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这次府试居然没落榜?课室里的其他同窗听闻此消息,纷纷围拢过来
原来,昨日方远回来后,就带回了此次府试的成绩,大家心里都已经知道,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方远通过了,可连年征战且屡战屡败的李铭又落榜了,谁能想到,结果竟是成绩被漏了。
“李铭,这是真的吗?”看着众人那难以置信的表情,李铭也明白这事的反转确实少见,他笑着回应道:
“当然是真的,喜报都已给夫子看过了,虽说名次靠后,在倒数几位,但总算是过了。”
其他人听后,纷纷拱手道贺,李铭一一笑着答谢。
等众人道贺完毕,渐渐散去后,李铭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去给张安然买点东西。
方远还没离开,他先收拾妥当,等着李铭,得知李铭要去杂货店买东西,方远便说要一同前往。
两人一起出了学堂大门,方远这才吞吞吐吐地问李铭:“你府试都过了,院试机会也很大,那你是不是得留一首谢恩诗给自己用啊?那我的那首谢恩诗……”
前几日在府城时,李铭觉得自己没机会参加院试,才把一首那么好的谢恩诗送给了林肖,如今李铭自己过了府试,院试肯定有希望,总得给自己留一首能用的,所以方远决定留下等李铭,私下问问他,毕竟好诗难得,能写出一首好诗可不容易,而且送了别人好诗,竞争的人就多一个,李铭估计也不会愿意在这关键时候做这种事。
李铭满不在乎地回道:“方兄放心,既然答应你了,肯定会给你写出来,这两天有点思路了,相信很快就能完成。”
方远听他这么说,才放下心来。但他还是犹豫了一下,问道:“那你给我写了,自己还有准备的吗?”
李铭笑着说:“自然有,谢恩诗虽不如其他诗好作,但再拿出几首来,还是没问题的。”
方远却觉得不可思议,心想这些谢恩诗对李铭来说,难道就像街边的大白菜?这么多年李铭学业没进步,屡次落榜,是不是把时间都花在这些不务正业的事上了?
诗文虽有用,可科举一直落榜,又有何意义?不过现在有求于人,方远也不好说这些教训的话。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你了。”
李铭笑道:“行,过几天给你。”
方远这才高兴起来:“那院试开考时,咱们再一起出发吧,到时候一起租辆马车过去。”
李铭说:“我要提前些去府城,怕是不能和你同行了。”
“啊?要提前多久?”
“大概六月份左右。”
“这么早?”方远愣了一下。
“嗯,我娘子是府城人,我得早些带她回去,还要送回门礼。”
也是,李铭前几天出成绩后就和一个小娘子在府衙领了婚书,到时候带娘子回娘家省亲,住在娘家能省不少钱,要是提前时间不长,方远还能迁就,可提前这么多,肯定没办法一起了,这么早到府城,不能跟着夫子冲刺就算了,吃住开销也大,方远家虽不穷,但也没到钱随便花的地步。
“那没办法了,对了,之前你说回来要办酒席,不知定没定时间?”
李铭说:“等院试考完再说,我手上银子不够,还得备钱去府城。”
“也是……”方远鼓励道,“等你成了秀才公,日子就好过了,你娘子肯定也不会介意的。”
李铭笑着点点头:“承你吉言。”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最近的杂货铺。
掌柜的认识方远,热情招呼两人。“方公子,今天怎么来了?”
“张叔,我同窗要买东西,我陪他过来。”早上店铺刚开门时,李铭就来买过腊肉,虽然来去匆匆,但张掌柜还是认出了他。
“小伙子,你叫啥?哪个村的?”
李铭回说:“我是李家村人,叫李铭。”
“李家村的啊,那离我们镇子也不远。”
“要买什么,我让伙计带你去挑。”
李铭回说:“想要买一面镜子。”
张掌柜招招手,把那边正招呼客人的伙计喊过来:“阿大,你带这后生去卖镜子那,给他挑一面好看的。”。
这一招呼,引得店里另外两位读书人打扮的客人侧目,这两人面生,显然不是李铭学堂之人,其中一人看了李铭一眼,皱起眉头,面露不悦。
见伙计要来招呼自己,且对方不太高兴,李铭便摆手示意伙计继续忙,让张掌柜指了个方向后,自行前往挑选。
彼时的镜子皆为铜镜,打磨得十分光滑,能清晰映照人脸,镜子款式多样,有巴掌大小、带把手的,还有可置于桌面、带有雕花木框的大镜子,看上去颇为精致。
李铭看了好几款,却分不清美丑,只觉得个个都一,无奈之下,他只能按直男普遍的审美来选,向不远处的伙计询问哪个最贵,想着买贵的总没错。
伙计正要回应时,旁边刚才那个不太高兴的客人冷冷地开口质疑:“买贵的?你买得起吗?”
李铭有些疑惑,自己买个镜子,买得起与否,关这人何事?他转头瞧了一眼,那年轻人模样普通,但衣着料子尚可,应是读书人,且在县城书院就读,此前自己与他却无交集,或许是因伙计先前招待这人,被掌柜差点喊走,他便生气了?可李铭并未让伙计过来招待自己,这人不至于如此小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