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殊孩子
在一所近五千人的学校里,总会存在一些处境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各有喜忧。
有的家庭支离破碎,孩子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有的身体虽有残疾,却能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还有的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性格变得极端顽劣,难以管教。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张明,便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
父母离异后,他仿佛无根的浮萍,四处漂泊,始终寻觅不到家的方向。
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张明已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自己流落街头。
他蜷缩在一个黑暗却勉强能遮风挡雨的墙角,从书包里掏出吃剩的半块面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完面包,又喝了半瓶矿泉水,随后便枕着书包,缓缓闭上了眼睛。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张明安然进入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亮光猛地将张明从睡梦中惊醒。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只见两位警察叔叔站在面前。
其中一位用手电筒照着他,另一位则弯下腰,关切地问道:“小朋友,你怎么睡在这儿呀?为什么不回家呢?”
张明抬手揉了揉眼睛,语气平静地说:“这不就是我的家呀。”
“这怎么能算是家呢?是不是和家里闹矛盾了?快告诉我们,我们送你回家,一个人在外面可不安全。” 警察叔叔继续耐心询问。
张明揣着明白装糊涂,说道:“警察叔叔,你们别费心了,我早就习惯四海为家了。”
警察叔叔并未放弃,继续劝道:“小朋友,别任性,快告诉我们你家在哪儿,我们送你回去,我们会帮你和爸妈化解矛盾的。”
见警察叔叔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样子,张明心里不禁有些不耐烦,索性又闭上了眼睛,像只大虾般朝右侧蜷缩起身体。
两位警察叔叔相互对视,商量了一下,决定从他的书包里寻找线索。
张明见他们要动自己的书包,立刻双手死死护住,仿佛那是一袋无比珍贵的宝物。
警察叔叔见张明如此执拗,深知不能强硬来,便继续温和劝导:“小朋友,你要是不想回答也没关系,但你肯定不能待在这儿了。这样吧,你跟我们回派出所。”
张明心想:“去就去,我又不怕你们。派出所总比这儿强,说不定还能吃上一顿宵夜。”
于是,他背起书包,坐上警察叔叔的摩托车,一同来到了派出所。
派出所里十分安静,灯火通明,只有一位值班的女警。她看到警察带着张明进来,好奇地问道:“阿光,今天巡逻怎么还带回个孩子呀?”
那位叫阿光的警察叔叔一脸正经地回答:“阿珍,你还真说对了。我们巡逻时发现他睡在街边,估计是和家里人吵架了,可他什么都不肯说,所以就把他带回来了。”
阿珍仔细打量了张明一番,只见他身材矮小,身形瘦弱,脸庞尖尖的。
最后,她从张明脏兮兮的校服上看出了端倪,温和地说道:“小朋友,你是中心小学的学生吧?”
张明摇了摇头,不愿承认。阿珍微笑着继续说道:“你就别否认啦,我认得这是中心小学的校服,我儿子和你差不多大,也在那儿上学呢。”
被识破后,张明便不再吭声。阿珍关切地问:“小朋友,能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吗?我们联系你的家长来接你回家。傻孩子,这么晚不回家,你爸爸妈妈得多着急呀。”
张明脱口而出:“他们都不要我了,没人会关心我的。”
警察阿姨微微一愣,依旧笑眯眯地说:“傻孩子,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呢?快告诉阿姨你父母的电话,我们让他们来接你回家。”
张明再次固执地低下头。阿姨无奈地叹了口气,给张明倒了一杯热茶,又为他热了一碗泡面。
看着张明狼吞虎咽的模样,阿姨一边劝他慢点吃,一边耐心询问他的情况。
感受着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一股暖流在张明心中涌动,他的心理防线终于彻底崩塌。
张明今年 10 岁,就读于中心小学五年级。他家住在离学校不远的灵远村。8 岁那年,父母离婚,张明跟随爸爸生活。
起初,爸爸对他关怀备至。然而一年后,爸爸再婚,还为张明添了个弟弟。自弟弟出生后,张明便逐渐成了家中的边缘人。
后妈对他冷若冰霜,不闻不问。爸爸也对后妈的话言听计从,慢慢对张明也变得冷漠起来。
张明生病时,他们不闻不问;肚子饿了,只能吃冷饭剩菜;衣服破了,无人理会;甚至逃学、夜不归宿,他们也任由张明自生自灭。在他们眼中,张明仿佛空气一般。
在这个家中,张明感受不到丝毫温暖。原本,他想跟着妈妈生活,可妈妈远嫁山东,除了偶尔寄些钱,对他也是有心无力。
张明觉得,自己仿佛是这世界上多余的人,于是开始自暴自弃,常常在外流浪。
听完张明的讲述,阿姨眼眶泛红。她搂着张明的肩膀说:“张明,阿姨相信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你们之间肯定有误会。
这样吧,你把爸爸的电话告诉我,我让他来接你,阿姨一定会好好批评他,让他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在阿姨的再三劝说下,张明终于说出了爸爸的电话。
一个小时后,张明的爸爸来到派出所。一见到张明,他便怒气冲冲地骂道:“你这个臭小子,净给我惹麻烦,要流浪就滚远点儿,别在这儿丢人现眼。”
尽管张明早已料到爸爸会如此,但当着警察的面被这般指责,他还是羞愧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像霜打的茄子般低下了头。
“你怎么能这么说孩子呢?哪有你这样当父母的?他还小,你应该好好教育他!” 警察阿姨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为张明打抱不平。
爸爸被警察阿姨质问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看了看在场的三位警察,不敢发作,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对不起啊!你们不知道,这孩子实在太不让人省心了。”
接着,他便竹筒倒豆子般数落起张明的种种 “罪状”,说他如何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胡作非为,仿佛张明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孩子。爸爸每说一条,张明的心就像被针扎一下。
“你说完了吗?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变成这样,难道你就没有责任吗?” 警察阿姨一针见血的话语,瞬间戳中了父亲的要害,父亲顿时哑口无言。
警察阿姨继续说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作为家长,应该多关心、引导、爱护他,帮助他走上正轨,健康成长。而不是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破口大骂,甚至轻易放弃,使用冷暴力……”
在警察阿姨的教导下,爸爸似乎有所醒悟,他摸了摸张明的头说:“阿明,爸爸错了,跟爸爸回家吧。”
虽然张明知道爸爸只是迫于压力才改变态度,但他还是跟着爸爸回了家。离开前,阿姨对张明和他爸爸千叮万嘱。
回到家后,后妈不仅没有关心张明,反而一如既往地冷嘲热讽:“哟,阿志,你儿子可真有本事,居然知道找派出所帮忙,让警察来管你了。”
爸爸也恶狠狠地对张明说:“你要是再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完,便把张明独自丢在冷冰冰的客厅,和后妈回房熄灯睡觉了。
这次事件过后,张明的处境丝毫没有改变。爸爸和后妈依旧对他冷若冰霜,不闻不问,张明在他们眼中,依旧如同隐形人一般。
张明不过是个十岁的孩子,每当看到其他同学与父母幸福生活的场景,心中满是羡慕。
在爸爸这里得不到温暖,张明无比渴望投入妈妈的怀抱。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在电话里的一番话,彻底浇灭了他的希望。
妈妈说:“阿明,对不起,妈妈这边也有了孩子,你继父不会同意你来的。你就乖乖听你爸爸的话,好好跟他生活吧,妈妈会给你寄钱的。”
听了妈妈的话,张明的心仿佛被一盆冰水浇透,泪水夺眶而出。
张明无家可归的情况引起了学校的高度关注,我多次与他的爸爸和妈妈沟通,希望他们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给予孩子更多温暖与关爱,尽到为人父母的义务,否则很容易耽误孩子的一生。
但每次沟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过几天又恢复原样。张明依旧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教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家长,学校有时也深感无能为力。
如今,张明依旧处于无人疼爱的尴尬境地。“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究竟谁能给张明一个温暖、完整的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