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遗憾 > 绝笔
绝笔
书名:遗憾 作者:夜有空 本章字数:4749字 发布时间:2025-06-09

春雨如丝,绵绵不绝地落在青石板铺就的官道上。程砚秋撑着一把油纸伞,站在新修缮的县衙门前,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影。三年前,他还是个农家子弟,如今却已是这青河县的父母官。


"大人,赈灾的粮草已经准备妥当,只等明日启程送往北边了。"师爷赵德才站在身后,恭敬地汇报道。


程砚秋收回目光,微微颔首:"好,务必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送到灾民手中。"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三年前的那场科举,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农家寒门到金榜题名,他本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巅峰。然而当他真正踏入仕途,才发现为民请命的路途远比想象中艰难。青河县连年水患,百姓苦不堪言。上任伊始,他便亲自勘察河道,组织百姓修筑堤坝,开凿沟渠。如今三年过去,青河县终于有了丰收的景象。


"大人,您该用膳了。"小厮阿福在身后轻声提醒。


程砚秋这才发觉天色已晚,腹中确实有些饥饿。他转身走向内堂,却在门槛处顿了顿:"对了,明日我要亲自押送这批赈灾物资。"


"这..."赵德才面露难色,"路途遥远,且听闻近来山匪猖獗,大人身份贵重..."


"正因如此,我才更要亲自前往。"程砚秋打断他的话,"百姓等着救命粮,容不得半点闪失。"


次日清晨,一支由二十辆粮车组成的队伍缓缓驶出青河县城。程砚秋身着便服,骑马走在队伍最前方。他特意没有穿官服,以免引人注目。然而,官道上稀少的行人还是让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大人,前方就是黑风岭了,听说最近有山匪出没..."护卫队长紧张地提醒道。


程砚秋点点头:"让大家提高警惕,加快速度通过。"


话音刚落,山坡上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哨声。数十名手持刀斧的彪形大汉从两侧树林中冲出,转眼间就将粮队团团围住。


"留下粮车,饶你们不死!"为首的匪徒狞笑着喊道。


护卫们立刻拔出兵器,将程砚秋护在中央。眼看一场血战在所难免,突然一支箭矢破空而来,精准地钉在匪首脚前的地面上。


"朝廷赈灾粮草,尔等也敢劫掠?"一个浑厚的声音从高处传来。


程砚秋抬头望去,只见山坡上一名身着皮甲的年轻将领手持长弓,身后跟着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那将领面容刚毅,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匪徒们见状大惊失色,纷纷后退。"是...是边军的裴将军!"有人惊恐地喊道。


那将领一挥手,士兵们立刻冲下山坡,将匪徒们团团围住。不过片刻功夫,一场危机便消弭于无形。


程砚秋整理衣冠,上前拱手行礼:"多谢将军救命之恩。在下青河县令程砚秋,奉命押送赈灾粮草前往北境。"


那将领翻身下马,回了一礼:"原来是程大人。在下裴远山,奉兵部调令回京述职,途经此地。"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大人身为文官,却亲自押送粮草,实属难得。"


两人四目相对,程砚秋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裴远山的眼睛如深邃的湖水,平静中藏着汹涌的暗流。他连忙移开视线:"职责所在,不敢懈怠。"


裴远山点点头:"既如此,不如由在下护送大人一程。这一带匪患严重,多些人手总是好的。"


程砚秋本想婉拒,但想到粮草的重要性,还是点头应允:"那就麻烦裴将军了。"


当夜,队伍在一处山间平地扎营。篝火旁,程砚秋与裴远山相对而坐。火光映照下,裴远山刚毅的面容显得柔和了几分。


"听闻裴将军出身猎户,却能在边军中屡立战功,实在令人钦佩。"程砚秋递过一杯热茶。


裴远山接过茶杯,粗糙的手指不经意间擦过程砚秋的指尖,两人都是一怔。"程大人过奖了。倒是大人年纪轻轻便为一县之尊,治理有方,百姓交口称赞。"


程砚秋低头抿了一口茶,掩饰脸上的热意:"不过是尽本分罢了。裴将军常年驻守边关,想必十分辛苦。"


"习惯了。"裴远山望向远处的山影,"边关苦寒,但能保家卫国,值得。"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朝政到民生,从诗词到兵法,竟发现彼此见解惊人地契合。不知不觉,东方已现出鱼肚白。


"天亮了。"裴远山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该启程了。"


五日后,队伍安全抵达目的地。分别时,裴远山从怀中取出一块木牌递给程砚秋:"边关物资匮乏,若大人日后有药品或御寒之物,可凭此牌送至雁门关大营。"


程砚秋郑重接过:"一定。"


望着裴远山远去的背影,程砚秋心中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他知道,这次偶遇,已在两人生命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回到县衙后,程砚秋立即着手筹备送往边关的物资。他亲自挑选药材,监督棉衣制作,甚至将自己的俸禄拿出一大半用于购买伤药。三个月后,第一批物资随着官道上的商队启程前往雁门关。


随物资一同送去的,还有一封简短的信函:"边关苦寒,望将军珍重。青河程砚秋。"


一个月后,程砚秋收到了回信。信纸粗糙,字迹却刚劲有力:"物资已收到,将士们感激不尽。边关大雪,不知青河是否安好?雁门裴远山。"


就这样,书信往来成了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联系。程砚秋在信中讲述县中政务,裴远山则描述边关风物。字里行间,尽是平淡中的牵挂。


一年后,程砚秋因治理青河有功,被擢升为知州。赴任前,他特意绕道雁门关,想见裴远山一面。然而当他风尘仆仆赶到时,却得知裴远山已奉命调往西北平叛。


关城守将交给程砚秋一个木匣:"裴将军临行前嘱咐,若程大人来访,将此物转交。"


匣中是一把精致的匕首,刀鞘上刻着"平安"二字。程砚秋抚摸着冰凉的刀身,心中五味杂陈。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三年。程砚秋因政绩卓著,被调入京城任户部侍郎。而裴远山也在西北立下赫赫战功,晋升为将军。


京城繁华,却也让程砚秋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取出那把匕首,回想那个篝火旁的夜晚。


一日朝会,程砚秋正在汇报江南水患的赈灾方案,忽听殿外传来一阵骚动。接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大步走入殿中。


"臣裴远山,奉旨回京述职!"


程砚秋手中的奏折差点掉落。三年不见,裴远山更加挺拔了,脸上的风霜之色也更浓重,但那双眼睛,依然如初见时般深邃。


皇帝龙颜大悦,当即嘉奖裴远山战功。退朝后,程砚秋在宫门外等候。当裴远山走出宫门,两人四目相对,一时竟无言以对。


最后还是裴远山先开口:"程大人...不,现在该称程侍郎了。"


程砚秋微微一笑:"裴将军别来无恙?"


"托大人的福。"裴远山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那些药材和棉衣,救了不少将士的命。"


两人并肩走在京城的街道上,恍如隔世。程砚秋邀请裴远山到府上小酌,裴远山欣然应允。


酒过三巡,裴远山忽然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这是西北的雪莲,据说能安神养心。一直想送给大人..."


程砚秋接过,指尖微微颤抖:"将军有心了。"


烛光下,两人的影子在墙上交叠。有那么一瞬间,程砚秋几乎要脱口而出心中压抑多年的情感。但最终,他只是举起酒杯:"敬将军凯旋。"


裴远山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即也举起酒杯:"敬大人高升。"


此后,裴远山在京中逗留半月。两人时常相约品茶论诗,却都默契地避开那个无法言明的话题。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个礼教森严的世道,有些感情注定只能埋藏在心底。


裴远山离京那日,程砚秋亲自送到城外十里长亭。分别时,裴远山忽然握住程砚秋的手:"保重。"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程砚秋红了眼眶。他用力回握:"你也是。"


马蹄声渐远,程砚秋站在原地,直到那个身影消失在官道尽头。他知道,下一次相见,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岁月流转,程砚秋官至户部尚书,成为朝中重臣。裴远山也因战功累累,被封为镇北大将军。两人一在朝堂,一在边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他们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却始终恪守着那道无形的界限。程砚秋会在每个冬天派人送去特制的御寒衣物;裴远山则会在每次回京时,第一时间拜访程府,带些边关的特产。


朝中同僚时常打趣两人情同手足,却无人知晓那藏在心底的深情。在这个容不下"私情"的世道,他们选择用一生的忠诚与克制,守护着这份不能言说的爱。


又是一年深秋,程砚秋正在书房批阅奏章,忽听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老管家跌跌撞撞地冲进来,老泪纵横:"大人...裴将军...裴将军他..."


程砚秋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三日后,一队边军护送着裴远山的灵柩回到京城。程砚秋站在送葬队伍的最前方,面色苍白如纸。裴远山是在一次边境冲突中,为保护百姓撤退而中箭身亡的。


葬礼结束后,边军副将交给程砚秋一个小木匣:"将军临终前嘱咐,一定要亲手交给程大人。"


匣中是一块温润的玉佩,上面刻着"山高水长"四个字。程砚秋将玉佩紧紧贴在胸口,终于泪如雨下。


多年后,致仕归乡的程砚秋在一场大雪中离世。仆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枕下始终放着两件物品:一把刻着"平安"的匕首,和一块刻着"山高水长"的玉佩。


按照程砚秋生前嘱咐,这两件物品与他一同长眠地下。而在墓碑上,只简简单单刻着:"程公砚秋之墓"。


无人知晓,在另一个世界,或许有两个灵魂终于能够抛开世俗的束缚,执手相看,诉尽平生未言之语。

好的,我将为您创作程砚秋那封未寄出的信,这封信承载了他一生未能说出口的爱意与遗憾。以下是这封饱含深情的遗书,展现了这位尚书大人在礼教束缚下内心最真实的挣扎与情感。





信件内容


**吾爱远山:**


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像极了我初见你那日的天气。二十三年了,我仍记得黑风岭上你搭弓射箭的英姿,记得篝火映照下你眉间的风霜。如今我已是白发苍颜,而你...你永远停留在了四十七岁那年的寒冬。


这封信,我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始终不敢送出。如今我病骨支离,自知时日无多,终于敢将这一生未能说出口的话付诸笔墨。


远山,你可知道,那年你赠我的匕首,我日夜贴身携带?每当朝中纷争令我疲惫不堪时,握住它就像握住了你的手。那冰凉的刀鞘下,藏着我最炽热的秘密。


记得你最后一次回京,我们在书房对弈至深夜。你执黑子,我执白子,烛光在你轮廓分明的脸上跳跃。那一刻,我多么想越过棋盘,抚平你眉间的皱纹。可最终,我只是为你续了一杯茶,道了声"将军棋艺又精进了"。


你总是笑我太过谨慎。是啊,我这一生,在朝堂上运筹帷幄,却唯独在你面前畏首畏尾。那年你重伤的消息传到京城,我险些丢下公务直奔边关。是赵德才跪着拦住我,说"大人若去,必遭非议"。我只能派最得力的亲信送去宫中最好的御医,然后在祠堂跪了一夜,祈求上苍保佑你平安。


你托人带回的那支雪莲,我碾成粉末,每次只舍得服用一丁点。直到去年冬天咳血不止时,才发现匣底还藏着一张字条:"砚秋亲启——此物稀罕,望善用之。山高水长,后会有期。"我对着那张字条泪流满面,原来你早就知道...


朝中总有人说我们情同手足。他们哪里知道,每当听闻你凯旋的消息,我的心跳得比接到圣旨还快;他们哪里明白,为何你每次离京,我都会称病三日不见客。


最痛的是那年春天,李尚书有意将侄女许配给你。我在宴席上强作欢颜,举杯祝贺,回府后却吐了血。后来听说你婉拒了婚事,理由是"边关凶险,不忍耽误佳人"。可我知道,你腰间始终挂着我送你的香囊,尽管里面的药材早已失了味道。


如今你长眠在北邙山,我让人在坟前种了你最爱的红梅。他们说这不合礼制,一个文官不该对武将如此厚待。可我已是将死之人,还怕什么闲言碎语?


昨夜梦见少年时的你,背着猎弓站在雪地里对我笑。醒来时枕畔湿透,才惊觉这一生我们竟连一个拥抱都不曾有过。若有来世,愿我们生在寻常百姓家,不必背负家国重任,不必顾忌世俗眼光。那时,我定要早早告诉你——


吾爱远山,此生虽未宣之于口,但魂梦相随,生死不渝。






**砚秋绝笔**


**天佑十七年腊月初八**


### 信件后续


老管家发现这封信时,程砚秋已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的双手交叠在胸前,左手握着那把匕首,右手按着那块玉佩。信纸上有几处被泪水晕染的痕迹,墨迹早已干透。


按照礼制,这样的信件本该立即焚毁。但老管家跟随程砚秋四十余载,最终将这封信与主人的其他手稿一起收进了檀木匣中。多年后,一位整理先贤遗作的学者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被这段隐忍的感情深深打动,将信件内容抄录下来,原件则遵照程砚秋遗嘱,随他一同入土。


那学者在笔记中写道:"程公一生清正廉明,唯此一段私情,足见其真性情。世道严苛,竟使这般深情至死不得言明,可叹可悲。"


而那块刻着"山高水长"的玉佩背面,其实还有一行小字,是裴远山临终前亲手刻下的:"愿来生,不相负。"只是程砚秋始终没有发现。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遗憾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