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呢?”
“我不就是吗!”
高老头初见李铭时,听闻这年轻人是张老头从路边随意捡来的,便觉得他与张安然不般配。
那时的李铭尚未参加院试,只是靠张家走关系才通过童生试,因此,高老头对这个靠脸吃饭的年轻人颇为轻视。
经过几句考核后,高老头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才华横溢,还怀有远大志向。
后来,他读了李铭在院试中的文章,觉得写得不错,但他心想其中可能有张家爷孙的帮助,所以并未太在意。
不久后,高老头返回省府,在此期间,他得知李铭在所谓的“不务正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之后,他又听说了许多关于李铭的事情,甚至不时收到李铭寄来请他点评的文章。
于是,高老头之前熄灭的念头再次燃起,他原本打算,如果李铭这次能中举,就直接将他收为门徒,好好教导一番,如果不中,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读书,不再搞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
这个看似平常的小子,平日里不声不响,没想到一旦崭露头角,便一鸣惊人。
在乡试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中,他竟一举夺魁,拿下了第一名的佳绩!
虽说这其中或许有自己帮忙的一点点因素。
就拿那天来说,谢大人在高老头家中时,高老头特意为他们两人搭建过沟通的桥梁,说过一些话。
但高老头心里清楚,这绝不是李铭能够在此次乡试中获得解元的真正缘由。
高老头甚至极度怀疑,李铭之前在院试中获得案首的成绩,恐怕也是真材实料。
并非是张家那边通过不正当手段,走后门所得到的结果。
如此优秀的一个弟子,高老头是打定主意要收下的。
科举放榜之后,高老头就一直待在家里,满心期待地等着李铭能够主动上门拜访自己。
可没等几天,高老头就有些按捺不住了,思来想去,他干脆自己找了个合适的借口,主动上门去找李铭。
张安然曾经提及,李铭之前已经从其他人那里知晓了他的身份。
本以为李铭在得知自己的身份后,会顺着这个机会,主动与自己拉近关系,可没想到,自己刚刚那番暗示的话说出口后,这小子却没有顺着杆子往上爬。
无奈之下,还是得让自己这个年长者先开口,把话给明确说了出来。
“老头子我啊,也是看在你想要拜我为师的份上,这才放下自己的脸皮,亲自来找你说这些。”
“要是换做旁人,这加冠礼啊,我连瞅都不会去瞅一眼!”
嗯?这是啥情况?
要拜师?李铭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自己啥时候说过这话?
不过瞧高老头一副忍不住道出实情的模样,他也就不打算装傻充愣了,见好就收呗。
李铭脸上立马露出惊喜的神情,满含期待地看向高老头。
“所以高爷爷您的意思是,愿意收我为徒,还能帮我操持加冠礼?”
高老头见他总算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心里寻思,自己这当老师的,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这么上赶着,感觉逼格有点低啊。
于是,他又端起了架子:“嗯,你乡试成绩挺不错,确实该好好操办一番。”
“老头子我现在虽说没个一官半职,无官一身轻,但身份地位还是摆在那儿的。”
“你作为一省解元,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要是做我的徒弟,那也绝对不吃亏!”
李铭笑着说:“我晓得高爷爷您身份不凡,在文人学士当中那地位可是超然的。”
说完,他又有点过意不去。
“其实啊,我原本打算乡试结束后,带着礼物专门上门拜谢高爷爷您的。”
“真没想到,今日竟是你亲自过来,我这拜师礼还没来得及好好准备,实在有些仓促。”高老头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
他微微哼笑一声,说道:“我既然打算收你为徒,那自然该我这个做老师的给你准备礼物才是。”
接着又道:“你这拜师礼,就按照常规来准备就行。”
“只是今日时间太紧,也没办法举行什么仪式,所以老头子我可不同意你现在拜师啊!”
虽说这话是他自己亲口说的,但他本就不是个随便的人,既然真的要拜师,那就得正正经经、按部就班地来。
李铭赶忙回应道:“我知道的,等明日,我定会准备好拜师礼送上门来,届时一切都听赵爷爷你的安排。”
没想到,高老头心里一直打着这样的盘算。
回想起昨天,谢大人把李铭单独喊到学庙去谈话,当时,谢大人略显遗憾地说起了取字这件事,提到李铭家里已经有了安排。
原来如此……
以高老头的身份和地位,能够收自己入门,对李铭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两人交谈间,已步入屋内。
家中近来添了几个婢女,李铭吩咐她们赶忙给高老头上茶。
此时张老头并不在屋内,他已然出门去了。
原本在后面指挥众人收拾东西的张安然,听闻高老头上门,便走了出来。
“高爷爷。”张安然在高老头身旁坐下,满脸笑意地打招呼。
“我爷爷刚出去不久,还说要去高爷爷府上呢。”
高老头瞧着张安然,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别管你爷爷,让他等等也无妨,对了,你夫君何时动身前往京城?”
张安然回应道:“月底就和同窗一同出发。”
“你也一同前去?”
“嗯,我想陪着夫君一起去。”
知晓他们的计划后,高老头并未出言阻止,既然已经决定收徒,高老头便摆出了老师的架子。
“时间紧迫,晚点我让管家送清单来,你准备加冠的物品。”
“给你夫君加冠后,再出发。”
张安然看向李铭,应道:“好,我会安排。”
高老头满意离开。
他走后,张安然问:“赵爷爷要做你的加冠人?”
李铭点头,告知二人进来时所聊之事。
“高爷爷要收我为徒。”
“所以得准备拜师礼,我上门奉茶拜师。”
张安然惊讶:“高爷爷提的?”
李铭称是。
“我也没想到他会主动收徒。”
“听说他眼界高,多年未收徒了。”
张安然应了声,挺高兴。
次日,李铭备好六礼上门,正式拜师。
张安然留在府中,精心筹备着加冠礼的相关事宜。
高老头今日依旧精心打扮,精神抖擞,专等着李铭登门。
此前一日,高老头便已告知李铭,无需准备过于厚重的礼品。
于是,李铭依照寻常规矩,备齐了六礼。
这六礼分别是莲子、桂圆、枣子、芹菜、红豆以及猪肉条等。
除此之外,李铭还细心琢磨,投高老头所好,将店里尚未正式发行的画笺草图以及话本子初稿,各准备了一份,当作礼物送给高老头。
这些画笺尚在定稿之前,只是预先印制出来的,故而市面上根本寻不着。
六礼皆是寻常之物,并无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而李铭送来的这些草图和初稿,让高老头喜上眉梢,脸上忍不住流露出喜爱之色。
待他拿到手后,看向李铭的眼神愈发慈爱。
此时,一旁的赵管家端来茶水,李铭接过茶水,双膝跪地,行拜师之礼。
“老师,请喝茶。”
高老头放下手中物件,满脸笑意地接过茶水,轻抿一口。
“好。”
喝完拜师茶,高老头又按惯例说了些教诲的话语,便让李铭起身。
“我看过你不少文章,觉得你写文章虽然灵气十足,考虑周全,但文章内容读起来却稍显呆滞。”
高老头说李铭写文章的技巧很好,可缺点就是全是技巧,没什么感情,这样的文章,要骗骗考官自然是够用的。
可到了殿前,就会显得太过表面了。
收下李铭的拜师礼,饮过拜师茶后,高老头也需回赠,他命人取来书籍一堆,赠予李铭:“明年会试,英才云集京城。”
高老头说道:“你虽是顺安解元,但会试亦不可轻忽,这些往年考题书集,你带回去细读,有不明之处,尽管来问为师。”
李铭望着那堆书,心头一沉,早知拜师礼是这些,他宁愿会试后再行拜师,昨日才言要争气,不让高老头失望,这些书对他显然大有用处,李铭只得笑道:“多谢老师。”
高老头不喜繁琐礼节,见拜师礼成,便命李铭回去筹备加冠事宜,他自己则需动笔,为李铭撰写加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