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二郎没那闲工夫铺垫,直接切入正题:“萧捕头,有事直说。”
“李二哥,最近几天,我们县衙的人查了安明书屋。”
“结果发现,有两间安明书屋都登记在你的名下,这是怎么回事?”
齐二郎也不绕弯子,爽快地点点头:“对,这些书屋都是我家主子让我代管的,这有问题吗?”
萧捕头神色一紧:“问题可不小!齐二哥,你并非商籍吧?”
齐二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萧捕头此行的目的。
“没错,我不是。”
要不是萧捕头今天上门,他们还真把这茬给忘了。
当初买安明书屋的时候,李铭还是个童生,按规定不能名下置产,更别提买仆人挂靠商铺了。
那时,他们身旁并无过多闲人,张安然便果断做主,将商铺挂至齐二郎名下。
齐二郎并非商籍,对他们而言,这类事情处理起来倒也不算棘手。
后来,李铭成功考取功名,有了购置下人的资格后,便打算将商铺直接转挂到李铭名下仆人的名下。
如今下人是买了,却一时疏忽,尚未想起把商铺的挂靠之人进行变更。
萧捕头说道:“在府城购置商铺,咱们这边是有明确规定的,必须是商籍之人,才被允许购买商铺用以做生意。”
“若是其他户籍者,即便买了商铺,也不能直接转手交易或者开展经营活动。”
要打听齐二郎的具体户籍信息,显然并非易事,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得知,总归还是存在一些特殊的渠道。
实际上,那些人根本不需要费尽心思去打听齐二郎的户籍,他们只需确认在本府做生意的商人当中,没有齐二郎这个人就行。
显然有人见安明书屋的生意异常火爆,心生妒忌,起了这般心思。
安明书屋所独有的技术,旁人根本无从获取,即便其他书屋眼红画笺和话本子等产品的热销,也唯有从书屋内部人员这方面动心思,试图打探相关技术。
书屋的众人皆与李铭签订了各类契约,在干活所得的月钱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相较于其他书屋,不知要优厚多少,只要这些人不想连累全家陷入困境,基本上都不会蠢到去背叛李铭。
况且,还有张安然安排的人在一旁严密监视着,如此一来,基本不可能让书屋的人将李铭的技术泄露出去。
可安明书屋的优势,又岂止是画笺这一项,安明书屋每日生意极为火爆,将所有读书人都吸引过去了。
好在李铭并不涉足科举类文章的印刷业务,不然的话,其他书屋恐怕更无立足之地了。
就算有人不购买画笺,但当他们需要购置笔墨纸砚或者其他各类书籍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安明书屋,所以,其他人不眼红安明书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那些书屋的人自己搞不来新技术,便想着若能直接将安明书屋连根拔掉,或许能让市场竞争重新回归所谓的“和平”状态。
齐二郎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而是面带微笑地向萧捕头表达了谢意:
“多谢萧捕头今日特意上门提醒,后续我会向我家主子汇报,定不会亏待你。”萧捕头见目的达成,便起身离开。
齐二郎在送他出门前,瞥了眼门外两人,两人会意,跟随而出。
萧捕头走远后,齐二郎才进入隔壁屋。
张安然听闻此事,平静表示自己确实忘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去查查是谁在背后主导,稍作警告,让他们打消念头就行。”齐二郎应下。
张安然思索片刻又说:“算了,你还是跑一趟府城,先把你府衙黄册上的籍贯改为商籍,等过几天过户后再改回来。”
“那我怎么跟卢知府说?”齐二郎有些犹豫。
张安然抬眼看了看他,淡然道:“实话实说即可,我们只是改动府衙的黄册,上次聂公公来宣旨,卢知府已知我的身份,这对他而言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这下倒好,省去了不少麻烦事儿。
此时,李铭刚放学。出了书院门口,他便瞧见王霄正等在外面。
看到李铭出来,王霄快步走上前。
“李兄。”
上次送礼时那笑容不见踪影,他脸色颇为严肃。
“我有个事要跟李兄说。”
李铭把装着文具和功课的篮子递给小福,然后和王霄走到一旁。
王霄压低声音说道:“有人要对安明书屋不利,李兄要是认识安明书屋的东家,那就赶紧去通知东家想想办法。”
王霄心里清楚自己拿不到安明书屋的生意,所以没着急去找安明书屋的人,而是先到李铭这儿来表现一番,这也说明一件事,他是看在李铭的面子上,才来告知此事,而不是给安明书屋面子。
李铭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并没有说出安明书屋真正的东家就是自己,而是神情自若地发问:“王兄这话究竟作何用意?”
既然都已以“王兄”相称,王霄心里便有了底,知晓今日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年节时分,我去主家那儿拜了年。”
“主家那边其实一直对咱们府城有个叫安明书屋的生意颇为留意,始终关注着相关情况。”
“前些时日,新安明书屋开张,那生意的火爆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只是我这边费尽心思,却没能在安明书屋的事儿上讨到半点好处,根本插不上手。”
“后来王家五少放话,说安明书屋所处的位置,严重影响了他名下书屋的经营。”
“要是不能将其收归己用,就要直接把安明书屋给端了,以绝后患。”
在这个时代,消息流通并不顺畅,书屋作为文化传播的关键渠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这类关乎文化与经济命脉的所在,向来都是被当地的大家族紧紧攥在手心里的。
可这安明书屋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愈发兴旺,在读书人群体里的影响力更是难以估量。
谁能保证哪天这些安明书屋的顾客,不会变成它的狂热拥趸呢?真到了那般境地,他们手里头原本握着的那些,又还算得了什么呢?
安明书屋逐渐发展起来,必然会让那些当家人心里不痛快,这也是李铭一直不对外宣称自己是安明书屋东家的缘故,他不过是个秀才,没什么能护住书屋的资本,要是让别人晓得掌握安明书屋新技术的只是个没根基的小秀才,可不会夸他“白手起家”,招来的肯定是一群饿狼,眼睛死死盯着,绝不许这愣头青在他们的地盘上闯出一片天地。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