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高老头的后门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2320字 发布时间:2025-07-17


  王霄那边的事儿已然办妥,齐大郎也回来了。
  齐大郎回到了李铭处,还带回了不少科举学习资料。
  “我顺道去了省府,拜会了两位老爷子,这是高老爷子让我带回来的,说是科举用的学习资料,东家你得好好研读,秋闱前拿这段时间写的文章给他瞧瞧。”
  从村子返回时,张安然就提议找高老头帮忙,提前探知朝廷指派的秋闱主考官是谁,摸清主考官喜好后,再找些其写的文章研究用词遣句,这样李铭写科举文章就能心里有底。
  大家都知道,寒门出贵子不易,寒门子弟读书机会比高门大户公子少,见识也匮乏,更关键的是没人脉,而人脉在科举中至关重要。
  参加秋闱的学子,皆是历经前面三小试筛选后脱颖而出之人,他们当中,不少人所写的文章都极为出色。
  在科举这场竞争中,若文章无法做到出类拔萃,那能契合主考官的喜好,便成为了关键因素,倘若所写文章既能深得主考官青睐,又具备超凡绝伦的水准,那取得好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就如李铭,若没有张安然的助力,他断难提前知晓主考官的喜好,如此一来,即便文章写得再好,也极有可能被他人比下去,而多亏有了这份科举资料,李铭对自己在秋闱中的表现,不禁又多了几分信心。
  暗自欣喜的李铭,一边询问两位老爷子的身体状况,一边顺手翻看着手中的物品,突然,他注意到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心中顿觉疑惑。
  原来,张安然此前给了齐大郎二百两现银去办事,如今齐大郎却夹着这张银票回来,此事着实耐人寻味。
  齐大郎见状,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之色,赶忙开口想要解释:“这银票是之前我救了个人,她给的酬金。”
  “你们给的二百两银子,我都换粮食送到灾区了,没贪一分钱!”
  齐大郎有些无奈。
  他刚回来时,在街上碰到了邓小姐,那姑娘好像已从之前的阴影里完全走了出来,又变得像以前那般跋扈,有个衣衫邋遢的小童靠她太近,就被她当街呵斥嫌弃。
  齐大郎路过,她这才停下计较,追了过来,见齐大郎穿着普通,她得意地给了齐大郎一百两,还让他以后做自己下人,说能给他更多。
  齐大郎明白,她明显是想找机会报复前两次的事,齐大郎没理她,随手接过银票就走。
  可不小心把银票和给李铭的资料弄混了,要是让姑爷怀疑他私吞银子,齐大郎真是有苦说不出,好在李铭相信他,笑着说:“我当然信你。”
  “这银票还你。”
  李铭将银票递还齐大郎,齐大郎顿感如释重负,他心想:“姑爷竟如此信任我,往后定要全心全意为姑爷效力。”
  待事情商定完毕,齐大郎携那张差点引发误会的银票离去。
  齐大郎走后,李铭把自己关在书房,着手准备研读此次秋闱主考官的文章。
  资料中有一封信,是高老头所写,信中提及,此次秋闱主考官姓谢,此人在官场上建树不多,但在文学领域颇有些地位,他推崇文章革新,擅长将古文融入时文,是坚定的革新派,其文章常以四字句、六字句行文,看似简洁易懂,句尾对仗工整,读来声律铿锵,气势不凡。
  明晰方向后,李铭次日到课堂上,召集了几个相熟的同窗章仲、鲁晨、方远、林肖,于书院角落的石凳上聚在一起商议此事。
  “咱们得把科举用书里那些对偶的句子全都找出来?”听了李铭这话,几个人脸上都浮现出一丝疑惑。
  李铭笑着说:“之前院试结束后不是有宴会嘛,咱们还作了诗呢,说不定乡试结束后,也得作诗,所以啊,现在多找些对偶的诗句练练手,准没错。”
  眼瞅着都三月份了,离考试没多少日子了,这时候,李铭居然不专心苦读,反倒折腾起这种事儿,在旁人看来,可有点不务正业了。
  要知道,乡试之后,举人们能参加鹿鸣宴。那宴会的规模,肯定比院试后的大得多,汇聚的才子也更多。可当下,大家对乡试能不能考上心里都没底,本该争分夺秒读书备考,哪还有心思管这些旁的。
  林肖忍不住劝道:“你这想法挺不错,但科举终究还是以文章为主,如今这节骨眼上,咱得把精力都放在科举上,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事,这些不那么要紧的事儿,等乡试结束,咱再一起帮你弄,行不?”
  其他人听了,也都跟着点点头,确实,林肖这话在理,科举乃人生关键大事,其余诸事皆需为其让路。
  鲁晨率先应承下来:“李兄,我定助你一臂之力!”
  “每日我读完书后,抽出一个时辰来做此事,料想也不会太过耽搁我的时间。”
  鲁晨既然这般说了,方远思忖片刻,也点头应和道:“既然如此,那我也算上一份。”
  “我的成绩虽不及鲁兄,但每晚睡前花一个时辰来做,权当放松心境了。”
  其余众人见已有两人应下,哪还按捺得住,一个个纷纷出声附和。
  “我也参与!”
  “算我一个!”
  “方兄所言极是,睡前花一个时辰做这些,正好当作放松。”
  李铭见所有人都欣然答应,脸上露出笑意,说道:“如此,便有劳大家了。”
  “咱们来分分工吧。”
  至于谢礼之事,李铭未曾提及,众人也无人问询。
  时光流转,天气渐趋炎热。
  即便暑气蒸腾,也丝毫无法阻挡赶考学子们一心苦读的热忱。
  在此期间,
  李铭先后两次收到从村里送来的信件。
  李三与李七在信中告知李铭,家中用他临行前给的一百两银子,在镇上盘下一处铺子。大伯娘吴氏手艺精湛,一家人商定开个云吞店。
  信里还附上几张药方,叮嘱李铭抓药煎服,据说这药能强身健体、预防风寒,免得开春时节染病。
  李铭拿着药方去药店找老大夫询问,确定只是寻常预防风寒的方子,这才安心抓药回家,虽说自觉体壮如牛,李铭还是把药煎了喝下。
  张老头一直没回来,只靠书信往来。李铭估摸着,张老头怕是暂时不回来了,要在省府等着他参加秋闱。
  要去省府赶考,张安然自然得跟着,可李铭又有了新愁,若张安然随他赴省府,万一自己乡试一次通过,就要启程进京,到那时,家里的生意怎么办?书屋生意全靠他们夫妻二人支撑,李铭写,张安然画。
  近期李铭忙得不可开交,此事便无暇顾及,且赴京城赶考在即,届时也无干活的条件。
  接下来这一年,李铭注定会被诸多事务缠身,忙个不停。
  他这边创作话本子一事陷入停滞,张安然即便有空闲,也因缺乏素材而难以进行绘画创作。
  就在李铭为这一困境愁眉不展之时,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