一本课堂笔记里,当“书签”。

 

“念柳,你放心去读书,家里的事有我和奶奶帮衬。”沈源洲蹲下身,帮她系紧布鞋的鞋带,“我每天放学后去割猪草,顺便给你盯着树苗,等你放学回来,咱们就在树下写作业。对了,我跟大队部的刘叔说好了,他那儿有旧报纸和账本,以后咱们可以用来练字……”

 

他说得太快,忽然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念柳忍不住笑出声,伸手替他拂开额前被晨露打湿的刘海——他手腕上的疤淡了些,却还清晰可见,像道小小的、温暖的印记。校门口的铃铛响起来时,她忽然想起爸爸临终前塞给她的水果糖,想起妈妈偷偷掉眼泪时,沈源洲奶奶把她拉进怀里说“娃,读书是咱们穷人的‘梯子’”。

 

走进教室前,她回头望了望巷口,沈源洲正蹲在梧桐树苗旁,不知道在泥土里埋什么。后来她才知道,那天他埋了颗水果糖——是用自己攒了三个月的钱,跟隔壁小孩换的,糖纸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念柳读书加油”,用梧桐叶盖着,藏在树苗根下。

 

那年春天,梧桐树苗第一次开出了淡紫色的花,花瓣落在念柳的课本上,落在沈源洲帮她抄的作业纸上,落在两个孩子趴在树下写算题的石板上。那些藏在糖纸里的温暖,夹在课本里的梧桐叶,还有玻璃弹珠折射出的细碎阳光,终究成了岁月里最坚硬的底气——让念柳知道,哪怕日子像梅雨季的巷子般潮湿泥泞,只要有个人跟你一起守着棵小树苗,守着“读书”的念头,那些藏在心底的希望,就会像树根一样,悄悄往更深的地方生长,直到有一天,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天。

 


【求点赞,求评论,求打赏,求一切!水月给大家磕破头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柳畔情牵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