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书屋内,李铭正专注地检查着刚印刷出来的番外画笺。
这是一张精致的彩印画笺,上方工整地写着番外标题与正文内容。
虽然内容不多,但右下角那幅男女主角相遇的插图却格外引人注目,画中男女主角各自披着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披风,女主角手持一把油纸伞,为男主角遮挡着雨水。
男主角则微微低头,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女主角,伞面上淅淅沥沥的雨滴清晰可见,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这几日苏州府的天气时晴时雨,但始终没有真正放晴过,李铭抬头望了望窗外阴沉的天色,估摸着这雨还得持续一阵子。
说来也巧,这番外画笺上的雨景倒是与眼下的天气十分应景,只是这连绵的阴雨加上刺骨的寒意,确实影响了书屋的生意。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李铭特意嘱咐店里的伙计,向每一位购买话本子和画笺的顾客说明:凡是在月底前购买过话本子的顾客,都可以凭购买凭证在月底那天免费领取一份番外画笺。
“这次的画笺与以往完全不同,而且我们书屋只限量赠送,错过就没有了。”伙计们不厌其烦地向顾客解释着这个活动。
果然,这种免费赠送的促销方式立刻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苏州府城内的书迷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前来书屋询问详情的人络绎不绝,倒是给阴雨天的书屋增添了不少人气。
此刻,番外画笺的印刷模板已经准备就绪,只等李铭一声令下,工坊就可以加班加点开始印刷。
“没什么问题了,就按照这个版式来。”李铭在工坊里与几位工匠敲定了番外出版的细节。
正当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前厅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一位锦衣华服的公子带着几个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书屋。
这位公子身材圆润,相貌平平,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却还故作风雅地摇着一把白玉骨扇。他径直走到柜台前,用扇骨敲了敲桌面,傲慢地问道:“可是安明书屋的掌柜?”
齐三郎正捧着一本新出的话本子看得入迷,这几日阴雨连绵,顾客不多,他难得有空闲时间可以看看书,正读到精彩处,突然被人打断,心里不免有些恼火。
但职业素养让他还是保持着礼貌:“阁下要买什么书?可以让伙计帮您拿。”
锦衣公子上下打量着齐三郎年轻的面庞,心想传言果然不假,这书屋的掌柜竟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他不屑地撇了撇嘴:“我要买的东西,你们伙计可拿不了。我要见你们东家,我要买的是你们书屋的印刷技术。”
安明书屋的生意红火已有一段时间了,不少同行眼红,却苦于没有这种彩色印刷技术,连盗版都做不到。
再加上前些日子许学政亲自来书屋走了一遭,还当众称赞了书屋的对联,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眼前这位锦衣公子虽然态度傲慢,但至少还算守规矩,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齐三郎想起李铭和张安然的嘱咐,直接摇头拒绝:“我们书屋能卖的东西都在店里摆着了。没摆出来的都是非卖品,阁下请回吧。”
被如此干脆地拒绝,锦衣公子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你可知道我是谁?”
这种纨绔子弟惯用的开场白让齐三郎差点笑出声来,他强忍着笑意,故作茫然地答道:“不知道。”
“我姓王,乃是王家的人。“锦衣公子挺直腰板,一脸傲然,“这次来是想与安明书屋谈合作。你们东家马上就要发大财了,明白吗?”
“安明书屋在苏州府城内生意是不错,但府城之外还有大把市场,那些你们够不着的地方,赚不到的钱,我们王家可以帮你们赚。“
锦衣公子循循善诱,“把你们的技术卖给我们一份,你们继续赚苏州府的银子,外面的市场交给我们王家,就算你们安明书屋背后有人撑腰,多一个靠山总不是坏事吧?”
原来这王家公子不是要收购书屋,而是想合作开拓外地市场。
齐三郎下意识摸了摸胸前藏着的小本本,他得先确认一下对方的身份,如果是王家主脉的人,那就必须立刻向小姐汇报了。
见齐三郎似乎有些动摇,锦衣公子又加了一把火:“如果安明书屋同意合作,我们可以一次性支付一万两白银作为技术转让费。”
一万两!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安明书屋虽然短时间内就在苏州府打响了名号,但毕竟规模有限,产能也有限,能赚的钱自然也有上限。
如果王家介入,凭借其庞大的商业网络,完全可以把这门生意做到整个大周朝,而且这丝毫不会影响安明书屋在苏州府的生意。
别说许学政给书屋撑腰,就是比许学政官职更高的官员,面对一万两白银的诱惑恐怕也难以不动心,锦衣公子说完,自信满满地等着答复。
齐三郎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确实在激烈思考,沉吟片刻后,他谨慎地问道:“不知公子是王家哪位公子?“
“好说,我叫王霄。“锦衣公子随口答道,却故意不提自己是哪一脉、排行第几。
齐三郎点点头:“王公子请先到内室稍候,我这就去通知东家。”
说完,他招呼一个伙计将客人引入内室,自己则掏出胸前的小本本,一边翻找一边快步走向后面的工坊。
在工坊里找到李铭后,齐三郎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一万两?”听到有人愿意出如此高价购买印刷技术,饶是李铭也不禁微微吃惊,“出手这么阔绰?”
能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万两现银的,整个苏州府恐怕都找不出几家,这王家果然财大气粗。
齐三郎还在翻找着小本本上的信息,因为着急,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下意识舔了舔手指,继续快速翻动着纸页:“那王家是东南这块比较厉害的商贾世家,我们书屋用的所有原材料,都要通过他们家的商船和商队运输,而且王家除了经商这一脉外,还有一脉专攻科举仕途,在朝为官者不在少数。“
这么厉害的家族?李铭早就料到自己的创新技术迟早会引来觊觎,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这样的庞然大物盯上。
技术合作固然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历史上过河拆桥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旦核心技术外泄,被人一脚踢开是迟早的事。
李铭脑海中还有许多创新点子,这一万两银子,他完全有能力靠自己赚到。
按照目前书屋的盈利速度,最多两三年就能达到这个数目,等周边的店铺开起来,赚钱速度只会更快。
钱他倒是不太在意,关键是这王家的背景实在太过强大,处理不好可能会惹来大麻烦。
想到这里,李铭不禁皱起了眉头。
“先别急着回复。“李铭对齐三郎说道,“你先弄清楚这位王霄公子在王家的具体地位。如果是旁支庶出,我们还有回旋余地,若是嫡系子弟,那就得从长计议了。“
齐三郎点点头,继续翻找着小本本上的信息,这本厚厚的册子上记录着苏州府及周边各大世家的重要信息,是张安然特意为他准备的“商业宝典“。
与此同时,在内室等候的王霄公子正悠闲地品着茶,他看似淡定,实则内心也在盘算着。安明书屋的彩色印刷技术确实独树一帜,如果能拿下这个项目,对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提升大有裨益,毕竟作为旁支子弟,想要在人才济济的王家出人头地,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