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然按照李铭的要求,对画作进行了多次修改,终于完成了最终版本,看到李铭回来,她迫不及待地展示了这幅作品。
李铭一见,顿时将心中的杂念抛诸脑后。
画面中,一位红衣美人趴在桌案上,一截雪白的手臂若隐若现,她眼神迷离,嘴角轻挑,充满了诱惑,这正好对应了书中的描述:书生推开庙门,便见到了这位仿佛从画中走来的美人。
“没错,这就是我要的感觉!”李铭兴奋地说,“这幅画可以了!”
张安然也感到十分欣慰,毕竟经过这么多次的修改,终于达到了李铭的要求,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李铭再要画什么,她就能更快上手了。
“那我明天把这幅画拿去书屋,让他们雕版?”张安然提议道。
“好,”李铭点头同意,“雕版需要不少时间,越早开始越好。”
画作搞定后,接下来就等印刷了,两人都松了一口气,一起走出书房,准备去堂屋吃饭。到了那里,发现紫菱还没走,正在帮忙准备饭菜,张老头也已经回来了。
“来,吃饭吧。”张老头招呼他们过来。
紫菱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先吃,我等会儿过来收拾。”说完,便离开了张家。
李铭和张安然坐下开始吃饭。
饭后,李铭实在忍不住了,拉着张安然回到房间,问道:“安然,你知道一个已婚女人送男人荷包是什么意思吗?”
李铭觉得自己可能是多虑了,毕竟齐大郎和齐二郎看起来都很正派,紫菱也不像是那种人,但他作为一个大男人,不好直接问这种事情,以免传出不必要的流言蜚语,如果真相不是那样,他这样一问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他只能委婉地询问。
没想到,张安然听到这个问题后,脸上突然泛起了红晕。
“啊?荷包?”她小声回应,“你怎么知道荷包的事?”
“嗯?我看到的……”李铭有些惊讶,难道刚才张安然也看到了?不对啊,她一直在书房里,那个角度应该看不到才对。
正当他疑惑时,张安然轻轻咬了咬嘴唇,嘀咕道:“怎么会被你看到呢?”说着,她转身从柜子里的针线篮里翻出一个荷包,红着脸递给李铭。
“我……我确实缝了一个荷包想送给你,但缝得太丑了,本来想后面缝个更好的再送你。既然你已经看到了,那就给你吧。”
李铭接过荷包,有些意外。
“啊?”他仔细看了看,针脚还算密集,上面竟然还有一个刺绣图案,“你亲手缝的?”
张安然第一次做这些事情,有些害羞。
“嗯……缝得不好,本来不打算送了的,但是……”
“总之,你要了就不许嫌弃!”针线活这种细致的事情,张安然做得很慢,但还算勉强能看,至于刺绣,她确实不擅长,她让紫菱教了她一个简单的图案,每天趁李铭出门后抽时间缝制,然后去书屋看看,再回来修改画作,由于时间不够且手艺不佳,这个荷包看起来确实有些丑陋,但这毕竟是张安然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李铭显得很惊喜,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多谢娘子!我很喜欢,这刺绣……”
张安然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李铭犹豫了一下,说道:“想必是竹叶吧?”
张安然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眉眼弯成了月牙形:“你能看出来是竹叶?”
李铭心想,真的是竹叶吗?看起来像一条绿色的毛毛虫……但他是一个读书人,张安然给他送荷包,总不能说是毛毛虫吧,于是他灵机一动,往雅致的方向猜,果然猜对了,李铭不禁有些佩服自己的机智。
“自然能看得出来,”他毫不犹豫地夸赞道,“绣得很别致,我很喜欢!”
张安然有些心虚,虽然夫君在称赞,但她自己还是有基本审美能力的,这个荷包确实不好看,而李铭之前的钱袋都是些普通款式,没有特别的花样,所以他的审美可能不太高,或许是真的觉得好看,但不管怎样,张安然不想让李铭用丑的东西。
“要不,还是等我练练再给你缝一个好看点的吧……”
“不用。”李铭打断了她的话。
李铭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是我娘子送我的首个荷包,我这就换上,以后天天戴着。”说完,他立刻行动起来,李铭解下腰间的钱袋,换上了张安然亲手做的荷包,并重新系回腰间。
完成后,他对着张安然微笑道:“多谢娘子。”
尽管张安然明确表示不擅长家务和针线活,但她还是愿意亲手为李铭做这些,李铭对此深感感动,或许在他人眼中,这荷包略显丑陋,但李铭却越看越觉得可爱。
张安然见状,耳根不禁泛红,显然对李铭的喜爱感到欣慰,她又带着几分谦逊地说:“荷包可能有点丑。”
但随即补充道:“不过我缝的衣服不会这么复杂,肯定不会难看!”接着,她兴致勃勃地预告:“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做好了。”
李铭轻轻拉起她的手,温柔地笑道:“你白天既要去书屋,又要画画,以后还是买成品吧。”
他顿了顿,又深情地说:“你亲手缝的,我都觉得舍不得穿出门呢。”
张安然喜上眉梢,回应道:“行吧。”
她想了想,又提议:“我就缝好手上这两件,等书屋开张,咱们就有收入了。”
她憧憬着未来:“到时候,让布庄的裁缝直接上门给你量尺寸,专为准你做衣裳。”
“行!”李铭爽快地答应,“你安排就好,我都听你的。”
两人在房间里沉浸在这份甜蜜与温馨中,李铭一时竟忘了自己刚想问的事。
到了十号休沐这天,李铭依照约定,准时来到了林肖提前订好的酒楼。
鉴于临近考试,林肖没有搞那些过于繁琐复杂的安排,只是简单地在大堂订了个雅间,然后邀请几位同窗相聚于此,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此时,酒楼里的人大多是前来赶考的学生,李铭的出现并不算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