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碰硬的夜战让商王意识到庸人的善斗难缠。破晓前,庸人从周边各个意想不到的岩缝中钻出来,死战不退直至天明,商王打消了原本计划的‘先灭彭国再灭庸国’军事目标,因为,现实告诉他:灭亡庸国不现实……盘点了庸军遗留战场的庸人遗体后,商王发现,尽管己方人数占优,但商军在夜里倒下的人员更多,且手无寸铁的匠人损失大半,庸兵是有意识针对商国工匠群体进行打击……考虑到北方的东夷部落在商军南征期间蠢蠢欲动,商王听从了随军国师的建议,试图以和亲手段拉拢桀骜不驯的庸王,今后不要再与大商国为敌。”
“和亲?”维齐问。
白熊说:
“对。这就是庸国现今的商王后之由来。庸国的虎方王后(阑疾生母)病逝后,庸国王后之位一直空缺着;直至,商庸和亲,此是后话。”
和亲,乃商王朝为巩固统治、笼络边远部落所经常采用的政治联姻策略,其本质是以婚姻为纽带实现军事结盟,达到分化敌对势力、稳定边疆之目的。商王通过嫁宗室女换取方国名义上的臣服,替代成本高昂的军事征服,能有效降低统治成本;另外,将公主嫁入方国可在其统治集团内部安插亲商势力,以伦理约束削弱方国战争意志。
情报贩子白熊继续描述商王之二次伐彭战争:
“太阳如常升起,商王灭亡彭国的计划依旧在春光中进行。据说,当年被围困的彭王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没有选择在夜里向西突围,与庸王的部队汇合,逃离兵凶战险的彭国都城。幸存的商人工匠在日落时分建起了新的轒輼车1辆与新的冲车1辆,它们在被围彭人的眼里犹如2道新的催命符……终于,大规模的商人轒輼车、冲车攻城在庸王战败的第三天清晨打响,近百台轒輼车、冲车扑向了彭都;另一方面,败退方城山的庸王却在彭都攻城战打响前,任命世子阑疾、王弟幺禾2人为和谈使者,代表庸王的叔侄2人领着若干亲随,西出关垭,面见大军压境的周国姬昌(周文王)……庸王的意图是动用关垭防线的3000庸兵投入东线,二次救援彭国,大前提是先让西线的周军退兵。”
巴人维齐问:“您说幺禾、阑疾2人面见西伯侯姬昌?”
幺禾,庸王大麇的同父同母亲弟弟,为人宽厚,不掌兵权。
白熊道:
“没错。阑疾大败褒军后,随后赶至关垭防线的周国大军收拢了褒人的残兵,战败逃命的褒王少犇被周人寻着时狼狈且颓萎。缓过气后,损兵折将的褒王向西伯侯大吐苦水,痛诉庸王之不讲武德。他说庸王一边派出使者假和议,一边却命统帅阑疾夜袭褒军……很快,面对关垭防线按兵不动的西伯侯姬昌,迎来了和谈使者幺禾、阑疾2人之来访。”
巴人维齐问:“会谈的具体情况如何?”
白熊笑言:
“呵呵,维齐老弟,我虽被世人称作‘庸国通’,但并不是什么事情都知道的,本人对西北周国的情况就知之甚少。这样说吧,我在庸国多年,关于庸周会谈情况,曾听过好几个版本,真真假假不清楚:有人说,阑疾差点被在场的褒王少犇宰了;有人说,幺禾给西伯侯献上了庸国稀世珍宝换取退兵;也有人说,女扮男装、少女怀春的周国郡主伊梨(西伯侯之女),当年跟随父亲与一众哥哥出征庸国了,她看上了气宇轩昂、高大风流的阑疾……不管哪个版本是真哪个版本是假,真实的结果是,周人、褒人最后都退兵了,身份尊贵的幺禾平安回到方城山向王兄大麋(庸王)复命。”
“至于阑疾,他以人质的身份跟随退兵的西伯候姬昌前往遥远的周国,并在次年春天在周国娶了伊梨,成为了西伯侯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