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府内,一片静谧。
邓小姐结束了聚会,缓缓踏入家门。
邓老爷见她神色有些黯淡,心中泛起疑惑,不禁问道:“你向来钟情此类场合,今日怎如此模样?”
邓家在城中地位颇高,在社交场合中,他们自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邓老爷深知女儿的脾性,她向来热衷于热闹的聚会。
邓小姐微微叹气,淡淡说道:“并无不高兴。”
只是听闻了一些事,让她原本高涨的兴致瞬间消散。
邓老爷目光深邃地看着她,回想起上次之事。
前些日子,她兄长带着她前往元家的庄子参加宴会,自那归来后,她便仿佛变了一个人,整日闷闷不乐。
邓老爷曾多次询问缘由,她却总是避而不谈。
此后,她在家中时常无端发脾气,身边的下人可就遭了秧。
然而,这些邓老爷并不十分在意,他只是不解,为何女儿至今都未能从那莫名的情绪中走出。
邓小姐一想到那天的事,心中的怒火便再次涌起,可她又怎能说出,是元丰写了一首诗,如同利箭般刺痛她,让她颜面尽失,那股憋屈之感,如同巨石压在心头,让她有苦难言。
邓小姐只能僵硬地回应道:“没什么事。”
邓老爷听到女儿这般回答,见她还是这副模样,便没再多想,只说道:“没什么事便好。”
顿了顿,邓老爷又接着问道:“不过,为父听闻那日元公子给你赠了首诗,看来你们相处得还不错?”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若不是眼前的人是自己的爹,邓小姐以她的脾气,怕是又要忍不住发作了,她咬着牙,勉强回道:“还、还行吧……”
邓老爷微微点头,说道:“还行就好。”
随后,他又缓缓说道:“在这府城之中,也就元家能勉强够得上咱们家的门第。”
“咱们两家的亲事,也差不多该提上日程了。”
邓小姐一听“亲事”二字,顿时瞪大了眼睛。
她深知自己爹一直对元家颇为看重,总说元家是府城里唯一能与他们家相提并论的人家,毕竟现在的知府是元家的亲戚,这层关系便让元家在府城中地位不凡,而且元家的长子也是个当官的,日后前景广阔,大有前途。
元老爷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想着邓家有贵人在宫里,以后对自己的长子的前途定然会大有帮助,所以,他便默许了这件事,还在从中撮合元丰和邓娅两人。
邓小姐起初对这门亲事并无太多想法,毕竟元家门第不低,可上次那元丰的所作所为,实在让她难以忍受。
一想到元丰,邓小姐就气不打一处来。
“爹,我坚决不嫁!”她态度坚定地说道。
“那元家在外人看来是簪缨之家,可这元丰呢,至今只是个童生郎,还出了名的纨绔。”邓小姐越说越气。
“这样的人,根本配不上我!”她紧皱着眉头,满脸的嫌恶。
邓老爷听了,有些无奈地说:“元家的二公子都配不上你,你这眼界也太高了,别说在这府城,就是放眼周边几个府城,能配得上你的也没多少人啊。”
邓小姐着急地反驳:“反正我就是不喜欢元丰!这门亲事我不同意。”
“要嫁……”邓小姐正想着怎么说服父亲,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身影。
比起嫁给元丰这个纨绔子弟,还不如嫁给那个人,想到这儿,邓小姐有了主意。
“爹,你也说元家那样的人家门第不低,咱们邓府在他们跟前都得低一头。”邓小姐试着跟父亲讲道理。
“不如咱们学学其他人家,从那些读书人里面找一个有前途的,这样的人日后要是中了举,以后还得依附着咱们邓家,这多好啊。”邓小姐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许多富裕家庭,倾向于挑选那些家境贫寒却极具潜力的读书人,提前进行投资。
他们期望,当这些人科举中举步入仕途后,能始终铭记娘家的恩情。
不可否认,相较于门第显赫的人家,这种选择确实有其优势。
问题在于,有潜力的读书人岂是轻易能找到的?
万一女儿嫁过去后,此人屡试不中,那此前的努力不就付诸东流了吗?
若家中女儿众多,倒不妨一试。
但方家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不能冒险尝试这种方法。
邓老爷毫不犹豫地拒绝道:“不行!”
“若是选定之人最终名落孙山,那我们邓府岂不是要一辈子因这个女婿而蒙羞?”
“你听爹的……”
邓小姐急切地打断父亲的话:“爹,他能中的!”
“大家都说,院试的案首通常能通过乡试。”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类人是否合适?”
“院试案首?”
邓老爷微微一怔。
“以往的院试案首,确实有人在乡试中成功中举。”
“尽管名次不算靠前,但毕竟也是中了。”
“似乎也行……”
见父亲有些动摇,邓小姐暗自松了口气。
想到自己刚才竟如此大胆地指定了一个男子,她的脸不禁微微泛红。
可转眼间,脸色又沉了下来。
只因她看中的那人,已然成亲!
邓老爷还在琢磨这个主意:“我先让人打听打听这事。”
“听说这次院试的案首是个农家子弟,身份倒是合适。”
农家子弟好掌控。
别说人脉,就是钱财方面也匮乏。
就算他日后高中,自家也给不了什么帮助,还得依靠他们邓府。
邓老爷越想,越觉得这提议不错。
“但这件事,你暂时别透露出去,免得影响两家关系。”
邓小姐含糊地应了一声。
她也无心再与父亲多谈,敷衍几句便退下。
回到房间,她唤来自己的婢女。
“去打听下这次院试案首李铭的住处。”
“他娶妻了,把他娘子家的情况都给我查清楚。”
李铭的事不难查。
没过多久,邓小姐就得到了下人带回的消息。
“他出身农家,之前多次考试都没中。”
“府试后,他和府城一个普通女子张氏成亲,后来院试成了案首……”
“现在两人一起住在张氏娘家……”
邓小姐听了这些,心思又动了起来。
这两人已经成亲,还有官府的婚书,这可有点麻烦。
要是让自己爹娘知道了,估计会反对。
但有钱能使鬼推磨。
邓小姐眼珠一转,有了办法。
在她爹查到之前,她先把这事搞定,不就没事了?
现在他们住在女方娘家,这说明李铭经济状况不太好。
毕竟正常男人哪能一直住在女方娘家呢。
不然的话,外面的人怕是会说这人是靠吃软饭过活的。不过,李铭对此倒是毫不介意。
书院开学后,学生是可以选择内宿的,可李铭却不这么做,反而特意申请了外宿,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压根不在乎别人会不会说他吃软饭。
这样其实挺好的,既然有人被认为可以吃软饭,那吃那破落户家的软饭又算得了什么呢?还不如来他们邓府,舒舒服服地吃真正的软饭呢。
说起来,邓小姐其实对李铭也谈不上有多喜欢,只是在父亲提及亲事的时候,她的脑海里下意识就浮现出了这个刚刚见过的人。
相较于元丰,邓小姐觉得,自己要是嫁给李铭这样的一个人,似乎会更好些。李铭长得好看,而且前途一片光明。
更重要的是,李铭与旁人有所不同,是个真真正正的君子。
就说他和旁边那两个同样打扮的读书人走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气质就能让人一下子就注意到他。
邓小姐有了这个想法,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门,各种念头便开始在心底里疯长,一发不可收拾。
邓小姐甚至都有些等不及了,巴不得立刻就把这件事给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