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出现家长对学校或老师不信任的情况?在我看来,这与部分家长受社会负面新闻的影响息息相关。
网络上不时曝光孩子被老师辱骂、殴打、体罚等事件,家长听闻后,往往变得异常敏感。
只要孩子回家说些教师的不是,稍有风吹草动,便立刻认定自家孩子遭遇 “坏老师”,遭受不良老师的体罚与虐待。
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怒气冲冲地找老师 “算账”。
前段时间,张老师向我大倒苦水:昨晚莫名被班上一位学生家长在电话里臭骂,幸亏有录像凭证,否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原来,昨日课堂上,该学生频繁搞小动作,不是抢别人的书本、笔,就是推人家的桌子或摸同学的头。
张老师将其带到走廊教育,模仿他的动作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可这孩子回家后竟添油加醋,说老师动手打他。
家长信以为真,根本不给老师解释的机会,打通电话就是一通臭骂,还威胁要报警。
所幸张老师及时通过学校调出监控,澄清了误会。张老师叹气说:“陈校长,碰到这样的学生,您说我今后该怎么教育和管理?”
还有这样一件事:一天体育课上,几个同学去体育器材室取器材。有个同学贪玩,取了器材出门后,想吓唬里面的同学,就迅速关上了门。
里面的同学见门被关上,用力推门,碰巧另一个同学想进门取器材,结果被门撞破了额头。
班主任展开调查,关门的同学因害怕或表达不清,怎么也说不明白自己的行为。
于是,班主任进行假设性问话:“你是不是想关门吓唬里面的同学,结果里面的同学情急之下用力推门,撞破了另一个同学的额头?”
这个同学连连点头称 “是”,班主任结合另外两位同学的证言,认为事实已明,便电话告知三位学生家长,约他们次日来校协商处理。
本以为真相大白,没想到推门的同学回家后告诉家长:自己并非故意推门,只是当时害怕,才承认了老师的假设,整晚哭闹、无精打采。
家长想要 “翻案”,认为老师这样调查会误导孩子、损伤孩子心灵,要求老师给孩子道歉。
班主任将此事告知我后,我让班主任约三方家长次日一早来校。
当着三方家长的面,我让三个孩子重新回忆事情经过,最终证实班主任昨日的调查无误。
但推门孩子的家长仍固执己见,认为班主任的调查存在误导孩子的嫌疑,问话不科学,坚持要班主任向孩子道歉。
最后,我让班主任对家长说:“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学校与老师会进行疏导和关注。
若确实出现心理问题,学校的心理老师会介入。” 这样一番话后,事情才暂时平息。
实际上,这些都是家长对老师缺乏信任导致矛盾升级的结果。
如今学校出现所谓的 “佛系老师”,与家校间缺乏信任、家校关系不和谐及教师选择明哲保身有很大关联。
当然,教师队伍中存在个别 “害群之马” 在所难免,毕竟教师队伍庞大,正如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且各行各业都会有一些缺乏职业素养的人。
但我坚信,我们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老师师德过硬,专业素养和能力有保障,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对老师抱有信任。否则,互相猜忌,只会让教育陷入低效甚至失效的死胡同。
坦诚沟通、真诚合作、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关键。只要双方放下分歧、求同存异,必定能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实在让人应接不暇。
这天,五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又向我发出 “求救” 信号。
原来,昨日体育课上,班上的刘良和吴业去体育器材室取器材。
吴业取完器材出来,出于吓唬刘良的想法,搞起恶作剧,迅速关上了门,想把刘良关在里面。
刘良见要被关在里面,情急之下用力推门。谁知刚好另一个同学李其兴冲冲地跑来想进门取器材,结果被推开的门撞个正着,额头磕出一道指甲宽的伤口。所幸伤得不重,但也流了少量血。
同学们见出了意外,一边报告老师,一边把李其送到卫生室检查。
处理完伤口后,班主任刘老师自然要调查事件真相,于是把当事人刘良、吴业和李其叫到办公室。
刘良和李其都清晰讲述了事发经过,而吴业可能被自己恶作剧的后果吓坏了,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含糊其辞,始终说不清楚事情。
于是,班主任根据刘良和李其的讲述,假设了吴业关门的动作和动机,让吴业只需点头或摇头来判断。
最后,根据吴业的判断还原了事件经过,还让三人签字确认。
在很多人看来,老师这种问话方式并无不妥,毕竟也是一种问话技巧。但没想到引发了家长的强烈抗议。
刘老师把事情经过告知三方家长,约他们次日来校协商处理,三方家长都爽快答应。
刘老师本以为三方家长来校协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放心下班回家。
谁知晚上 8 点左右,吴业的家长打电话指责刘老师:“刘老师,您这样的问话方式有问题。您假设我儿子是故意关门,这不是有意把我儿子往‘有罪’方向引吗?
我儿子说他不是故意关门,只是不小心顺手关门。但当时太害怕,再加上老师的误导,他才承认是故意的。
我儿子现在非常不开心,委屈得很,晚饭也吃不下,一个劲掉眼泪。我认为您让他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必须向我儿子道歉。”
家长连珠炮般的责备,弄得刘老师晕头转向。她不停地向家长解释,可家长根本不接受,坚持要老师向儿子道歉。
无奈之下,刘老师只能向我 “求助”。我了解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安慰刘老师说:“别担心,明天让他们三方家长来会议室,我亲自处理。”
第二天上午,三方家长准时来到接待室。我先了解李其的受伤情况,经医生检查确认,只是轻微皮外伤,没有脑震荡等大问题。
李其的家长通情达理,表示不会追究责任,也不要赔偿,只希望孩子们能吸取教训。
我对李其家长的宽容大度表示赞许。接着,我对前来 “兴师问罪” 的吴业家长问道:“吴业家长,您对班主任的调查有什么意见吗?”
吴业家长气鼓鼓地说:“陈校长,我认为刘老师调查吴业关门一事的问话非常不合理、不科学,有先入为主、误导孩子掉进陷阱的嫌疑。
您想想,您都假设我儿子是故意的,他年纪这么小,怎么分得清楚?
他肯定地告诉我是老师误导他,他不是故意关门的。我认为刘老师对我儿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和伤害,要求她必须向我儿子道歉。”
“吴业家长,您误会了,我真的……” 刘老师刚想解释。
我朝她摆摆手说:“刘老师,您先别急,让我来处理。”
我不慌不忙地说:“各位家长、孩子们,既然吴业的家长对事情真相和调查方法有异议,那我现在给吴业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重新如实回忆事情经过。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尤其是孩子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孩子更是如此。但最重要的是犯错后要主动认错、承担责任并改正。
你们已是五年级的孩子,年纪不小了,对自己做过的事该有清晰记忆,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务必实事求是。
大家在电视上应该看过,那些犯事的嫌疑人,在警察面前陈述作案经过会作为证据记录,一旦记录,就相当于承认做了坏事,不能随意更改。
无特殊情况,警察不会给再次陈述、推翻第一次供述的机会。
但考虑到你们年纪小,也不是犯了大过错,学校破例再给一次机会,你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