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几人听到王召的惊讶,赶忙追问:“王五少爷,你知道李兄的老师是谁?”
王召心里明白得很。
可刚刚这群人互不相识,还指望着那个所谓见多识广、实则同样不认识的王霄来解惑。
王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得好好跟这几人显摆显摆,看看到底谁才真正见多识广。
他扫了一眼众人,瞧着他们满是求知欲的眼神,心里别提多满意了。
“我当然认识,好多年前,我跟着父亲和爷爷去拜访过。”
“那可是曾经的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高拱。”
“听说他早就不收徒弟了,没想到居然收下李解元。”
王召说完,那几个向他打听的人眼睛瞪得老大,满脸都是不敢相信。
“高、高公?”
“居然是他?”
在府学读书的这段日子,关于高拱的事儿,他们听得太多了,耳朵都快要起茧,教谕时常拿高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讲学,还跟他们讲,若能领会高拱文章一二成的意思,就算参加殿试也够了。
可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物,竟是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悄无声息地就把李铭给收下了。
“好家伙!”方远率先回过神,忍不住惊叹出声。
“藏得可真够深的!”有人跟着附和。
“李铭到底是什么时候结识了这样的大人物啊!”众人还在震惊之中,这时候突然看到鲁晨在拱手行礼。
“谢大人。”原来,此次乡试的主考官到了。
谢大人穿着一身便服,刚和李铭行过礼,就被带了进来,他摆了摆手,意思是让几人不用多礼。
接着,他点了此次一同被他取中的鲁晨,让鲁晨跟在自己身后,一起去拜见上面的人。
“高公,张老。”谢大人恭恭敬敬地行礼,鲁晨则拘谨地跟在后面,也行礼问好。
老者展现出的不凡,让他暗自忧心,怕自己这般畏缩的模样会给人留下糟糕印象,毕竟作为李解元同窗好友,这般表现着实差强人意。
张老微微点头致意,高老见状,面带笑意地招呼道:“你竟也到了?”
谢大人赶忙回应:“高公亲自操持徒弟加冠之礼,学生自当前来观礼。”
高老轻拍他肩膀,赞道:“难得你有这份心意。”随即安排人引谢大人入座,鲁晨见状,默默退下。
知晓李铭老师身份后,众人皆变得谨小慎微,言行间小心翼翼,唯恐在老者面前有失礼仪,好在仪式旋即开场,缓解了紧张氛围。
李铭散开发丝,精心挽起发髻,端正戴上发冠,而后双膝跪于文圣像前。
高老立于其身前,神色庄重,吟诵起亲笔撰写的祝冠词,待诵毕,将祝冠词递至李铭手中,目光慈和,缓缓说道:“今你及冠,往后便要担起家国重任,为师为你取表字‘兴安’,誉者,美言也,望你日后言行出众,前路璀璨,如锦绣般华美。”
“兴安……”李铭轻声念着这两个字,而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以表谢意。
“多谢老师赐下这表字。”李铭诚挚地说道。
“往后我姓李名铭,字便是兴安了。”李铭心中默默记住这个新的身份标识。
“先生的教诲,我定会时刻铭记于心,不敢忘却。”李铭郑重承诺着。
仅仅这两个字,却承载着高老头对李铭殷切的期盼,兴安兴安,兴国安邦,隆庆年间的大明已经不是那个蒸蒸日上的大帝国了,他在衰老,这一点高拱应该很清楚,历史对高拱的评价是改革家,大明的病高拱看到了,他想改变,也希望自己的弟子能接过他的旗帜。
表字取定之后,这场庄重的仪式也渐渐接近尾声了。
李铭缓缓端起面前的酒杯,开始逐一向在场观礼的众人敬酒,当敬到自己的几位同窗面前时,李铭留意到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中,满是崇拜与敬佩之色。
李铭心里暗自猜测,他们大概率是已经知道高老头的真实身份了,可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们解释这其中的缘由啊,毕竟,自己也不过是比他们早几天才得知高老头要收自己为徒这个消息罢了。
待李铭将酒一一敬完,这场仪式便算是圆满结束了。
随后,高老头和张老头相继离开,其他宾客们见此情形,也陆续起身告辞。
李铭热情地邀请同窗们一起去隔壁的酒楼,打算简单吃个便饭,叙叙情谊,王霄和王召二人也巧妙地混在了人群之中。
而张安然则留在场地里,有条不紊地安排人收拾善后,诸事处理妥当之后,他这才直接回家去了。
章仲等人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还没走出多远呢,就迫不及待地在路上追问起李铭来了。
“兴安,你是怎么认识高公的?”
“是啊,我们真没想到,你的老师竟然是高公,之前都没听说你认识这么厉害的人。”
李铭解释道:“老师以前是我妻子家的邻居,平时在咱们府城住的时间不长,上次院试后回来,我有幸见了他几面。”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他的身份,乡试后才拜入他门下。”
高老头主动要收李铭为徒,这种事李铭不好直接说出去,不过李铭说得谦虚,却让几个同窗一阵惊叹。
“令、令妻家的邻居?”
什么样的人家,隔壁竟住着当世大儒,关系还这么密切!
看来,李铭娘子的做派确实不一般,不是普通女子能有的。
“想不到你妻子家居然认识这么厉害的人物。”
李铭和娘子是在李铭府试落榜时领的婚书。
领了婚书后,李铭原本被黜落的府试成绩突然有了转机,后来院试得了案首,如今乡试又得了解元。
如今,李铭竟还拜了一位当世颇有名望的大儒为师,这般看来,这李铭的娘子可真是福星高照啊!
方远忽然开口道:“我这次乡试也不幸落榜了,要不我也回去成个亲试试?”
“说不定也能给我带来好运呢?”他接着喃喃自语道。
众人听后,都不禁笑话了他几句。
王霄则迈着轻快的步伐跟在身后,满脸洋溢着春风得意的神情,毕竟他此次乡试斩获解元,又成为高公的入室弟子。
这如同泼天般的富贵,怎么会突然就降临到他身上了呢?待他回到主家,想必定会愈发受到重用。
加冠礼过后,距离出发赶考的日子便所剩无几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铭和张安然的活动范围基本就在两处,要么就待在家里,陪着张老头,共享天伦之乐;要么就陪同张老头前往高老头家中,与长辈们闲聊叙旧。
而主考官谢大人,也着手准备离开省府,计划到各处去巡视学风,以确保当地的教育风气端正。
时光悄然流转,转眼间便到了八月底。
出发当日,高老头特意赶来,与张老头一同为两人送别。
张安然的神情语气依旧如往常一般,没有太大的波动,仿佛此次出行不过是离家去外面小住一夜那般寻常。
“爷爷,我和夫君走了。”她轻声说道,话语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眷恋。
张老头微笑着说:“行,去吧。”
“时不时写封信回来,报个平安就好。”
两人交谈如常,让这离别的氛围稍显轻松。
李铭的车在城门口与鲁晨会合。
鲁晨考上举人后,获得了不少银钱资助。
此次赴京赶考的马车和仆人,皆由当地乡绅资助。
一行人离开省府,很快踏上官道。
李铭道:“刚才我还怕你要哭呢。”
张安然笑道:“我要是哭了,爷爷心里也不好受,那样的话,怕是更难动身了。”
李铭搂着她,轻轻抚摩着她的手。
“嗯,我会照顾好你的。”
张安然安心地依偎着他。
“我也会照顾好你的。”