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艾烟寻水 竹筒探穴
书名:墨渊 作者:淑公子 本章字数:2839字 发布时间:2025-06-14

第49章 艾烟寻水 竹筒探穴

一行人返回安县,李中阳忙着安排陈淼淼等人的住宿。王效祖向明空大师询问:“大师,我的任务已经完成,酬金是向您领取,还是向李大哥索要?”

明空见王效祖他们安然无恙地归来,心情愉悦,随即取出五十两银子,对王效祖说道:“你辛苦了,这些都拿去吧。”

然而,王效祖并未因金钱而动心,他谨守之前的约定,只取走了三十两银子。随后,他便返回了野猪帮。离别多日,他心中十分挂念帮中成员。

令王效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回到野猪帮的第一眼,他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竟是钱庚!

“爷爷!你怎么来了?”王效祖扑过去,紧紧搂住钱庚。

钱庚呵呵笑着,说道:“你大舅子前些日子回去,跟我说你在安县搞了个什么野猪帮。我心想,大孙子有出息了,得来看看。好说歹说,你岳父才放我下山。”

钱庚的话,王效祖听得一愣一愣的,大舅子?岳父?想了半天,他恍然大悟,钱庚说的的大舅子是霍楚天,岳父是霍千山。

他苦笑着说:“爷爷又拿我寻开心。”

钱庚拿出一个包袱,说道:“给,这是那个小丫头让我捎给你的。”

王效祖当然明白“那个小丫头”是霍听雪。他拿着包袱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蓝色荷包,上面绣着一对鸳鸯,还有几双鞋垫,另外还有一封信。

王效祖看着信中的文字,心头五味杂陈:

“阿祖,分别多日,甚是想念。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吧?雪儿很想跟你一起闯荡江湖,奈何如今功夫还没学好,不愿成为你的累赘。我一定会刻苦努力练功,早日与你并肩游历四方。

你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我每日都会去鱼塘坐一坐,过往的欢歌笑语依稀在耳边。你最喜欢的那条红色鲤鱼,我照顾得很好,胖了许多。

三年之约,原来如此漫长。

纸短,墨贵,相思长,愿早日与你相见!”

王效祖将包袱中的物品原封不动地放置妥当,心中暗想,这些东西不能收下,迟早是要归还给霍听雪的。

为何如此?他与霍听雪之间,自始至终都是一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纠葛。

霍听雪情深意重,而王效祖对她却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即便接受了礼物,最终也只会辜负她的一片痴心。

钱庚虽已年迈,但武功精湛、体魄强健,野猪帮有了他的加入,对王效祖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王效祖离开安县的这几个月里,在公立医馆诸位大夫的齐心协力之下,疫灾已基本结束。一场瘟疫,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更有大批民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林晏清对李中阳说:“既然你已经请来了救兵,当务之急是请她们寻找水源,以解决安县连年干旱的困境。”

随后,陈淼淼带领门人,随李中阳前往安县周边的农田聚集区探寻地下水源。沧澜谷的寻水术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艾烟寻龙脉,其次是竹筒探龙穴。

艾烟寻龙脉,即把艾草扎成捆,选择无风之日点燃,观察艾烟的走向。若艾烟聚集成一股,紧贴地面而行,其行迹便是地下暗河的流向。

确定地下暗河的大致位置后,接着用竹筒竖直插入土中,次日再观察情况。竹筒内壁凝结的水珠越多,表明暗河距地表越浅,这样的地点被称为“龙穴”,最适合打井或挖湖。

李中阳对陈淼淼说:“我只知道艾草有药用价值,没想到还能用来寻水。”

陈淼淼笑道:“其实,我们用艾烟寻水术,最早是受到医者的启发。医者在为病人实施艾灸时,艾烟往往会聚集在湿气较重的地方,有时甚至能看到艾烟沿着脉络游走。我们沧澜谷的先辈们将艾烟的这一特性应用于寻找水源,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寻水术。”

一天,李中阳等人来到一个村子寻水,正是那个曾用小女孩向龙王献祭的村庄。村前果然有水脉,李中阳不禁想起当初那个懂事的小女孩,很想知道她如今的生活状况,于是向村民询问。

村民告诉李中阳,那个名叫二丫的小女孩一个月前离奇失踪了。

那天,她母亲让她到院子外抱柴烧火,却迟迟未归,家人多方寻找仍无结果。

村里传言纷纷,都说当初小女孩没有被献祭给龙王,龙王因此发怒,暗中把二丫掳走了。

二丫的父亲壮着胆子,腰间系上绳子,下到枯井中寻找,但许久没有动静。

众人察觉不妙,急忙将他拉上来,却发现他已经气绝身亡。这样一来,村民们更加坚信龙王发怒的说法,枯井被围了起来,成了村里的禁地。

如今,村民们又在商议给龙王献祭的事宜。李中阳听闻此事,心中十分诧异,暗自思忖:难道枯井中真有龙王存在?

为了一探究竟,李中阳决定下井查看,但村民极力阻拦:“壮士莫要惊扰龙王,否则怪罪到我们头上,如何是好?”

在李中阳的认知中,龙王是造福人类的神灵,怎会为祸一方?因此,他断定其中必有蹊跷。然而,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他无计可施,只好先行离开。

在回城的路上,陈淼淼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事恐怕不简单。”

回到县城后,李中阳第一时间去找林晏清报案。岂料林晏清回复道:“二丫失踪一事,其家人已经来报过案。我原本以为是普通的孩童走失案,但最近几日,来报案的陡然增多,且无一例外,全部是女童失踪。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女童年龄都在十岁以下。”

李中阳一惊,说道:“这明显不是走失,恐怕是拐卖。”

林晏清眉头紧皱,说道:“我也是这样认为,已经命人去查了。”

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虽然找到了地下河,但修建人工湖泊所需资金从何而来?若向朝廷申请,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有消息。眼前的困境,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林晏清首先想到的是向县城的钱庄借款,但最终空手而归。钱庄老板直言不讳,称钱库早已亏空,如今最怕的就是储户们集中来兑现银两。

钱庄的银子去哪了?自然是被拿去投资了,比如木材、布匹、茶叶等生意。然而,投资必有风险,当下边境连年战败,中土与疆外的贸易受到重大影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

在万般无奈之下,林晏清与李中阳商议后,最终拟定了一项方案。

数日后,县衙发布了一则招募令:

“本县连年干旱,水源匮乏,民生凋敝。为破解此难题,现需招募大量劳工修建人工湖泊。凡年满十五岁、体魄强健者,不论男女,均可报名。务工期间,虽无薪酬,但提供一日两餐及日常生活用品,且出工天数日后可抵扣部分赋税。”

林晏清原以为应征者寥寥,未曾想,次日县衙门口便人潮涌动,报名者络绎不绝。在食不果腹的艰难时期,一日两餐的诱惑远胜于金钱,绝大多数人仅为果腹而来。

试想,在家中劳作,终日辛劳却未必能得一餐温饱;而为公家出力,尚有饭食供应,实为难得的美差。

更何况,修建湖泊的根本目的在于助农复产,让田地重现生机,何乐而不为?

然而,望着粮仓中日渐减少的米粮,林晏清再度陷入忧愁。劳工众多,这点存粮难以维系长久,该如何是好?

刘慕云在与李中阳闲谈中,偶然得知县衙的困境,她灵光一现,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你可还记得那仙人余粮?黄精。”

李中阳忆起初遇刘慕云时,她曾在山中寻找黄精充饥。

他问道:“你是想去山中挖黄精,以代粮食?”

刘慕云答道:“单靠黄精亦非长久之计。我想,或许可将几种药食两用的材料混合,制成一种饱腹效果更持久的丸子,以替代粮食。”

刘慕云与其师父经多日研究,终于研制出一种“饱腹丸”。每日仅需服用两颗如鸽子蛋大小的丸子,便能精力充沛,不觉饥饿。

这饱腹丸所用材料均为山间地头常见植物,成本低廉,易于采集,制作工艺亦简便。更兼之,此丸子不仅能解饥,还能强身健体,缓解疲劳,实乃一举两得之良策。(未完待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墨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