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 70 年代的王艳,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亲身为供销社干部,母亲是企业职工,家境优渥,衣食无忧,父母将她视作掌上明珠,疼爱备至。然而,这份美好在她五岁那年骤然终结。这一年,她的父亲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中意外离世,还未等她从丧父的悲痛阴影中走出,母亲竟狠心地抛弃了她,远嫁他乡。刚刚懂事的王先艳,瞬间从备受宠爱的天堂跌入了无父无母的地狱深渊,沦为了事实孤儿。孤苦伶仃的她,只能依靠白发苍苍的奶奶独自抚养,年迈的奶奶成为了她唯一的依靠与保护伞。
为了养活王艳,奶奶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毅然干起了又脏又累的清洁工作,靠着那微薄的薪酬,勉强维持着祖孙俩的生活。但命运似乎格外残酷,在王艳九岁那年,与她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因重病撒手人寰。九岁,对于许多孩子而言,正是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纪,而王艳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为了生存下去,矮小瘦弱的她只能通过给左邻右舍劈柴、挑水,帮饭店老板洗碗、拖地、干杂活等方式,来换取一日三餐。到了十一岁,小学毕业的她,因实在无力支付学费,被迫辍学。
由于过早失去父母的庇护,王艳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她孤身一人,衣着寒酸,身材瘦小,因此常常遭到同龄人的排挤与欺负。面对这些排挤和欺负,毫无反抗之力的王先艳,只能默默含泪承受。然而,人的忍耐终究是有限度的,就如同火山总有爆发的那一刻。有一次,邻居小英又三番五次地出言讥讽王艳是无父无母的野孩子。王艳忍无可忍,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啪” 的一声,砸在了小英的脑袋上,顿时砸出了一个洞。小英的父母听闻声响,匆忙冲了出来,不分青红皂白,便用绳子将王艳捆绑起来,对她拳打脚踢,一顿毒打。幸好有邻居出面劝说,鼻青脸肿的王艳才得以死里逃生。此时,王先艳在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报仇雪恨。就这样,一颗仇恨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种下。
凭借着帮别人做家务活和打散工,王艳逐渐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十六岁那年,她进入当地的工厂工作,结束了四处寄人篱下、吃百家饭的生活。生活的重重磨砺,让王艳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坚强,也更善于精打细算,然而,这份经历也在她心中筑起了一道墙,使她变得有些冷漠高傲。两年后,稍有积蓄的她看准了一个商机,在当地租下一间门店,开起了精品店。出人意料的是,生意异常火爆,每天顾客络绎不绝,店铺规模迅速扩张,很快便从一间发展到了八间。短短三年时间,她便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二十岁便崭露头角的王艳,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野孩子,她终于能够扬眉吐气,挺直腰杆做人。
尽管过上了安稳舒适的生活,但王艳的心中,始终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且愈燃愈烈。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被复仇的火焰折磨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终于,她找了个借口,来到童年时欺负过她的邻居小英家,大闹一场。她将小英家砸得一片狼藉,还疯狂地叫嚣着:“我有的是钱,我赔得起,谁敢阻拦我,我就打谁!” 当她被民警带回派出所时,面对她疯狂的报复行为,民警并未高声指责,而是平静地问了她一句:“你真的开心吗?” 这简单的几个字,如同一声惊雷,将王艳从愤怒的漩涡中惊醒。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真的能让自己开心吗?它真的能平息心中的怒火吗?它真的能让自己如释重负吗?一连串的自我拷问,如潮水般冲击着王艳那被复仇火焰灼烧的心灵,也让她那颗狂热的心渐渐冷却下来。原来,复仇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只有放下仇恨,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这一刻,经历了心灵洗礼的王艳,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最终,她主动进行了赔偿,并向小英一家道歉。当她走出派出所的那一刻,她感觉阳光从未如此明媚美好。
人们常说:“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然而,当一个人心中长年累月地埋藏着复仇的种子,就如同给自己的心灵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除非是国仇家恨这般不共戴天的仇恨,否则,学会放下,才是真正的理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